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09 17:30作者:李泉 陈肸来源:镇坪县人大 |
自8月29日以来,镇坪陆续出现极端暴雨天气,全县7镇58村4个社区均不同程度受灾,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镇坪县各级人大代表闻“汛”而动,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工作安排,第一时间投身抢险救灾一线,开展防汛防滑宣传、隐患点排查、人员撤离、24小时防汛值班,在各条战线上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展示了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
持续走访,排忧解难
村里面的老乡都知道,人大代表吴万新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他总喜欢“事办前头,话说后面”。自25日开始,老吴就已经在为将要到来的暴雨做准备,他一家家跑,一户户过,宣传雨情的足迹遍布这山村的每个角落。
在转移危险群众的过程中,最难劝说的就是“老年人”,他们总是凭借着“经验主义”认为没有什么事,每当听到群众说道“在这住了几十年了都没问题”这类的话语,老吴一反常态,耐心劝说,拿出手机主动翻开郑州暴雨“视频”进行教育,有的老人依旧不愿意离去,他就发挥“厚脸皮”精神,反复“碎道”,不停“劝说”,直到说通为止。有时,因为入户劝导,他错过了饭点,就一个人蹲在坎沿上吃着泡面,有一次蹲久了,由于年老蹒跚起步,试了三次才勉强站起来。经过努力,白坪村存在滑坡隐患的群众都提前转移,不落一人。
险情排查,消除隐患
眼睛里布满了红丝,拖着有些沉重的脚步,人大代表唐良彬仍然奔走在防汛的第一线。8.29洪灾后,镇坪县牛头店镇白珠村新增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它成为了悬在当地老百姓心间的一把“利刃”,为保障全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老唐协同村四支队伍成员,日夜在滑坡点监测,紧盯山体情况,针对隐患点附近群众,严格落实“立即撤、马上撤、应撤尽撤”预案,科学分工、细化措施、排除隐患,努力做到24小时对滑坡点不间断监测,同时密切关注天气预警信息,落实镇村组责任体系,确保了关键时候可控、能控、在控,筑牢了全村防次生灾害安全屏障。
他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当看到9月5日晚将迎来大到暴雨,9月6日大雨的雨情预警后,他立即行动,同四支队伍成员、防汛救灾抢险队伍撤离转移群众。“多亏了人大代表和村上干部的帮助,才有了我们的安全保证!”白珠村二组村民掩饰不住内心的感激,“他们都给我们打电话说了,这几天还是会有大暴雨,我们住的离滑坡监测点近,雨来了肯定有危险,他们来了好几趟,又是帮我抱被褥、又是帮我抱孩子,我们安全了,他们也真的辛苦了!”。在白珠村,哪里有隐患,哪里有群众需求,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防汛抢险,走在一线。
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国庆村河道水位上涨明显,河面扩大,沿河低洼处房屋随时可能被淹,村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镇人大代表吴辉一马当先,立即行动,对重点区域、河道边、低洼处居住村民进行紧急撤离,一户一户劝导,一户一户接送,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一位80多岁的老人由于年迈,在转移时行动不便,他便背着老人一步一步往山下转移。周围群众考虑他连续几天工作没有休息,劝他歇一歇,吴辉说:“我是一名人大代表,在危难时刻我就应该冲在一线。”说完,他又和四支队伍成员投入到撤离群众工作中。
“快!装沙袋!堵水!”8月29日凌晨3点42分,国庆村二组铁板桥,河水已经漫过桥面,情况危急!人大代表吴辉第一时间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他带着群众装沙袋、扛沙袋、垒沙袋,与水位竞速,与洪水斗争,始终战斗在最前线。雨水打湿衣衫,汗水浸湿脸颊,他把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进了抗洪救灾的细节里,用一袋袋沙包筑起老百姓心中的“长城”。
关心关爱,共渡难关。
共渡难关,爱在镇坪。为解决转移撤离群众的吃住问题,人大常委会在机关设立安置点,安排专门人员,准备了热水、方便食品、被子等生活物资,安置受灾群众87人。市人大代表周利红主动开放自家农家乐,让受灾群众避险、休息;县人大代表肖辉将自己新装修的宾馆用于安置受灾群众200余人;群众林成才老人房屋墙体出现裂纹,镇人大代表吴辉、吴军将老人安全转移护送到安置点。柿子树坪社区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丁梅为受灾群众送去“暖心食物”。
在这场战争中,不仅需要一线战士的艰苦奋斗,还需要各方守望相助。灾后第二天,由该县人大牵头的“8.29”洪灾募捐仪式在该县政府广场举行,捐赠仪式上,全体县级领导、爱心企业积极响应,踊跃捐款,依次将善款投入捐款箱中,现场收到爱心捐款200余万元、矿泉水2000件、大米100袋,全部用于该县抗洪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截止目前,共接收募捐款物共计670余万元。
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面对汛情,镇坪县各级人大代表自觉担当作为,主动投身防汛救灾一线,冲在最前、以身作则,努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汛阻击战,以人大担当筑牢防汛“安全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