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建议公开 > 正文
关于优先解决旅游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名称 关于优先解决旅游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编号 11 领衔代表 方明清 办理部门 市文旅广电局 办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毛良韶 签发日期 2022-03-27 发布日期 2022-03-27 类别 B
正文

关于优先解决旅游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按照市区统一安排部署,五年内完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任务。全市多个集镇属于市、区旅游重点集镇,加快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是提升旅游对外形象,做大做强旅游的基础条件。近年来,一些旅游集镇发展受到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调整和限制,致使集镇相关旅游配套设备老化、陈旧、基础设施破烂不堪,极大的影响了集镇农旅融合的快速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没有标志性旅游码头,旅游重点部位道路破烂不堪、集镇绿化亮化损坏严重。集镇部分地段供水、排水、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二)旅游宣传推广有待提高。旅游导视图、交通指示牌及景点介绍等设施,因为制作时间长久,部分与现行情况差距较大,没有标准化的游客接待中心,使游客感到迷茫。

(三)旅游产品项目有待挖掘。旅游项目少、游客逗留时间短,经济效益不大。

二、建议

(一)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对重点旅游地段的道路进行修缮、对损坏的绿化亮化进行更换、对部分排污、供水、供电等不到位不合理进行整改、对集镇原通讯网线、供电线路等进行提升整治和管理。对原有通讯(电信、移动、联通)废弃的电路、电杆进行取缔。加强对集镇内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卫生、体育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

(二)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旅游软实力。更换旅游导视图、交通指示牌及景点介绍等设施,修建标准化的游客接待中心。

(三)加大投资力度,开发旅游项目,投入挖掘地方文化,塑造地方旅游景点,提升对外形象。

 (四)结合旅游示范镇,做好提升规划,布局发展思路,力促长规划,逐步实施的发展目标。

 


复函
类别B

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签发人:付波
安文旅广函〔2022〕122号
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1号 建 议的复函



方明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先解决旅游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结合我局职能,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

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以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培育乡村旅游产业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农民参与、规划先行、捆绑借势、重点推进、突出特色”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方式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一是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编制完成《安康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引领,加快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城镇建设、民俗文化等融合发展,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乡村旅游向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民宿度假、乡村文化体验转型升级。

二是扎实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了宁陕蒿沟、石泉后柳、瀛湖流水、岚皋四季、紫阳营梁、汉阴凤堰、平利龙头村、镇坪曙河、旬阳水泉坪、白河天宝、汉滨茨沟等乡村旅游聚集带;今年以来,支持汉滨区双龙镇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支持石泉县明星村、汉阴县幸和村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支持旬阳市水泉坪村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目前已推荐报送至国家文旅部待批;支持平利蒋家坪、汉阴盘龙桃花谷成功创建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争取到位 2022 年省级旅游专项发展资金 300 万元,补助水泉坪村、胜利村、中坝村、三元村、青中村等 10 个乡村旅游项目,重点支持旅游道路、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体系、环卫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全市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 1 个(石泉后柳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4 个(石泉胜利村、中坝村、宁陕七里村、岚皋天坪村),有省级旅游特色名镇 18 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35 个;支持 15 个乡村旅游镇(村)成功创建为 A 级旅游景区。

三是切实加强乡村旅游宣传营销。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人文气息,将旅游点、住宿点、餐饮点、交运点、购物点、娱乐点等串点成线,策划推出 6 条“必到必游”的精品自驾游线路、旅行社线路、主题个性游线路。适时策划推出了汉阴油菜花季、岚皋长街宴、打谷节、石泉庖汤会等民俗体验和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引爆乡村旅游市场。持续加大安康旅游政务网站、安康旅游微信公众号、村游网等平台展示宣传乡村旅游产品力度,进一步扩大“线上+线下”的市场化宣传营销面,做靓做响安康乡村旅游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统筹,多方争取项目支持。围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梳理政策,用活政策,加强与招商、发改、财政、金融、住建、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有关部门的合作联系,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提升乡村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水平,加大乡村旅游项目融资、向上资金争取、部门资金统筹力度,切实解决乡村旅游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配套不足等问题。

二是抓点示范,持续开展品牌创建。坚持“以创促建,抓点示范,树立品牌,打造特色”的发展原则,对照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行业标准,继续做好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村的品牌创建,通过创建强化基础,弥补短板,丰富业态,拉动消费,夯实乡村旅游发展质量。

三是强化宣传,树立区域旅游形象。探索乡村旅游+“民宿”+“景区”等联合营销模式,充分发挥景区吸引和旅游民宿体验优势,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支持县(市、区)举办形式多样的乡村文化旅游节庆和旅游消费活动,不断提升安康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