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关于加速构建基于12345热线政务综合服务平台的数字政府均等化服务能力、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的建议 | ||||||
编号 | 38 | 领衔代表 | 崔健 | 办理部门 |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市发展研究中心 | 办理状态 | 待评价 |
签发人 | 毛良韶 | 签发日期 | 2022-03-27 | 发布日期 | 2022-03-26 | 类别 | A |
正文 |
关于加速构建基于12345热线政务综合服务平台的数字政府均等化服务能力、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的建议 市五届人大代表:崔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数字政府建设正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处于关键历史节点。 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大局意识,坚持全市“一盘棋”,全国率先成立并升级12345政务服务热线,以数据共享为支撑、惠企利民为目标,加快推进信息资源整合,构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部分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如提供公益办证、移车服务、办事指南等10余项便民服务,受到央视等多家媒体的跟踪报道,在全国叫响了“安康品牌”。 从全国来看,新兴技术不断赋能政务服务。北京12345从“接诉即办”转型“未诉先办”,靠的就是大数据“算”出年度选题;上海12345以城市运行市民感知平台为抓手,通过人工智能预测预警风险。 自安康12345热线建成以来累计受理事项超百万,办结率达到95%以上,基本涉及各个民生领域。尤其疫情之下民生需求集中爆发,今年以来日均接话工单近4000笔,更多公众将“有事打12345”内化为行为习惯,这条热线遭遇“流量暴涨”的“危机”,也恰恰也迎来“以数促治”的“良机”,将“12345”便民服务热线打造成为政府与人民群众最直接的沟通桥梁,通过数据整合拉通,实现数据共享,不断升级为“政务一网通办”“城市一网统管”政务综合服务平台,解决多领域多行业数据孤岛,通过12345热线有效的解决不同年龄段“数字烦恼”的问题,从而提升数字政府均等化服务能力,为提升安康人民满意度、优化营商环境、数字经济转型提供重要保障。 为加速构建基于12345热线政务综合服务平台的数字政府均等化服务能力,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具体建议如下: 一、强化12345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融合管理能力 1、加快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机制。针对目前已受理的百万事项,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按照政务服务行业属性梳理群众关心的民生事项,建立政府重点解决事项数据库,以数字化驱动治理方向、治理手段、治理模式变革,切实提升治理效能及百姓幸福感。 2、将现有涉及民生领域的平台与12345平台融合。推动各级各部门对已建成涉及民生服务(如江河视频监控、智慧校园、智慧医院、应急指挥、智慧景区)和应用(包括小程序、服务号)整合到“12345”热线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全市统一的移动政务服务总平台、总门户。如通过智慧医院与12345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实现电话预约挂号、急病就诊等功能;通过江河视频监控202处点位及应急指挥平台与12345实现数据共享,当监测水文数据及河道不同区域水质异常时,通过12345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提供在线咨询;通过智慧景区数据共享,电话为游客提供预约购票、线路推荐、游客分流等咨询服务。 二、深化12345政务服务链条服务保障能力 1、持续增强12345平台社会影响力。建议扩大县(局)长接话范围。同时对涉及到群众诉求较强烈的领域,建议在12345为热门委办局设定专属台席、专事专办解决问题。 2、持续推进12345平台迭代升级。建议通过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政务热线场景上的应用探索,打破传统的人工方式,采用人机结合、机器赋能的新兴模式,实现政务服务水平的智能化转型,实现“打一个电话,办全市事儿”,从而打造“24h小时不打烊”的数字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