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往年建议公开 > 正文
关于安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8-03-13 14:06作者:来源:
分享到:

一、发展基础

安康地处南北过渡带,生物、矿产、水能、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5%,有各类植物3000多种、动物400多种,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中药之乡”的美誉。巴山秦岭横亘南北,千里汉江流经西东,既有北国风光之雄奇,又有南国水乡之灵秀,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安康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在石泉发现的鎏金蚕,证实安康蚕桑文化历史悠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其中提到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鎏金铜蚕”,见证了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开辟历史。汉江龙舟文化在安康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陕西省独树一帜的民俗文化遗存。旬阳县是古老太极文化的产生地。地处大巴山腹地的岚皋县是神秘巴文化核心区域之一。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紫阳县,茶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茶马古道的重要起点,紫阳民歌是陕南地区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种。自然国心镇坪县是秦巴古盐道的源头和起点。子午古道经宁陕、石泉穿越秦岭直通巴蜀江汉,宁陕五郎关历来为古道重要关隘。湖广移民历经百年开垦出的汉阴县凤堰古梯田是移民文化的代表,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一百项重大发现之一。处在秦头楚尾的白河县至今保留着古代石长城遗址,秦风楚韵和巴蜀情调在这里兼容并蓄,佛教禅宗七祖怀让大师、南昌起义的策划者组织者之一廖乾五将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汉阴三沈”均诞生于此。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必将成为我市最具活力的发展要素之一。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旅游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逐步形成了“一心两廊三区”的发展格局,叫响“秦巴明珠,生态安康,养生福地”的旅游品牌。截止目前,全市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个,现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9个,3A级景区1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0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10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个,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富民强市的战略性产业。

但是,目前我市旅游市场以景区游览、住宿业、餐饮业所占比重较大,文化旅游紧密融合的项目数量较少,尤其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广告会展、文化演艺类项目缺乏,现有的项目缺乏市场引爆点,核心吸引力、竞争力受限。大多数景区还局限于门票经济,文化产业聚集不够,产业链、价值链不够完整,文化艺术类旅游商品研发、销售体系也尚未形成,旅游夜经济、文化演艺项目缺乏,旅游文化深层次挖掘和联动力度不够,体制创新任重而道远,文化旅游大品牌、大发展格局还未形成。

三、对策及建议

随着2017年西渝高铁开工、2018年安康新机场首飞、2020年县县通高速和汉江主航道通航,制约安康文化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有效改善,安康文化旅游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此建议:

(一)创新体制,激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政策门槛,鼓励社会各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搭建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鼓励现有演艺、体育、影视等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参与文化旅游开发。积极探索景区管理新模式,增强景区发展活力,助推区域文化旅游经济全面发展。

(二)打造精品,增强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力。一是加大统筹,提升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加大本地民歌、茶艺表演、旅游商品等文化开发力度,把文化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提高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和推介水平。二是实施核心带动、连片开发模式。依托秦岭、巴山、汉江等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和核心吸引力,强化文化内涵,通过精品旅游线路,串珠成链,形成核心景区和黄金旅游线路互为依托的旅游产业集群。三是推行精品化工程。结合行业创建标准,筛选一批资源品位价值高的旅游景区、文化旅游项目、历史古镇街区、特色旅游村镇、休闲农业园区,从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宣传推介等方面增加投入,编排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文化旅游商品,不断提升区域文化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优化环境,不断树立安康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一是加强对景区外部环境的整治,从市容环境、道路建设、景观环境等方面全面改善,从而达到区域整体环境和谐美化。二是加快文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规范服务。通过安康民歌、汉剧、陕南美食、特产、茶艺表演等形式,创新地方文化元素表现方式,丰富内涵,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三是结合文化、旅游行业扶贫培训计划,积极推进送教上门培训活动,提高行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技能。四是通过民歌、汉剧、美食、特产、茶艺表演、文化演艺等形式,创新文化表现方式,丰富地域文化内涵,进一步彰显安康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和文化魅力,树立区域文化旅游新形象。

(四)推陈出新,丰富文化旅游发展内涵。依托瀛湖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一系列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充分利用安康山水秀丽的特点,把瀛湖建成安康汉江文化的精品和旅游的核心产品。依托南宫山景区建设,不断深化“巴文化”产品体系,延伸产业链,将南宫山打造成陕西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体验示范区。结合区域地方特色和文化细分,持续加大特色文化广场建设,通过城市建筑、广场、露天舞台、雕塑、演艺馆、灯饰、广场植物、文化小品上挖掘陕南文化的独特魅力;结合各种文化节庆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挖掘茶叶制作流程、特色手工艺品制作、茶道表演等民间技艺展示,让每一位市民和游客都成为城市文化的受益者,民俗文化的传播者,旅游形象的塑造者。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生态是安康旅游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在生态资源上挖掘文化内涵,安康的旅游才会深邃和持续,才会实现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的根本转变。

 

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

代表:汪信娥  旬阳代表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