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学习交流 > 正文
关于提高基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12-18 10:30作者:刘升康 黄黎来源:石泉县人大
分享到:

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的责任。人大工作的水平看代表,潜力在代表。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人大的履职成效以及国家权力机关的形象和权威。如何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发挥代表作用,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我对石泉县人大代表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就如何提高基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我县人大代表基本情况

石泉县共有五级人大代表747名,其中全国人大代表1名、省人大代表2名、市人大代表30名、县人大代表153名、镇人大代表561名。2016年县镇人大换届后,153名县代表中,男代表106名、女代表47名。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16名,占10.46%,35至55岁126名,占82.35%,56岁以上11名,占7.19;政治面貌结构方面:党员代表98名,占64.05%,非党代表55名,占35.95%;职业结构方面:党政领导干部66名,占43.14%,工人、农民65名,占42.48%,企业单位负责人6名,占3.92%,其他人员16名,占10.46%;文化程度方面:研究生以上11人,占7.19%,大学本科58名,占37.91%,大专及中专51名,占33.33%,初中以下33名,占21.57%。

从代表结构来看,呈现出男性代表占比大,年轻代表少,党政领导干部较多,高学历代表较少等特点。为了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石泉县人大从源头抓起,坚持代表从一线选举产生的原则,强化督查指导,夯实工作措施,严肃换届纪律,选举产生了一批高素质的县镇人大代表,全县换届选举的选民参选率达到89.1%。换届后,通过举办代表履职培训班,组织代表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建立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等制度,促使代表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履职能力。

近几年来,全县各级代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主动作为,积极履职,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了刘世元、李武龙、欧立健、金海宽、陈国盛、陈庆芝、袁世清等一批一心为民、体察民情、敢为民言的优秀代表,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地方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履职意识不强。有部分人大代表对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理解不深,将代表身份看作一种荣誉、一项光环,甚至是一个“护身符”,不清楚代表的权力和义务,不会履职、不愿履职,缺乏依法主动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多数代表还停留在开开会、举举手,投投票,当个“挂名代表”对如何有效履职缺乏认识。

二是履职能力不足。从目前来看,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许多人大代表具备的履职能力与其承担的责任是不相符的。审议发言水平低。在人代会或常委会会议审议发言时肯定成绩、歌功颂德的多,指出不足、提出异议或修改意见的少,而且大多是大话、套话,缺乏指导意义。不会提议案、建议。代表提议案、建议是法律赋予代表的权力,也是履行代表职责的重要途径,而有些代表不会提建议,不掌握撰写建议的格式,站位不高,有的代表提建议只局限于少数人的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去看问题,有的代表任期快结束了还没有提过一件议案、建议。调查研究不深入。许多人大代表不会调研、不愿调研,或者在县、镇人大的组织下,跟着调研组“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了解情况不深入,对相关问题的症结找得不准,无法收集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调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是履职缺乏活力。由于县镇代表都是兼职,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很多还是各行业的骨干力量和精英分子,时间和精力往往集中在本职工作上,很难做到工作和履职很好兼顾。有的代表在人大组织视察、调研等活动时才露个面,甚至有的在召开人代会时都不能到场,履职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另外,有些代表提出的好建议没有得到较好办理和落实,代表便认为办理单位不重视,提了也白提,久而久之,挫伤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

四是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很多代表由于群众意识、代表意识较差,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普通群众,工作生活中不注意言行举止,不维护代表形象,不仅不能主动联系选民,不为群众办实事,而且在工作中还不能当好表率,甚至个别人大代表为了个人利益,作出了损害群众感情的事情,在群众中失去了号召力和影响力。

五是监督机制不健全。《代表法》规定了代表应当自觉接受选区人民群众的监督的规定,但现实情况中,选民很难了解代表的履职情况,在代表述职,民主测评中,很多都是凭感觉和印象打分,而且代表履职没有具体标准,履职称职和不称职很难界定,造成了代表履职监督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在代表履职监督机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六是代表构成不尽合理。以我县代表结构为例,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单位负责人较多,共72名,占全体代表的43.14%,有些领导干部代表和企业界代表由于事务繁忙或忙于企业经营,参加履职活动时间难以保证,因此造成不能很好的深入基层听民生、察民情,聚民意,不能更好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我们也看到,基层一线代表少,特别是具有法律、经济、教育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代表较少。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把好“入口关”,把优秀代表选出来。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发挥职能作用的关键,因此选好代表至关重要。为了保证选出具有代表性、先进性的代表,在换届选举时,应该从政治背景、道德品质、能力素质等方面严格把关,同时,应科学合理分配代表名额,加大基层一线群众、具有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专业化知识代表的比例,减少公务员代表名额,保证各阶层、各行业都有一定比例的代表。使选出的代表能够依法履行代表职责,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一心为民办实事的好代表。

二是加强履职培训,把代表能力提起来。人大代表要执行好代表职务,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必不可少。随着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代表履职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上代表都来自于不同岗位,个人能力素质、文化知识结构各不相同,因此,要使人大代表行使好代表权力、履行好代表义务,就必须加强履职培训。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加强对法律法规、人大制度以及履行职务的方法进行培训,使代表更好地认识人大的地位和性质,掌握履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要求,增强代表的履职意识和履职水平吧。

三是完善制度机制,把履职平台建起来。建立政情通报制度,不定期将县委、人大、“一府一委两院”的重要工作、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等工作情况向代表通报,让代表全面掌握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全县召开的关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重大问题的政务活动,都邀请代表参加,使代表通过参与活动,较好地知情知政,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

四是加强代表管理,把履职热情调起来。建立完善代表监督管理机制,对不能履行代表职责、经常无故不参加人代会议、代表活动的要给予警示谈话,或劝其辞去代表地职务;建立代表履职档案,详细记录代表履职情况,并向选区选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代表履职积分制和代表履职考核办法,将代表应该履行的职责进行量化赋分,每季度打分,年底进行考核,将其做为评优和连任的重要依据。建立代表表彰激励机制,每年对积极履职、发挥突出作用的代表进行表彰,对代表提出的高质量的议案、建议进行奖励,在代表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激发代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履职工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