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急救知识的建议 | ||||||
编号 | 5 | 领衔代表 | 张乾英 | 办理部门 | 市教体局 | 办理状态 | 待评价 |
签发人 | 毛良韶 | 签发日期 | 2022-03-27 | 发布日期 | 2022-03-26 | 类别 | B |
正文 |
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急救知识的建议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近2万名中小学生在交通事故、溺水伤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等意外事故中伤亡,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除此之外,每个家庭成员由于自身的身体原因,时常有一些意外危险,在遇到意外的危险或疾病时,如果自救急救处置不当,就会危及生命健康。大量实践证明,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者,有一半能被救活;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而10分钟以上实施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因此急救医学界有“白金四分钟,黄金十分钟”之说。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救凸显大众急救知识培训的重要性。在群众中开展心肺复苏和创伤的急救知识培训十分重要,而首先在中小学开设急救知识培训课程可以作为推广此项培训的切入点,有以下好处: 1、易于集中培训。老年人往往体弱多病,接受能力减退,且不易集中培训。中青年人忙于工作,往往无暇顾及。而中小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强,便于集中培训。 2、培训内容少,不影响学业。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的初级培训内容不多,主要是初级心肺复苏、异物吸入的急救及创伤的止血包扎固定等,一般2-3节课(1-2节课进行理论知识讲授,1节课进行实践操作培训)就可完成,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 3、费用支出较少。主要费用是教学模型器具的费用,教学模型主要有模拟人、人工气囊、纱布、绑带、固定器具、秒表等,费用都不大。由于课时很少,学校可灵活安排不培训时间。 建议: 1、把开展学校急救知识普及工作作为政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大财力投入,建立学校急救知识普及管理机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共同推进学校急救知识普及教育。 2、学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晨会、班队课、黑板报、学校电视、校讯通、学校微信等形式,宣传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在学校网站发布专业急救知识,拓宽师生的学习渠道。 3、创新培训形式多样化,一是将应急救护知识纳入学生日常学习课程,可在每周三或周五下午安排1节教学应急救护知识课;二是根据不同的培训学校(中学、 小学、城里学校、乡镇学校),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符合实际、经济实用的急救培训。 查看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