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8 08:43作者:丁仕香来源:宁陕县人大 |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机动车剧增、道路交事故频发,社会和谐隐患与日俱增。群众出行安全是头等大事,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去年8月中旬,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永军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及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对《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法)在全县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他在主任会议上强调,县人大一定要以这次执法检查为契机,进一步推动道交法的有效实施,大力促进宁陕道路交通安全的形势稳定和好转,确保平安和谐宁陕建设健康发展。
精心准备,检查方案有的放矢
压力就是动力,有作为必须有担当。按照主任会的工作部署,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迅速制定了本次执法检查的工作方案,通过采取查看相关资料、现场观摩和召开座谈会、听汇报、征求被检查镇辖区内的县镇人大代的意见建议、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以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把着力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停车难和乱停车问题、执法监管能力和联动机制作用发挥问题的三个大方面作为本次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明确执法检查目标,并进行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做到了执法检查瞄准靶向、有的放矢。
严密组织,执法检查找准问题
找准问题,是搞好执法检查的关键。2018年8月14日至15日,宁陕县人大常委会组成检查组先后到江口、金川等镇以及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县交通运输局的下属单位运管所和万达、宁摩客运公司等营运企业实地查看重要道路和路口、交通事故易发路段、交通监控中心、交通运输企业、农村道路等情况,同时召开座谈会,听取所到单位贯彻实施情况汇报,并与部分县人大代表、村(居)代表进行互动交流。结合工作生活实际,检查组还采取个别谈话、无陪同检查等方式,对城区道路交通安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8月下旬,检查组在城区发放调查问卷份120余份,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对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仍较淡薄,农村及偏远地区存在宣传死角;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薄弱,交通安全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部门间的协作机制不健全,行政管理和行业监管措施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农村客运车辆、各类货车、农村面包车、电动车、摩托车等车辆的监管存在盲区;对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超载行驶等违法行为的处罚不到位;农村学校农用三轮车、摩托车接送学生超载现象屡禁不止;农村道路重建轻管不容忽视,“三无”车辆和超重超载损坏道路现象依然严峻,建筑工程车辆随意抛撒土石沙砾损毁道路十分严重,出现损毁和故障后维修不及时;城区出租车随意停靠、调头、抢道行驶等现象时有发生;电动车和电动自行车无牌无证、随意抢道、超速行驶等问题尤为突出;部分城区道路和农村公路监控设施还不够完善,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同时,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前端与末端脱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不畅;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类机动车辆已突破15000多辆、农村地方公路1265公里,县交警大队现有编制25人、实际在岗24人且民警年龄偏大,聘请的30名交通协管员工资预算不足,从而导致交警编制和经费紧缺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严格贯彻执行。
针对执法检查中存在的不足,执法检查组建议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和公民守法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停车场、停车位、电子监控等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执法环境;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借鉴先进市县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机制,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同时,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突出校车、摩托车、电动三四轮车等重点车辆的监管,努力打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跟踪监督,检查建议掷地有声
人大监督工作的权威,在于提出意见建议的落实到位、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双赢。县人大常委会会后,执法检查组对照审议意见、问题清单反映的突出问题,逐事逐项进行跟踪实地检查,协调有关部门推动问题解决,确保执法检查建议见真章、见实效。如:2018年12月10县人大主任会在调整财政收支预算中,给县交警大队“带帽”追加预算169.8万元(其中:警务用车购置、危险品运输车俩检查站和安全警示标识建设100万元;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工作经费5万元、补助资金14.8万元,“放管服”改革经费补助45万元、办公经费5万元),从经费保障入手为落实《道交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奠定基础。同时,执法检查组还督促县政府制定、出台、印发了《宁陕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三年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落实宁陕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三年实施方案(2018--2020年)追责问责办法》,按照“主体在县、责任在镇、延伸到村”的要求,健全了“党政领导、公安推动、部门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体系,确保了工作有人做、事情有人管、责任有人担,为城乡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
在本次执法检查审议意见整改反馈座谈会上,宁陕县政府县长郑红丹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将认真按照县人大的要求进行再整改,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努力开创宁陕道路交通安全新局面,为加快建成民富县强、生态优良、和谐幸福、全面小康新宁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