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11 09:24作者:王华艳来源:紫阳县人大 |
他把鸡毛蒜皮的小事当大事来办,把“闲事”当正事来抓,谁家几头猪、几亩茶都一清二楚。村民大事小事都愿找他商量,矛盾纠纷也愿找他调解,是村民的“主心骨”,被群众称为染房村的“当家人”。他,就是紫阳县十八届人大代表、染房村党支部书记蒋元达。
紫阳县麻柳镇染房村,位于陕川交界大巴山腹地。这里,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交通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散居在这十万大山里,全村598户235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356户1383人。蒋元达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多年的摸爬滚打不但使他率先脱贫致了富,也练就了困难面前不低头、迎难而上的个性。面对贫困,他不负众望,带领村民抢抓脱贫攻坚政策契机,修路架桥、建房通水、拉网拉电、培育产业、改善生活......使染房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扶贫先扶志。曾经的染房,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下妇女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妇女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打牌、晒太阳、谝闲传,家里的自留地慌着,老人也无人料理,务工成了唯一的收入来源。蒋元达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作为人大代表,在县镇人代会上,多次建议在农村开展新民风建设,狠杀懒惰之风,并率先在染房村制定《村规民约》,号召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以身作则,大力评选表彰“脱贫标兵”、“致富能手”,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勤劳致富意识。
转变了群众思想,凝聚了人心,蒋元达甩开膀子干了起来。为修通贯穿全村的产业路,蒋元达顶着烈日、冒着严寒到田间地头、农户院落,谈规划,讲好处,解矛盾、交心声。用时3年,建成5条26.8公里产业路,完善水、电、路、讯等配套建设,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产业,蒋元达思路清晰、眼光独到。他理念是:扶持一个,成功一个,要有带动全村的效果。他找到同村的蒋次华,建议他办个养鸡场。并用活小额贷款、互助资金政策,解决蒋次华资金短缺顾虑。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蒋次华鸡场毛收入达60余万元。现该村有规模以上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5家,养殖种植大户50户,茶叶1500亩,花椒300亩,年产优质青春洋芋30万斤。其中有8家养殖大户户均纯收入达10万以上;5家养猪场预计年出栏肥猪3000头;12户养蜂大户户均纯收入6000元。
染房村变样了,他所付出的艰辛和劳累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民们亲切的称他为“染房村的当家人”。2019年染房村也如期完成了脱贫出列任务。
该村73岁的王方和在收获脱贫喜悦的同时有了新的忧虑,他说:“以前每年只养一两头猪,去年建了120头的大圈舍,现有23头,最担心的是技术和病疫防治不到位。”还有何达方,年初养猪27头,后来卖了17头,他担心规模养殖一旦出现疫情,将血本无归。群众的担心和困难,就是蒋元达工作的内容,在县人代会上,他提出加大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建议。鉴于农村群众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弱,建议改变以理论为主的培训方式,将技能培训搬进田间地头、猪棚圈舍,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通过一丁一点的小事,他赢得了群众尊重和信任;通过一件一件实事,他抒写了一份脱贫满意答卷;也是通过一条一条建议,他践行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