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学习交流 > 正文
有效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石泉做法”
发布时间:2022-12-09 13:53作者:石泉县人大常委会来源:
分享到:

石泉县位于安康西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18.2万人,是汉代鎏金铜蚕出土地、智圣鬼谷子故里、西部第一蚕桑大县,素有“秦巴水乡、石泉十美”之称,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全县共有全国、省、市、县、镇人大代表813名,五级代表齐全,工作基础坚实。近年来,我县探索开展的代表电视网络问政、代表课题组活动、五级代表联动共同监督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代表在联络站坐班联系服务选民等有效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一系列工作,被安康市委命名为“石泉做法”,作为基层人大工作创新典型案例之一在全市推广。石泉县新一届县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人大工作新要求,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高质量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石泉做法”进一步发展完善,逐步形成了工作品牌。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工作思路,系统推进代表工作

县委加强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定期听取人大工作情况汇报,研究人大重点工作,批转了《中共石泉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五个三”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系统推进代表工作的思路。“五个三”思路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代表主体地位、依法办事与改革创新相结合“三项原则”;夯实把好代表入口、加强代表培训、建好代表家站“三项基础”;抓实代表活动、办好代表建议、强化代表联系“三个关键”;健全代表述职评议机制、考评激励机制、服务保障机制“三项机制”;争创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工作成效、一流的社会形象“三个一流”。全县上下按照“五个三”的思路框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石泉做法”,推动代表工作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二、把好代表入口,夯实代表工作基础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人大工作的基础是代表,实效在代表,活力靠代表,潜力看代表。我县坚持抓源头、把入口、提素质,夯实代表工作基础。一是把好代表质量关。县镇人大换届选举时,县委和县人大常委会加强领导,严格法律程序,严把选民登记关、代表提名“入口关”、督查指导关,严肃换届纪律,依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高素质的县镇人大代表,代表结构和综合素质比上届有显著提升。二是抓好履职能力培训。新一届人大大代表履职之初,我县立即举办代表履职大型培训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为全体新任代表讲好履职第一课,安排有履职经验的人大代表“现身说法”,对新当选的人大代表进行集中履职培训。各镇在召开每次人代例会前,都会组织代表进行《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监督法》《乡镇人大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专项培训。闭会期间,各镇人大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学习交流、传帮带考等措施,有计划地对代表进行法律法规、履职方法、思维观念和作风纪律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代表参训率达100%。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培养。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人大培训基地举办的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教育,有计划地安排基层县人大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议,凡到各镇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均安排辖区内全体人大代表参加,通过以会代训和实践锻炼,切实提升了代表们的依法履职水平。

三、搭建履职平台,密切联系服务群众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四个机关”建设新要求,通过搭建履职平台、拓宽履职载体、丰富代表活动,进一步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充分激发代表履职动力和活力。一是着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代表机关”。为了不断深化和拓展人大代表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全县人大代表家站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目前,各镇都建设了规范化的镇人大主席团及办公室,配备了1至2名素质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担任人大专干,专门为代表服务,解决了镇人大主席团机构“虚化”、人大干部不能从事主业的问题。二是建设高标准的代表联络站。各镇在原11个“代表中心联络站”的基础上,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人员、有经费、有专栏、有制度、有计划、有台账“八有”要求,硬件标准化、软件系统化、活动常态化、工作规范化“四化”标准,着力打造功能完善、制度健全、保障有力、成效明显的镇级“代表中心联络站”。对全县现有的45个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进行改造提升,着力在硬件上提等升级、制度上健全完善、管理上规范提高、活动上力求实效,使代表有地方理事和议事,让群众有地方说事和办事。计划在2022年年底按照“一区三室”(展示区、接待室、议事室、办公室)基本布局要求,建设县级“代表之家”。倡导各级代表在窗口单位、民营企业、重点项目等领域开设代表工作室。全县五级人大代表被合理划分到代表联络站,安排人大代表“坐班”接待选民群众,每名代表一年坐班3-4次,让代表在联络站常态化履职,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收集社情民意,协调和督促解决群众困难问题,让代表各尽其责,各显其能,充分发挥家站平台“联系群众的好桥梁、代表履职的好平台、学习交流的好阵地、听取选民意见的好场所”的“四好作用”。三是开展一系列代表活动。紧紧围绕产业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全域旅游、“321”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认真开展人大代表主题实践活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落到实处。代表们依托联络站、专业课题组、代表小组,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询问、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面对面”活动,常态化开展“人大代表大走访”活动、“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代表小组活动和“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评选活动,为代表联系选民、调查研究、参政督政、依法履职搭建了舞台,代表工作活力明显增强。

四、创新工作机制,有效发挥代表作用

我县树立“贯彻新思想,展示新作为,作出新贡献”的理念,创新实践,善做善成,在有效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围绕制度建设,创新代表工作机制。县人大常委会研究出台了《加强县人大常委会联系县人大代表、委员会联系县人大代表和县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暂行办法》《关于县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暂行办法》《关于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关于代表电视网络问政暂行办法》《十佳人民满意人大代表评选暂行办法》,县委办、县政府办制定出台《石泉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规则》,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代表工作不断规范。二是围绕破解难题,开展代表专业课题组活动。池河镇人大建立了代表活动小组和专业课题组“两套班子,一套人马”双向运行机制,根据代表的特长和意愿,将辖区人大代表分为产业发展、工业经济、金蚕小镇建设、社会民生和脱贫攻坚5个课题组,使每一位代表既是代表小组的成员,同时也是课题组的成员,跳出了“一村一组”的地域局限,专业化、灵活性地开展工作,让代表们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破解难题”等方面集思广益,既当监督员,又当智囊团,还当排头兵,在“一线”直接发挥作用,努力破解工作难点和发展瓶颈。三是围绕“两率提升”,督办代表建议意见。为促进代表建议办理落实,坚决防止“重答复、轻落实”,实行县人大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重点建议、政府领导包抓办理、重点建议现场督办、与“两办”建立联合督办通报、评选办理工作先进单位等机制,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实行代表建议办理满意率和解决率双考核。把代表建议办理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县镇村书记“民情三本账”,台账式逐项销号,充分保障代表参政督政、为民建言献策权力,连续两年代表满意率达99%以上,建议落实解决率稳步提高。

五、加强激励保障,充分调动履职热情

加强代表管理,强化履职激励、保障和约束机制,让代表肩有责任,干有标准,做有保障,退有“出口”,始终保持代表工作的生机与代表队伍的活力。一是建立代表履职档案。由镇人大负责,将县镇人大代表履职情况记录在案,建立履职档案,做到有据可查。二是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每年组织县镇人大代表回选区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回答选民询问,接受选民评议和监督。三是完善代表激励保障机制。充分保障代表培训、活动和工作经费,保障无固定收入代表误工补助。每年评选和公开表彰“十佳人民满意人大代表”、若干件优秀代表建议、若干个先进代表联络站,对镇人大和代表联络站给予以奖代补,激励各镇人大和全体代表积极履职,发挥作用。四是建立代表退出机制。对个别违犯纪律和法律法规、履职不积极被选民评议为不称职、因身体原因不能正常履职的代表,根据《代表法》的有关规定,劝其辞去代表职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