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关于解决汉滨老城辖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 ||||||
编号 | 32 | 领衔代表 | 吴颖 | 办理部门 | 市住建局 市财政局 | 办理状态 | 待评价 |
签发人 | 毛良韶 | 签发日期 | 2022-03-27 | 发布日期 | 2022-03-27 | 类别 | A |
正文 |
关于解决汉滨老城辖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家用机动车已逐渐在寻常百姓家庭普及,作为汽车的配套设施,停车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汉滨老城地处安康中心城区,停车难、乱停车等问题日益凸显,带来的矛盾问题也日益增多,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如何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的问题,成了居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目前现状 汉滨老城辖区地处安康中心城区,行政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有常住和流动人口8万多人,辖9个社区,共有102个驻区单位、154个非公企业,是安康的老街区。由于老街区本身街道、巷道狭窄,学校密集,人口居住密度大,驻市区企事业单位又多,配套设施陈旧,未得到及时改善。六、七十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公产房较多,年久失修,现大部分已是危房,成为闲置资产搁置。近些年,家庭小轿车数量飞速增加,机动车越来越多,现有的停车泊位无法满足更多机动车的停车问题。一位难求,有些车辆只好违章停放,侵占机动车行车道、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等,使得原本不宽敞的街道变得更狭窄,影响行车,妨碍行人、非机动车通行。白天,有交警管制,尚能保持正常通行;每逢夜间,尤其是背街小巷车满为患更加严重,对正常的交通通行,行人出行,应急抢险等构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原因分析 1.停车设施规划建设滞后,老城区停车位总量不足。因老城区城市规划和拆迁改造项目进展缓慢,车辆停放设施建设速度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停车位与现有车辆保有量比例失衡是停车难问题的直接原因。特别是老城区,公共停车场稀少,停车位严重不足。 2.公共停车场建设投入不足,建设的少量背街小巷公共停车场,因巷道路面双向停车拥堵,造成已停放在公共停车场内的车辆出入困难,使用率则处于不饱和状态,利用不够充分。 3.停车场属于公益事业,公益事业就应该以公益为主,合理收益。老城区中心地带“私有”立体停车位或地下停车场以营利为目的,收费偏高,已偏离公益事业的要求,造成很多人不想停在立体停车位和地下停车场,而是在路面上随便找位置停车。 4.部分驾驶员文明交通意识不强,管理和处罚措施有限。对于不在停车位停车,到处乱停乱放现象,交警部门的做法通常是建议驶离,对驾驶人不在的进行抄牌、罚款、扣分,治标不治本。对占用人行道停车的行为,城管部门无法采取强制措施。 三、解决办法和建议 1.以棚户区改造项目为契机,制定老城区停车设施规划,建议由城建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牵头协调,规划利用老城辖区闲置公产建立立体停车场,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明确停车场的科学布局与用地规模。 2.在保障交通畅通、安全的前提下,多划停车线,增加主街道临时停车位,将巷道的路面规划成单向停车位,规范管理。特别是商超,银行等路段,使得城市管理也多一些人性化,以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 3.建议将位于老城大北街22号后方,安康市工商银行闲置空场地,大北街社区兴家仓安康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老城房管所闲置场地和闲置危房,大北街社区沙帽石56号内环路市交通局旗下航运工程公司闲置场地,建成立体停车场,不仅节省占地面积,在资金投资上也更节省,还能缓解主次干道及辖区背街小巷居民群众停车难问题。 4.建议将老城培新街社区白庙巷22号,安康市房管局直属管理公房闲置资产(注:此房屋建造于60年代初,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房屋承重墙体均为砖木结构,钢筋松动且裸露,楼道墙体裂缝,水泥块脱落,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亟需拆除,消除隐患。),建成立体停车场或建成便民果疏市场,有利于解决培新街马路市场长期以来形成的交通拥堵问题。 5.制定合理的停车优惠政策,给予一些社会民间的停车场补贴,降低停车费用,鼓励有车族将车停到停车场。新建的公共停车场,也可将后期的管理工作交由社区居委会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