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建议公开 > 正文
关于深化政银合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名称 关于深化政银合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编号 171 领衔代表 唐德东 办理部门 市金融办 办理状态 待评价
签发人 毛良韶 签发日期 2022-03-28 发布日期 2022-03-27 类别 B
正文

关于深化政银合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此大背景下,要推进农村经济繁荣,实现振兴乡村的目的,我们有必要构建地方金融机构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互惠共赢的大格局,全面深化政银合作,构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合作机制,围绕农业农村发展增加金融供给,强化金融服务,增强发展后劲,助推乡村振兴。

农商银行属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始终坚持的战略方向是“四个面向”——即面向“三农”,面向城市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近年来,各县农商银行致力于“做小做散”“支持千家万户”,针对脱贫攻坚工作,纷纷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已然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金融主力军。农商行的服务遍及广大的农村土地,每个镇都有完善的营业网点,每个村都有联村客户经理,并设有“双基联动”工作站,能够及时为老百姓提供存取款、推荐贷款、社保缴费、互联网数字银行使用咨询、金融政策讲解等一揽子便捷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已经贯通,普惠金融体系越发完善,建立了完备的乡村振兴服务基础工程。

然而,当前全市各县面临有同类困境,政府与当地农商行合作不紧密。一是没有政银联合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政府层面没有针对性的利好政策,农商行没有针对性的专项产品支持,贷款放不出,三农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广大老百姓没有享受到最实惠的政策。二是政策落实没有机制支撑,比如农商行的资金来源于本县,全部用于本县,但是在财政资金、医疗保障类资金、工资代发、工程项目贷款、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等方面,靠农商行与相关部门自行对接,政府没有主导形成统一机制,导致资金外流,支持县域的力量减弱,支持力度波动较大。三是政银之间信息平台未能共享,农商行通过实地走访建立的整村授信、农户评级授信情况,市场金融需求、抗风险能力、小微企业信用程度等基本信息没有被政府利用起来;政府掌握的政策走向和完备的大数据信息等没有被农商行利用,导致信息不对称,“三农”服务合力没有激发出来。四是联合防控风险机制尚未形成,农商行为了完成支持县域经济的任务,开通绿色通道,降低了门槛,而担保体系不完善,农商行属于县级独立法人机构的中小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相对于国有大行较弱,风险压力较大。

   议: 

1、构建“政府主导,农商行主办”政银联合机制,建议市政府与农商行市级管理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市级层面统一规定乡村振兴战略整体推进时,以农商行作为金融服务的主办行,将农商银行正在开展的“万名党员进万村 百家行社助万企”“党建引领 金融先锋”等工作,乡村振兴规划深度融合。

2、从市级层面统一规定各县财政资金、医疗保障类资金、工资代发、工程项目贷款、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等方面的服务归为农村金融机构,形成统一机制,防止资金外流,让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县域乡村振兴,减小波动。

3、政银联动打造各乡镇乡村振兴样本金融机构,加强政府与农商银行的沟通对接,完善合作机制,积极发展涉农金融,把农商银行作为涉农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的主办行;建立便捷的贷款投放工作机制、开通绿色通道等措施,把金融“活水”引入到“农田”里去,切实解决乡村振兴中的“钱袋子”问题。

4从市级层面要求各县进一步推动“双基联动”工作,搭建数据共享平台,以政府为主、农商银行为辅的合作共建机制,由政府牵头建立信用信息平台,促成与农商银行的信息共享。

5、政府调动各方力量,当好企业“服务员”,全方位、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对于园区企业招商引资工作要着眼于长远,加大对外招商引资,为其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让其能够走进来、留得住;引进和培育农业深化加工龙头企业,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切实做好一站式服务工作,把政府与金融机构纳入到整体服务体系中,营造高效的营商环境,推动本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6、由市政府出台针对农商银行发放乡村振兴贷款的相应优惠政策,人民银行牵头实施,给予农商行低成本资金支持,扩大农商行信贷资金实力,由农商行将这些优惠政策带到千家万户。

7、政府方面完善担保机制,扩大担保范围,让广大干部与农商行员工共同构建一张信用监督网,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共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复函
类别B

安康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签发人:余波
安金融函〔2022〕81号
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71号建议的复函



唐德东代表:

您于安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深化政银合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全市金融工作和深化政银合作的关心支持深化政银合作是实现互利合作共赢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和聚力建设幸福安康的有力抓手。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革新举措,加大信贷投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在信贷投放、产品开发、服务效率等方面有力度、有创新、有实效,在服务全局、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有进展、有成绩、有作为,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平利农商银行始终坚持面向三农、面向城市、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致力于“做小做散”“支持千家万户”,坚守定位、专注主业,探索推行“整村授信”“4321”工作方法,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全力稳经济大盘,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金融“主力军”。

您所指出的没有政银联合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政策落实没有机制支撑、政银之间信息平台未能共享、联合防控风险机制尚未形成等方面问题,按照目前全市金融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有些问题或多或少是存在的,有些问题我们已经办好并取得不错成绩,有些问题正在开展或着手推进实施中。一是高位推进战略合作。2021年9月28日,省联社安康审计中心与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未来五年投放不低于1200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全市三大千亿产业集群”“五大特色农业”“六大绿色工业发展。自签约以来,累计发放实体贷款287.67亿元,发放涉农贷款245.34亿元,较年初净增17.45亿元。新增农户授信户数4.32万户,农户贷款、户数分别较年初增加19.47亿元、8326户。累计投放“脱贫巩固贷”10.8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的98%以上,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制定评价激励办法。为进一步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资本更多更有质有效地投入到地方实体经济,由我办起草经市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讨论通过,于2022年7月12日印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安康高质量发展评价激励办法(试行)》(安政办函〔2022〕98号),各县市区参照本办法执行,实行每半年对辖区内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机构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将与财政资源、项目开户、优势项目融资及享受金融优惠政策等方面挂钩。目前正在对2022年上半年实施考核评价。三是完善合作共赢机制。围绕安康主导产业链建设面临的融资系列瓶颈问题,我办牵头,人行安康中心支行、安康银保监分局、发改、工信等部门配合,起草并经市政府审定印发了《金融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若干措施》,出台了重点产业链“一链一行”、信贷计划单列、金融服务提前介入工作机制等十条“真金白银”金融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硬措施,为供应链中的关键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尤其是对“11+7”重点产业链主企业在涉农、乡村振兴等方面明确了主办银行。截止6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向重点产业链企业发放贷款279笔35.04亿元,全市56户富硒产业链名单企业中,已有43家企业获得贷款14.2亿元。四是搭建融资平台建设。常态化组织开展“一季度一主题一主办行”政银企精准对接活动,先后召开了促外贸稳增长、富硒食品产业链融资、“金融活水润安康”主题活动、助企纾困促经济稳增长等政银企对接活动86场次(市级政银企对接活动4场次),银行机构现场累计签约企业300余家,实现签约资金73亿元、撮合金额达3亿元以上。特别是高规格举办“金融活水润安康”主题活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比较明显,经过多次对接沟通衔接,“金融活水润安康”主题活动之后第一笔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西安分行)向北医大制药投放信贷800万元。加强金融惠企“四贷”服务站建设,建成“四贷”服务站6个,截至6月末,市县“金融惠企‘四贷’服务站”促成融资5000余万元,累计发放“四贷”24户1327万元,其中首贷980万元,占比达到73.85%。由建设银行总行援建的“安康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目前上线金融产品99款,省级“秦信融”平台安康旗舰店入驻银行业金融机构20家,为企业提供业务授权、产品咨询、网点信息等金融供给信息。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陕西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获得信贷指标得分位居全省第五,其中信用信息深度指数高出全省平均值5.41分。尤其是我市2021年度营商环境中“融资环境”评估得分全省前列,金融领域营商环境比较明显。今年以来,我办坚持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中心工作高位推进,办党组会多次安排部署,年初印发了《2022年金融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多层次、多维度对优化营商环境要求进行了明确,让宽松的发展环境更好支持企业发展。六是落实货币政策工具。按照“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和“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充分发力”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货币政策工具直通车”模式,积极构建“部门协调联动、信贷能力建设、企业融资培育”机制,调动金融机构“敢贷、愿贷”积极性,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使货币政策工具直通稳企纾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打通支持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争取到市政府500万元再贷款财政贴息配套政策,全市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02%,比2021年底降低0.3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再贷款7.18亿元,同比增长22.33%;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发放激励资金927.66万元,撬动全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普惠小微贷款12.4亿元。七是积极做好融资担保。新型政银担业务做到“应保尽保”,对单户1000万元(含)以内担保项目做到“见贷即保”;对单户500万元及以下“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费率实施阶段性降费优惠,由1%降至0.5%;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200万元(含)以内担保项目实施免除不动产抵押反担保措施,降低了普惠小微企业融资“门槛”。截止6月底,在保企业877户1100笔,金额57.42亿元,上半年累计为411个市场主体511个项目提供担保贷款25.33亿元,倍数放大3.13倍。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金融工作的关心支持。我们坚信,有您的参与支持是做好金融工作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