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县镇人大 > 汉滨区 > 正文
这个村改变了模样
发布时间:2020-05-13 08:46作者:吴波 王晨晨来源:汉滨区人大
分享到:

“前边的路车子走不了了,得走路去户上。”初入汉滨区吉河镇三河村时,老支书罗先成领着人大机关帮扶干部挨家挨户走访,泥泞的山路、破旧的土坯房、穿着褴褛的村民、比比皆是的陋习,这个距安康城只有9公里的村子居然是如此面貌。三河村辖15个村民小组,全村447户161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12户746人。“一定要让三河村发展起来、有新转变”,汉滨区人大机关党组书记杨恒军坚定地说。自2017年区人大机关包抓以来,紧紧围绕“发展、转变”的目标,坚持“一抓二强三改”(抓支部、强基础、强产业、改环境、改民风、改作风)的工作思路,着重在“两业”、“两房”、“两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发展。通过区人大机关的大力帮扶和镇村干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今天的三河村有了新模样……

道路通畅了

平坦的水泥公路连村接组直通农家,路上的一辆小三轮货车载满了新鲜的蔬菜运往城里。“现在路通车了,进城卖菜方便的很,我的菜新鲜便宜,可受城里人欢迎了,今年我还要再多建两个大棚”,村民代顺保骄傲的说道。说起这条让村民赞不绝口的水泥路来,修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2017年初,村“两委”班子和区人大驻村工作队分头行动,打报告、写申请、跑部门,通过多方争取,好不容易敲定了村上3.8公里的道路硬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森文多次深入一线检查工程进度和质量,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得知因原材料上涨、砂石料紧缺导致工程建设滞后时,李主任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资金30万元给予支持,这才保证道路硬化工程如期完工。

在汉滨区人大机关帮助下,三河村不仅硬化了公路,还改善了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提升了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改变了村容村貌。三年来,累计完成道路硬化5.3公里、道路维修10.6公里、产业便道12公里,新修河堤550米,新建人饮工程4处、小水窖16口;完成村级活动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和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实现网络通讯全覆盖;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垃圾池6个,实现所有硬化道路亮化全覆盖。

住房安全了

“今天把这最后一户拆完,我们三河村旧宅腾退复垦就全部清零了”。区人大机关派驻三河村第一书记刘小波信心满满地说。

以前三河村的夏天最让人揪心,连日暴雨天里,那些裂着缝子的土坯房、滑坡地带的老瓦房,总是让人惴惴不安……现在的三河村,一个环境优美的新社区拔地而起,一排排整齐的水泥房无不在向我们证明三河村不安全住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房子改造的可漂亮了,这下你可以放心的把女朋友带回来,等你们结婚时我给你们买套家具。”“真是太好了,到时一定请您喝喜酒。”和贫困户余富贵通完电话的区人大帮扶干部罗军看着眼前改造后明亮整齐的房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近年来,三河村新建安置点1处,易地搬迁60户219人,危房改造36户105人,帮助他们住进了安全的房屋,找到了幸福的家。

群众日子好了

“摘一天花就能挣八十,年底还有分红,这种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哟”皇菊示范园里柯恒云一边熟练的摘着花,一边笑吟吟的说道。柯恒云是9组的贫困户,家里刚盖起房子老公就撒手人寰,留下一大笔债务和一双儿女,身体不好的她外出又处处碰壁,日子十分难过。人大机关到村进行结对帮扶后,柯恒云被介绍到村上引进的皇菊示范园务工,在家门口就了业,两年就顺利脱了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是稳定增收的关键。 2017年,在汉滨区人大机关的帮助下,三河村成功引进康吉源富硒茶文化有限公司,建设产业园区2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协调产业引导资金50万元,流转土地100余亩发展皇菊产业,带动全村60户群众持续稳定增收,247人顺利脱贫。

支部建强了

抓脱贫攻坚,党建引领是关键。过去的三河村,领导班子老龄化,组织松散,党员活动开展少。区人大机关包联以来,从抓班子建设入手,抓住基层两委换届契机,选优配齐新班子,充分发挥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多次召开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群策群力谋划三河村脱贫攻坚蓝图。区人大机关支部每年联合三河村党支部开展“自强标兵表彰”、“六一送希望”、“好媳妇好婆婆评比”等系列活动,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逐渐改变群众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 “我家今年又养了100多只鸡,年底一定能脱贫。”“我今年在城里务工一年能挣好几万呢。”如今的三河村,贫困户群众干劲儿十足,争相为脱贫致富而努力着。

人大代表来了

“从现在起,我就是你妈妈,你有哥哥嫂子,有亲人,有完整的家,你放下思想负担,安心上学”。区人大代表杨联菊拉着余娟的手,一边哽咽一边对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放军说,“娃子以后就交给我了,她的学习生活我都管”,朴素的语言,饱含深情,此刻比这柴火更暖的是余娟的心。

余娟是村里的一名大学生,在陕西财经大学念书的她憧憬着毕业后能让相依为命的父亲过上好日子。可惜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余娟的父亲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一夕之间余娟成了孤儿,学费、生活费也没了着落。在余娟迷茫无助的时候,区人大机关为她带来了“新妈妈”杨联菊,在得知余娟情况后,区人大代表杨联菊主动提出收养余娟,供她读完大学。

不止杨联菊代表,在区人大机关的倡议号召和组织协调下,各级代表们纷纷响应,积极捐款捐物,助力三河村脱贫攻坚。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张鹏慷慨解囊,为村上4户无钱装修的贫困户支持2万元,晏长丽等三名女企业家捐赠9000元救助困难大学生,温荣超、来宝云、聂德学代表得知贫困户因受疫情影响没有稳定收入后,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并上门慰问。据了解,几年来先后有12名市区人大代表为三河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出资出力,为贫困户搬迁入住、子女上学等献爱心,累计捐款捐物30多万元。

感情加深了

“感谢人大干部把我们当亲戚一样,经常牵挂着,大小事都替我们操心着”。贫困户谢培军发自内心地说。“逢年过节的,其他地方都可以不去,但包联的贫困户那儿必须去,每次去都要留我喝两盅,不然不准走啊”。帮扶干部陈世斌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自区人大机关包抓以来,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区人大常委会明确一名副主任包联吉河镇并牵头负责机关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安排工委主任担任驻村工作队长,选派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明确3名年轻优秀干部担任队员,人大机关全员结对帮扶三河村57户贫困户,深入开展“大走访、办实事、解难题”活动,累计为村和贫困户办实事105件、解决难题72个。建立驻村帮扶工作“一周一汇总一碰头、一月一汇报一研究”工作机制,区人大党组会、主任会定期研究解决帮扶工作重大事项,常委会主要领导和联镇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到村检查督导工作、协调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突出问题。压实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的责任,加大督察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推动该村实现环境大改善、产业大发展、服务大提升、民风大转变,帮扶成效得到干部群众的肯定和认同,2019年如期实现脱贫退出。

区人大机关帮扶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区委表彰,第一书记被评为全省优秀第一书记,3名帮扶干部被评为全区帮扶工作先进个人,2名年轻优秀干部被区委提拔交流到领导岗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