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05 18:08作者:张秋林来源:石泉县人大 |
如何有效开展新民风建设,助推镇内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使之成为镇域经济腾飞新引擎?今年来,后柳镇人大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参与,助推新民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人大代表陈国盛,作为土生土长的后柳本土人,早年就在外面经商,创办企业,得益于前些年的好政策,在后柳镇投资了系列项目。去年当选人大代表以后,更是为群众描绘出了一幅致富蓝图,希望通过带动村内“勤”的文明新风,帮助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16年他通过旗下的六台山实业有限公司在该镇柏桥村建立合作社,他名下的石泉县六台山实业公司按500元/亩·年、管护费1300元/亩·年与合作社负责人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村民资金入股5万元年分红2000余元。在多数村民“勤劳”风尚的带动下,部分“慵懒散”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务工,按劳取酬,文明新风蔚然成风。通过发挥人大代表的带动作用,村民们的志气得到有效提升,对脱贫致富也充满了信心。
柏桥村村民王顺强说“他当选人大代表以后,确实和以前不同了,以前更多的是商人,现在多了一份责任,处处为群众着想,时刻想着怎么把群众志气扶起来。”良好的乡风文明在该镇柏桥村传播开来,然而怎样将新民风建设这股“强风”吹到周边村,吹进千家万户,陈国盛开始了他自己的谋划。
2016年,由政府主导,陈国盛投资入股的中坝作坊小镇开启了新民风建设新篇章。据悉,中坝作坊小镇依托中坝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72户统规自建小区为支点,以陕南秦巴文化为支撑、发掘本土特色产业为统揽、乡村田园风光为载体、人文旅游景观为切入,按照4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打造的独具陕南农耕文化的特色小镇。人大代表陈国盛除了将72家手工作坊巷道之间打造成新民风建设展示道,通过家风家训,安装村规民约浮雕,核心价值观宣传灯箱,作坊小镇内营造出良好的文明乡风氛围。通过建设小镇提供就业岗位、自主经营、订单农业等方式多途径带动村民们持续增收,村民们有了事做,生活逐渐有了奔头,原来的“打牌、慵懒、等靠要”歪风得到有效转变。目前,正在建设的中坝作坊小镇已带动当地300余名群众实现就业创业,辐射带动中坝、柏桥、长安、汉阴沟、磨石等8个村共600余户群众发展订单农业,其中带动贫困群众168户,发展订单农业基地牲畜800头、家禽100000羽、传统及特色种植(辣椒、土豆、红薯、茶叶等)面积约1000余亩。
通过代表的率先垂范正能量凸显,引导民众向善向好,村风民风得到有效改善。同时,陈国盛积极与村“两委”商讨,结合县委和市委相继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 “六个一”工程和以“诚、孝、俭、勤、和”为内涵的新民风建设,决定从建章立制入手,通过人大代表走访群众收集建议过程中,组织发动群众制定村规民约,用道德约束治理一些“法律管不上”的现实问题。为确保村上的这部“大法”内容更接地气,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还逐户上门,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人大代表列席全体村民大会讨论审议、一致通过。代表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参与,村上的这部“大法”得到了有效实施。
“我们全过程监督村规民约的制定,面对面给群众讲解相关政策,以案说理,群众慢慢也就理解了,也很支持我们代表的工作”在中坝村人大代表工作室,镇人大代表黄华鹏如是说道。
在此基础上,该镇为了更好的发挥人大代表作用,通过年初在中坝、柏桥建立的人大代表工作室,代表接待选民积极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有针对性的对新民风建设征求选民意见,经过与村“两委”共同商议,配套成立了由人大代表牵头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禁毒会。村民依托“一约四会”开展村民自治和民主监督,人大代表依托“一约四会”开展依法监督。制度化的形式、多样化的监督机制引导村民主动改正不良思想和陈规陋习,营造文明和谐、公平公正、遵纪守规、诚信友善、勤俭持家的优良家风村风。
在后柳镇中坝、柏桥两村,新民风、新乡风,已经成为当地百姓心中的“警示语”,影响着大家的一言一行,而这仅仅是后柳镇文明乡风的冰山一角。陈国盛等一批人大代表用他们实际行动为新民风建设精准发力,开启了人大助力新民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