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18 08:36作者:游益林 王传华 汪银春来源: |
寒冬时节,白河县宋家镇双喜村天空湛蓝,徽派楼房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山坳里,小火车载着游客在茶园穿梭,一条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顺着清凌凌的河水蜿蜒至远方……这幅美丽画卷是白河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和双喜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广大群众共同绘就的。
2017年,双喜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407户1400人,贫困户237户732人,贫困发生率达52.3%,属深度贫困村。五年来,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先后派驻驻村工作队员8人,机关30名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双喜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扑下身子跑项目、找资金,补齐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等短板弱项,帮助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有力助推双喜村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迈入乡村振兴新征程。
道路通畅幸福来
双喜村与湖北省竹山县大庙乡接壤,故这条公路被称为“宋大路”。以前的“宋大路”很窄,且路面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路滑,板栗、竹笋、野生菌等特色山货运不出去,新修、扩改公路成为村民的迫切愿望。
“近年来,在县人大的帮扶下,选址新建了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马上开工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都建到了村民家门口,家家户户都买了电瓶车,‘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出门一身泥’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感谢党的好政策!”脱贫户杨前春激动地说。
五年来,双喜村联村领导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益新多次带领县扶贫局、发改局、搬迁办、农业农村局、交运局、水利局、林业局等相关单位深入调研,商讨措施,寻求政策扶持,在县政府全力支持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双喜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群众的生产更高效、生活更便捷。目前,拓宽硬化公路4条6.5公里,新修产业路5条17.2公里,新建便民桥17座、通车桥5座,安装公路护栏5公里,解决300余户900余人出行不便问题;新建饮水工程2处,覆盖335户1100人;新安装变压器3台,更换变压器5台,更换智能电表360台。
一业引领百业兴
白河县“八个一批”脱贫措施,首先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要求包联干部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群众立足当地资源,依靠勤劳发展特色种养殖等农业产业,实现就地脱贫。
“作为新时代的农业企业,我会一如既往为种茶者、爱茶者尽一份绵薄之力,力求茶产业做得更优、走得更远。”白河县歌风春燕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从高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近年来,黄从高在地方政府的扶持和干群大力支持下,从80余平方米的铁锅土灶手工制茶小作坊,发展到新建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百吨清洁自动化茶叶生产线,产品从最初单一的绿茶生产发展到红茶、乌龙茶、茶食品、茶品种选育、茶旅融合发展等多元化经营。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免费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培训、有偿茶园管理、新增就业岗位、发放困难补助等多种方式,带动邻近村茶农595户,其中贫困户110户增收致富。
“这两年我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儿,没有外出务工,基本都是在歌风春燕茶厂干活,春、秋季采摘茶叶,夏天修剪茶树,冬天给茶园松土、施肥。我一年能挣2万多元现钱。”脱贫户周贤春笑着说。
“农场位于后高山区,林间植物种类繁多,仅中草药就达好几十种,纯净的山泉水长年不断,气候温润不冷不热,是个适宜养猪的天然大牧场。”天蓬畜牧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李玉堂介绍。
2016年,李玉堂投资10万余元引进巴马香猪,经历过巴马香猪对环境的不适应和养殖技术的缺乏一次损失过半的遭遇,但是李玉堂并未灰心,通过网上学习和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技术专家耐心指导,李玉堂也逐步掌握了香猪的生活习性和养殖繁育技术,巴马香猪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园区现有能繁母猪50余头、种公猪4头,年出栏育肥猪400多头,由于原生态放养、饲料绿色纯天然,香猪肉香味美,猪肉上半年都被订购一空,供不应求。
双喜村现有歌风春燕茶业、水洞溪茶厂、易之然茶业、银峰茶业等茶企业4家,密植茶园233公顷,野生茶园133公顷,年收购鲜茶叶180吨1260万元,带动311户1152人脱贫致富。有魔芋、天麻、木瓜、养猪、养牛、养鸡、养蜂等特色种养殖市场主体7家,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96个,务工年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
安居乐业俱欢颜
双喜村山大沟深,汛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农户住房条件普遍较差,安全隐患较多。2017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及驻村扶贫工作队抢抓中省市县出台搬迁政策机遇,积极宣传动员农户搬迁到宋家集镇安置点或双喜村集中安置点居住。
双喜村安置点的选址布局、征地拆迁、建设规模、施工质量、小区内环境美化等环节何益新都前后奔忙。2019年3月双喜村集中安置小区建成投入使用,52户贫困户200余名贫困人口乔迁新居。近年来,全村陕南移民搬迁81户247人,易地扶贫搬迁113户364人,危房改造40户80人。
“搬到集中安置点居住快两年了,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白天孩子们去上学,我在茶园干活,既照顾了孩子又有一定的收入。”薛亚敏高兴地说。
薛亚敏的新生活是双喜村众多脱贫群众的缩影。职业农民、护林员、护河员、保洁员、水电工等搬进新家,同时根据个人所长就近就业增收,已成为当地群众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2019年双喜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就业岗位持续增多,教育、医疗、住房三重保障落地落实,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温暖着每一位村民。
人心思进启航程
“下一步,我将一边做好地方猪品种选育工作,一边新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新建茶园26公顷,林下种植魔芋33公顷,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带动群众增收。”李玉堂信心满满地说。
“‘四个不摘’指什么,‘五大振兴’又指什么?”主持人话音未落,在场群众争先恐后举手抢答,“这个我知道,这个我来说……”2021年12月9日,县人大机关在双喜村举办“巩固脱贫成果 助推乡村振兴”主题活动的现场,800余名干部群众齐聚一堂,聆听政策宣讲,观看文艺演出,购买农特产品,共助消费帮扶。
“在家门口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还能学到政策知识,又能买到特色山货,真是不虚此行,希望这样的活动年年有!”村民柯昌华说。据不完全统计,现场共有17家农业企业、35家农户参与售卖,当天实现销售额高达40余万元。
同时,活动现场还对党员模范、创业致富带头人、“好婆婆好媳妇”等“十佳百优”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五年来,双喜村开办“道德讲堂”21期,表彰先进典型21批次260人,开展扶贫扶智宣讲16期,接受宣讲群众达1500余人次,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内涵的新民风日益浓厚。
“双喜村要立足自然禀赋,在持续巩固茶叶产业主导地位的同时,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既要重点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又要兼顾发展以养牛、养蜂和种植羊肚菌、魔芋为重点的生态种养及劳务输出等富民产业,做到一强多优、一主多辅,切实增强群众自身‘造血’功能。要按照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乡村标准,统筹人居环境改善、路域环境整治和生态廊道建设,通过串点成线、以点带面,实现‘一村一品’、整镇推进、持续提升。”对于双喜村的下一步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高福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