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02 11:47作者:陈泽玖来源:石泉县人大 |
石泉县共有各级人大代表747名,其中全国人大代表1名,省人大代表2名,市人大代表30名,县人大代表152名,镇人大代表562名,5级代表齐全,工作基础良好。近年来,石泉县充分尊重人大代表主体地位,不断创新代表工作机制,切实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有效发挥代表主体作用,逐步形成了“石泉做法”。
把好代表入口关 全面提升代表素质
一是从入口把好代表质量关。县镇人大换届选举时,县委和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严把选民登记关、代表提名“入口关”、督查指导关,严肃换届纪律,依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高素质的县镇人大代表,全县选民参选率达89.1%,县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0多家中央媒体联合报道。二是全面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举办大型培训班,邀请省人大领导、县人大工委负责人和有履职经验的人大代表授课,对新当选的人大代表进行集中履职培训。每年由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巡回各镇对全体代表和人大干部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专项培训。闭会期间,各镇人大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学习交流、传帮带考等措施,有计划地对代表进行履职方法培训。三是加强实践锻炼。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人大培训基地举办的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教育,有计划地安排基层县人大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议,凡到各镇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均安排辖区内全体人大代表参加,通过持续以会代训和实践锻炼,切实提升了代表们的依法履职水平。
搭建履职平台 密切联系服务群众
一是着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代表机关”。今年,石泉县委率先印发了《中共石泉县委关于加强县镇人大“两个机关”建设的意见》,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实施意见》,提出代表产生在一线、调查研究在一线、依法监督在一线、法治建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服务群众在一线、成效检验在一线、代表垂范在一线等理念和工作措施。为把代表机关建设在一线,建设了规范化的镇人大主席团及办公室,各镇都配备了2名以上人大专干,专门为代表服务。二是建设高标准的代表工作室。分片区建立了46个规范化的代表工作室,将全县714名县、镇人大代表合理划分到代表工作室,安排人大代表在工作室常态化“坐班”接待选民群众,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收集社情民意,协调和督促解决群众困难问题,使代表工作室成为政策宣传、社情民意汇集融合的平台。三是建立综合监督信息平台。县人大常委会借鉴财政预算联网监督的做法,采用“互联网+”模式,于2018年初建立了人大综合监督信息平台,打造集财政预算、执法用法、民生事业、城建环保和代表履职等信息于一体,让人大代表可随时查询了解工作动态和发现监督线索的“第三只眼”,拓宽代表知情知政督政渠道,增强代表监督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开展一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助力新民风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代表学法用法年活动、“脱贫攻坚人大代表有担当”活动、“人大代表大走访”活动、各代表小组活动和“我身边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征文活动,为代表联系选民、调查研究,参政督政、依法履职搭建了舞台。
创新工作机制,有效发挥代表作用
一是总结经验,创新代表工作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将好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不断发展完善。研究出台了代表联系群众、代表向选民述职、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代表电视网络问政、十佳人民满意人大代表评选等办法,修订完善了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暂行规定,县委办、县政府办制定出台《石泉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规则》,代表工作不断规范。二围绕群众关切,开展电视网络问政。对代表反映强烈、问题集中、急需办理的问题,应用电视网络问政的方式,让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接受人大代表“考问”,县电视台全程转播、县公众微信平台现场发布,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问政结束后,代表对答复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现场公布测评结果,让有关负责人“红脸出汗”。对整改情况跟踪督办,确保每位代表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和回应,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三是围绕群众满意度,开展问卷调查。在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向代表发放了《石泉县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及工作落实情况满意度调查问卷》,首次对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及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报告实不实,工作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通过书面测评来反映。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形成专题报告,把代表的评价意见原汁原味的反馈给“一府一委两院”,并作为监督重点,使问题得到有效整改落实。四是围绕破解难题,开展代表专业课题组活动。池河镇人大建立了代表活动小组和专业课题组“两套班子,一套人马”双向运行机制,根据代表的特长和意愿,将辖区人大代表分为产业发展、工业经济、金蚕小镇建设、社会民生和脱贫攻坚5个课题组,使每一位代表跳出了“一村一组”的地域局限,专业化、灵活性地开展工作,让代表们在各个领域破解工作难点和发展瓶颈,既当监督员,又当智囊团,还当排头兵,在“一线”直接发挥作用。五是围绕改进作风,运用刚性监督方式。杜绝代表视察调研大轰大嗡,多途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就产业扶贫、陕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建设选址等事项,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询问,就脱贫攻坚等工作还开展了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等活动,跟踪督办解决具体问题,既精准发力,也深处着力,更注重持续用力。六是围绕“两率提升”,督办代表建议意见。实行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领衔督办重点建议、政府领导包抓办理、重点建议现场督办、与“两办”建立联合督办通报、评选办理工作先进单位等机制,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实行代表建议办理满意率和解决率双考核。把代表建议办理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县镇村书记“民情三本账”,录入县人大综合监督信息平台,台账式逐项销号,充分保障代表参政督政、为民建言献策的权利,连续两年代表满意率达99%以上,建议落实解决率稳步提高。
加强激励保障,充分调动履职热情
一是建立代表履职档案。由镇人大负责,将县镇人大代表履职情况记录在案,建立履职档案,做到有据可查。二是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每年组织县镇人大代表回选区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回答选民询问,接受选民评议和监督。三是完善代表激励保障机制。充分保障代表培训、活动和工作经费,保障无固定收入代表误工补助。每年评选和公开表彰10名“十佳人民满意人大代表”、若干件优秀代表建议、若干个先进代表工作室,对镇人大和代表工作室给予以奖代补,激励各镇人大和全体代表积极履职,发挥作用。代表们想干、敢干、能干,从“要我干”转变到“我要干”,基本没有了“哑巴代表”和“举手代表”。四是建立代表退出机制。对违犯纪律和法律法规、履职不积极被选民评议为不称职、因身体原因不能正常履职的代表,根据代表法的有关规定,劝其辞去代表职务,2018年,调离本行政区的县人大代表2人,劝辞1人,主动辞职8人,依法补选县人大代表11人。让代表肩有责任,干有标准,做有保障,退有“出口”,始终保持代表工作的生机与代表队伍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