发布时间:2018-07-05 11:28作者:张教志来源:紫阳县人大 |
读完《梁家河》,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情不自禁一次又一次打开细读,心中不断涌起阵阵波澜,一个高大的身影清晰地展现了出来。书中真实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再现了他的成长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人民领袖从这里向我们走来的心路历程。
读《梁家河》,我为总书记一心为民的情怀所感动。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他带领乡亲们修路、打坝、造田、办铁业社缝纫社、建磨坊代销店、发展沼气,一心为着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七年里,他与乡亲们一起挑粪拉煤、一起吃玉米“团子”、一起上山劳动,和乡亲们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离开梁家河的40年里,他从未中断过和梁家河村的联系,吕候生得了骨髓炎,他接去治好了;梁耀才的妻子病重,他寄去了1000元。他关心村里的发展,先后四次给梁家河村回信。2015年2月13日,总书记再次回到梁家河村时,深情地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话语中饱含着与人民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总书记亲民爱民、一心为民的人民情怀。
读《梁家河》,我为总书记带头实干的作风所感动。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他在山沟沟里和乡亲们同甘共苦。冬天打坝,他光着脚下去铲冰碴;建沼气池时,他带领几个青年到十几里外的村庄去挖沙、背水泥;村里挖水井,又是他第一个下到井里掏泥土和石头……实干中他赢得了群众的信服,点亮了群众心头的希望之火。他在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一年多时间里,带领乡亲们打出了梁家河村第一口吃水井、建成了第一个淤地坝、建立了梁家河村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座磨房。看到四川等地办沼气的报道,他便远赴四川学习,回到梁家河后亲手试验建成了全省的第一个沼气池。他这种带头实干的作风,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名党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表率力量。
读《梁家河》,我为总书记攻坚克难的意志所感动。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他从一个城里人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农民,从一个懵懂的青年变成了一名意志坚定的共产党员。在这里,他饱受自然条件之苦、个人生活之苦、家庭遭遇之苦,经历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艰苦磨炼。正如他回顾插队经历时所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梁家河七年苦难的洗礼,淬炼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志存高远、内敛厚重的领袖魅力,也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增强了对党的核心、人民领袖的情感认同和拥护爱戴。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读罢全书,掩卷沉思,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领袖的成长不是偶然的,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成为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