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关于引导和规范市民文明出行的建议 | ||||||
编号 | 73 | 领衔代表 | 乔永信 | 办理部门 | 市公安局 | 办理状态 | 已办结 |
签发人 | 毛良韶 | 签发日期 | 2022-03-28 | 发布日期 | 2022-03-28 | 类别 | B |
正文 |
关于引导和规范市民文明出行的建议
城市交通密切关系着整个城市功能布局发展、居民生活与出行的质量。制定和实施市民依法依规文明出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着力纠正各类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提升交通参与者文明素质,有利于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环境。 当前,我市市民在交通出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驾驶人出行存在不文明现象,开霸王车,随意变道,不按规定行使专用道路,驾驶人边开车边打手机,随意占用公交车道;特别是出租车违停、超速、闯红灯、加塞,司机在车上吸烟,车容车貌不整洁;有的工程建设用车超速行驶,转弯时在十字路口突然转向;摩托车、电动车肆意在道路乱穿;往返与城乡的中小型面包车灰头土脸,极大的影响城市形象。二是市民出行存在不文明现象。有的市民在乘坐公交时,不依序排队乘车;不主动为需要座位的乘客让座;大声谈话、接打手机,在车厢内饮食;有的市民乘坐出租车时,在车内吸烟;向车外抛掷垃圾、吐痰,要求驾驶员随意停车,或违规变道,还有的对驾驶员进行恶意投诉,或辱骂驾驶员等。有的市民过街时随意乱穿马路,不遵守绿灯行、红灯停的交通规则,有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等。 为此,建议: 1、强化担当意识和协同意识。牢牢树立科学系统的观念,以系统的综合的手段来解决好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备和交通管理问题。各相关部门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应落实马路办公机制,坚持在路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市区交通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建设,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推进“智能交通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明确和保障路权。提高市民文明出行要与维护各类车辆和市民路权相结合,应建立和维护各行其道的车辆专用道和市民人行道。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行人过街通行设施、路口渠化设施、出行引导与指路设施以及残疾人驾车无障碍设施。完善路口、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门前路段警示、提示标志和减速设施。优化区域路网交通组织;减少路边护栏设施;合理设置停车泊位,加大中心城区停车场建设力度,完善停车引导设施。建设工地应慎开工、快完工,限制打围地块面积;确需打围的地段,有条件的,应架设临时人行通道,使市民有路可行。 3、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一是对驾驶和市民人出行不文明现象开展专项整治;二是上下班高峰时段,重点拥堵路口,应增加警力,加强疏导和管理。通过严管重罚与加强教育相结合,着力纠正各类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使广大市民明确文明安全出行的基本要求,逐步养成遵章守纪的交通行为习惯。 4、完善法治长效机制。应立足于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制定一套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推进文明出行管理措施。整合现有分散在不同法规条例中有关交通参与者出行的规定,制定一部专门的适用于有关交通参与者出行的法规,将不文明出行的处罚与个人信用结合起来,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加大惩处力度,真正实现依法治理不文明现象,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出行和社会文明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