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建议公开 > 正文
关于加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
名称 关于加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
编号 218 领衔代表 陈海燕 办理部门 市教体局 市文旅广电局 办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毛良韶 签发日期 2022-03-28 发布日期 2022-03-28 类别 B
正文

关于加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各县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品牌文化,如镇坪县的“中国长寿文化之乡”“中华诗词之乡”“镇坪盐道”、 紫阳县的“民歌之乡”“富硒茶文化”、平利县的“女娲之乡”等等,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都得到不同程度保护、传承和发扬,并且有部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但是,如何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渗透文化教育,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聚力的良好社会效益、如何让安康走向全国,让全国认识安康,还需要更深入的挖掘和打造各种文化内涵,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路,成为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市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存在以下三方面不足。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学校作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后劲不足;二是县一级职能部门和文化工作人员自身基础差,文化底子薄弱,对于理解“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还不够深刻;三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缺少顶层设计、缺少活动经费,全民共同参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尚未形成。
   建议

  1、要加大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支持力度。一是市级层面要把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全民道德素质教育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发展规划,夯实责任,使经典诵读教育在全市中小学校落地生根;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协调教育委员会的各相关部门出台科学合理的政策依据和经费支持,扶持和指导全市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提倡全市各县各学校利用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的时间全面开展传统文化的诵、读、写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进入课堂”。

2、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去。

首先,各镇中小学要与镇村对接,开展“家风家训”的教育和引导工作,让学生和家长在寻家训,讲家训,守家训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行动自觉;其次要求学生带动家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的标准,使其懂礼仪、知荣辱;通过家长礼仪培训、小手拉大手、家长会、家访、道德大讲堂、传统节假日的庆祝活动,引导家长和学生缅怀先烈,了解党史、国史,不断增强爱自己、爱他人、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包村帮扶部门要引导家长和学生建立“乡村振兴,必须要家庭振兴,家庭振兴必须是家庭中每一位成员进步”的理念,以村镇和学校为依托,定期评选“书香家长、书香家庭、书香学生”并进行表彰奖励,营造浓厚书香氛围,把好思想总开关,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发展。

  3、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乡土文化教育相结合。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与乡土文化教育相结合要制定两个激励机制和建设好两个教育基地。一要建立激励乡土文化人才的机制。融入地方文化,培养乡土文化人才是关键,乡土文化人才是农村文化培育与传承的基石,要高度重视和培养乡土文化人才的发展;二要建立激励团队文化建设发展的机制。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激励各县、镇、村利用传统节日举办“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乡土特色文艺展演活动,对镇村文化团队给与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让镇坪特色文化不断发展壮大;三要各县要积极培育传统文化资源基地。将传统名人名事、文化遗迹、艺术、传播媒介等资源有效整合,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四要建好德育基地。将我市富有秦巴人文特色的纪念馆、重要历史文化遗迹、社会实践基地、敬老院确定为德育基地,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未成年人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复函
类别B

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签发人:付波
安文旅广函〔2022〕82 号
对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18号建议的复函

尊敬的陈海燕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收悉,衷心感谢您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并对您严谨认真的履职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现对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多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为弘扬汉水文化,发扬龙舟精神,从 2000 年开始举办中国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二十二届,荣获“中国十大品牌节庆”和“中国十大魅力节庆”等称号,已经成为安康传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2011 年启动了以振兴安康传统戏曲“汉调二黄”为目的“振兴汉剧”七大系统工程,使安康古老的戏曲文化焕发了新的活力。2012 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人文安康建设的意见》,绘制了以建设重教、崇文、尚德、文明、健康、宜居之市为重点的“人文安康”发展战略规划图。2017年,市委市政府为了倡新风、树正气,又出台了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的《关于大力推荐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一系列的活动支持、政策引导为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积极倡导创造了优良的文化生态环境。

我局作为文旅部门一直以来也以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为已任,引导创作了一批以文化人,教化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如《莲花台》、《莲花碑》、《巴山情》、《白河水色》、《冤家路宽》、《兰草花儿开》《闹热村的热闹事》《汉水长歌》等一批精品剧目。《汉水安康》《红军乡》《安康老城印象》《中国抗战空军前哨》等一批在央视播出的优秀影片。推动打造了一批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如系列非遗文化的展演、展览;“汉水文化大讲堂”、“全民阅读·书香安康”等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汉调二黄进校园”、“紫阳民歌进校园”等系列“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这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活动丰富和满足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在积极传承着安康千年不断的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是一项宏大的社会治理工程,今后,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全面领导下,以文旅部门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全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再次对您的建议表示衷心感谢。


复函
类别B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签发人:屈晓红
安教体函〔2022〕366号
关于对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18号建议的复函



陈海燕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建议”收悉,现回复如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助于青少年陶冶心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有助于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建立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和文化根脉。市教体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通知》,始终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紧密结合。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

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推进五育并举,积极培育“德润安康”品牌,推动各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全面融入语文、思想政治等学科,渗透到各学科课程中,拓展到第二、第三课堂。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汉调二黄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通知》等文件,鼓励各学校积极挖掘地方民俗文化资源,拓宽育人途径,开发校本课程。以武术课、大课间武术操和武术社团为抓手,广泛传播武术文化,让传统武术成为学校德育、体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各学校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传统节日、课后服务,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比赛展演、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等,开展经典诵读、汉调二黄、武术、毽球等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市教体局在陕西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安康市荣获70余个奖项。积极组织参加“诵读中国”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赛事,促进中华经典文化在乡村浸润传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连续举办四届安康市中学生诗词大会。首批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在安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年组武术套路比赛项目中夺得了武术套路比赛项目团体总分第一名。

三、积极培育各类传统文化基地

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评选工作,鼓励各县区挖掘地方自然人文资源,拓宽教育渠道,目前全市培育创建了一批市级以上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旬阳中学、平利县城关小学被确定为陕西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培养建设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基地等创建工作。

四、大力打造“德润安康”品牌

近年来,市教体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落实“五育并举”要求,着力构建“德育为先 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持续深化“德润安康”教育品牌发展战略。每年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全面安排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完善德育评价工作机制,健全市、县、校三级德育工作体系,建成并运行“德润安康”数字资源平台。精心组织中小学精品课程培育认定和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全力推进“三重融合 三全育德”德育模式创新实践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印发《安康市德润安康优秀单位和个人评选奖励方案(试行)》,培育选树一批“德润安康”优秀单位、个人和成果,成功举办安康市首届中小学德育成果展示晚会。汉阴县333模式德育作业案例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德育案例,旬阳中学“君子教育”德育体系入选教育部德育典型案例,2021年安康市教体局被评为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德育工作创新做法在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和“十三五”陕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汇报交流,2022年全省中小学德育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安康圆满召开。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课程要求,有效利用课后服务,继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广大中小幼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

感谢您对安康教育体育事业的关注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