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建议公开 > 正文
关于加强政务大厅管理,增强抗疫防疫能力的建议
名称 关于加强政务大厅管理,增强抗疫防疫能力的建议
编号 66 领衔代表 乔永信 办理部门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办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毛良韶 签发日期 2022-03-28 发布日期 2022-03-28 类别 A
正文

关于加强政务大厅管理,增强抗疫防疫能力的建议

 

基层政务大厅在方便市民的同时,也加大了人员聚集和流动性,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存在潜在风险。社保类、户政类、不动产类等高频业务进驻的基层政务服务大厅,办事群众常态集中聚集,人员结构复杂。一旦地区风险等级发生变化,或发生应急情况下,政务大厅作为高风险场所有必要暂停开放。但何时关、向谁报、关多久、与疾控部门的有序衔接等缺乏明确统一规范;个别政务大厅防控方案、应急预案过于简单,流于形式,实操性不强;尽管日常消杀已有了规范标准,但窗口部门防疫物资储备还需科学、专业的指导,窗口服务人员防护措施缺乏硬性、统一要求,而每日到大厅办事群众中,进行各项业务咨询的占较大比重,缺乏相对统一的咨询热线,越到基层,受限于人员、经费、专业性等现实原因实现困难;相对酒店商超、农贸市场、冷链企业等已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防控体系,而政务大厅“点名率”不高、“存在感”不强,每天面对大量办事群众的窗口工作人员疫苗接种优先级不高,大厅一般未进行预防性病毒采样检测。

为此,建议:

1尽快出台相关规定,统一规范基层政务服务大厅暂停开放程序。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预警和地区风险等级,明确政务暂停开放的批准主体、报批程序、时限要求、工作机制等;各级各地政务服务大厅可结合实际配套制定暂停开放期间解决企业群众紧急办事需求的工作方案。

2建议将政务大厅纳入党员志愿服务范畴,在厅外入场、厅内疏导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按照下沉社区同等配置,充实志愿队伍进驻大厅,缓解大厅进场、厅内疏导人员不足情况。


复函
类别A

安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签发人:刘福全
安行审函〔2022〕61号
关于安康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66号建议的复函



乔永信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政务大厅管理,增强抗议防疫能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出台相关规定,统一规范基层政务服务大厅暂停开放程序的建议。一是结合政务大厅实际,研究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从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应急机制、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对政务大厅的疫情防控、人员健康监测、环境消杀、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确保政务大厅日常疫情防控工作严格到位,应急疫情防控工作科学有序。二是加强政务大厅管控,建立带班领导、值班科室、综合科和保安四级带班值班制度,坚持在岗带班、值班值守,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带班领导工作日上午9:00至10:00、下午14:00至15:00必须坚持在政务大厅在岗带班,值班科室至少一名正式干部上班期间必须坚持在政务大厅在岗值班。坚持“凡进必查”原则,严格落实“测温验码、佩戴口罩、核准通行”规定,进入政务大厅人员必须自觉佩戴口罩,主动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后方可进入。外省及近14天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禁止健康码为黄码或红码的人员进入政务大厅,并及时通知疫情防控指挥部门核实并落实管控措施。三是常态化开展环境消杀,按照防控技术要求,严格做好政务大厅、开评标区、会议室、公用卫生间、楼道、电梯按钮等公共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四是加强干部管理,高标准落实全员疫苗接种、全员核酸检测等措施,要求干部职工(包括协管人员、窗口工作人员和保安保洁)必须落实“非必要不离安”防疫要求,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严格做好各项防疫要求,确保自身防疫安全。

二、关于在政务大厅开展党员支援服务的建议。一是按照全员参与、全员注册的志愿服务工作要求,对单位符合条件的党员、干部、协管人员、窗口人员进行登记注册,截至目前我单位共有志愿者74人。二是推行“志愿服务+帮办代办”模式,在政务大厅入场处、咨询引导台、帮办代办窗口派驻志愿服务者,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帮办代办、咨询引导、审前指导等,同时疏导排队等候人员、维护现场秩序、保持防疫距离等,针对老年群众、特殊人群,为他们提供全程代办、上门服务等“一对一”帮办代办志愿服务等,通过创新志愿服务举措,提高办事群众满意度。三是常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者积极配合保安,对大厅无理取闹、扰乱公共秩序、公共场合吸烟、车辆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教育劝导,促使文明办事成为广大市民自觉行为。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按照乔代表的建议,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国一流、全省先进”的工作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提升审批、政务、交易、热线“四个服务”质效,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最后再次感谢您给我局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希望您以后一如既往关注、支持我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