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往年建议公开 > 正文
关于对紫阳深度贫困县各方支持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8-03-14 08:59作者:来源:
分享到:

紫阳县属陕西省11个国定深度贫困县之一,截止2016年全县共有人口336985人,111150户,全县辖176个行政村(农村社区),其中乡村人口287061人,76479户,现有劳动力189282人,年末耕地面积764813亩,年降水量1066毫米,最低海拔277米,最高海拔2522米,境内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截止2016年全县有贫困村13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5.6%,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总规模尚有41627户,136314人,在册贫困户31083户96812人,境内产业实力弱,实体经济主要以矿产、水资源、茶叶、魔芋、中药材、畜牧业发展为主,且零星经营,总体发展滞后,缺乏引领性、带动性,境内由于道路、基础设施、外部环境、土地供给不足等原因,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储备不足,招商引资困难,投资对拉动全县经济动力不足。一度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由于受生态环保制约,板石、煤炭、能源化工、毒重石等特有资源相继关闭或停产,现有38家规模工业企业支撑不足,工业经济逐年呈下降趋势,对整体经济发展带动力逐步减弱。三产实体经济受营商环境不优、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等客观因素影响,交通物流、健康医疗、文化旅游、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物业管理等新兴产业培育仍是全县发展最大短板,加之紫阳县属于典型的农业大县,没有一产的发展,就谈不上二三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农业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产业兴,继而助推服务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对紫阳本身实体经济不强、财政供养矛盾突出,产业培育难发展难,农民增收困难等现实问题,急需市上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激励机制、措施保障,深度解决紫阳现实和发展问题。

建 议:

一、未来三年我县还需脱贫120个村29977户92317人,平均每年需脱贫40个村3万多人。建议市政府继续加大对紫阳深度贫困县帮扶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农业合作社建立、园区创建、三变改革、产业帮扶、融资平台搭建、资金支持、生态补偿、民生投入给予倾斜和最大支持,对接产业扶贫“真需求”。

二、交通路网建设是破解紫阳深度贫困发展的最大民生工程。建议市政府在谋划国家高铁、旅游线路等重大交通项目能最大化优先向紫阳沿线贫困乡镇倾斜覆盖,进一步改善紫阳深度贫困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条件。

三、农业结构不优,产业不强是紫阳发展的最大短板。建议市政府加大对紫阳富硒食饮品为特色培育,在基地、规模、生产加工、科技研发、品牌打造、营销渠道、土地供给、环境保障、特色亮点培育上给予特殊政策,予以重点扶持,财力支持。

四、紫阳地处限制开发和国家主体生态功能涵养区,工业经济基

础相对薄弱,县内仅有38家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受限,培育发展困难。建议市政府在紫阳富硒食饮品加工企业转型发展阶段,能吸引更多国企、央企、民企加大对紫阳国企、民企深度帮扶对接力度,推动紫阳优势资源深度研发开发,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优势企业进军省内外。

五、发展不足是紫阳最大现实问题,而发展的根本是项目建设。建议市政府在发展规划编制中,能充分吸纳和覆盖紫阳优势资源,在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城市建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人才保障上给予倾斜支持。

六、民营经济是活跃县域经济发展的源泉。建议市政府出台更加

有力政策和举措,在资源配置、融资条件、经营环境、简政放权、税费减免、财政贴息、土地供给等方面更多的向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倾斜,吸引更多民间资本、企业参与深度贫困县优势资源开发。

七、人才和编制严重不足,是影响紫阳发展的根本问题。紫阳作

为全市第三人口大县,现有编制5867人,科技人才、技术管理人才严重短缺和断档,干部超负荷工作相当突出,建议市政府在人才和编制上给予紫阳全力支持,以缓解紫阳发展中人才和人力严重不足问题。


  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

代表:张春涛   紫阳代表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