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建议公开 > 正文
关于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建议
名称 关于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建议
编号 11 领衔代表 郭九余 办理部门 市林业局 市农业农村局 办理状态 待评价
签发人 许伟 签发日期 发布日期 2023-02-16 类别 B
正文

关于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建议

 

安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业资源富集,退耕还林面积大,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是调整农产品结构,解决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振兴的又一途径。目前制约我市山区林下种植中药材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发展活力不足。如何深入扶持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产业,目前尚没有成熟的政策,产业发展没有中长期规划,部分村及农户还不同程度表现有满足情绪、松懈情绪和畏难情绪,存在望、等、靠、要思想,创新意识和发展活力不足。

二是发展财力不足。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资金主要依靠村和农户自筹,合作方提供技术指导等,投入单一,资本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虽部分县区制定了中药材专项奖补政策,但仍然存在“撒胡椒面”、只顾新发展不管老管护等问题,这跟中药材产业“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相矛盾,不利于激励农户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

三是发展动力不足。林下中药材种植为低投入、高产出产业。安康山区属于生态保护区,自然环境条件好、但经济基础薄弱,大多农户受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参与林下种植的积极性不高。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仅靠企业、大户拉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药材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四是农户种植后劲不足。影响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营销环节存在不通畅不连贯、购销契约难以落实等问题。种植农户担心加工厂家未按时按合同价格收购、加工厂家担心种植户在年度中药材行情高于收购价农户不能执行合同按时交货,影响厂家利益。二是在种植环节缺乏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到位等。三是缺乏产业中长远规划,农户对林下种植的中药材品种不清楚,较多农户持观望态度,缺乏科学规划和指导。

 议:

1.强化“大规划、大产业”思想,市政府、市林业局组建专业团队,或聘请专业公司,对我市林业资源进行全面调研和分类评估,采取“一县一规划”的方式,利用世行贷款及公益林项目,山上建基地, 山下搞加工,以五味子、淫羊藿等速生丰产中药材品种建成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

2.培育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政府建好基地,农户做好管护,收益属于农户。在产业模式上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保护农户利益,让农户成为产业的受益者。

3.通过世行贷款及公益林项目资金整合,将林下种植中药材与退耕还林、生态治理、群众增收、脱贫小康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引导、扶持、培育一批林下中药材种植、管护及加工行业的优秀人才,将有效改善我市山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留在农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占了较大比重的这一现象,让更多的青壮年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兴产业,解决“出去顾不上家、在家养不了家”的问题,降低农村家庭、婚姻矛盾隐患,提振村风民风。

4.正确处理农户与工商企业、能人合作社的关系,在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利用机制创新,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农村经济能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合作社积极参与林下种植中药材,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社建设中药材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修正药业、广药集团等国内知名大型药企在安建厂,进一步提升秦巴山区林下中药材附加值,解决“种出来卖不掉”的隐患,实现强链、延链、补链。

5.开发利用多种生物资源,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山区经济优势在山,希望在林,突破口在林下经济。林业兴,则百业兴。积极推动林业产业升级转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工程“生肌造血”、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绿水青山是颜值、金山银山是产值”的生态、高效的林业发展道路。


复函
类别B

安康市林业局

签发人:陈元安
安林函字〔2023〕97号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号建议的复函

详见文件

复函
类别A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签发人:徐杰
安农函〔2023〕180号
对安康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号建议的答复函

郭九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建议》已收悉,现就你所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境内呈“三山夹两川”地势轮廓,森林覆盖率高,林地资源十分丰富,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以发展林下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以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林业产业“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印发了《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安政办发〔2013〕10号),全力推进林菌间作、林下养禽、林下养畜、林药间作、林粮间作、林菜间作等六大模式,同时全市气候地质条件非常适宜野生中药材植物生长,素有“天然生物基因库、秦巴药乡”等美誉。据中药资源普查,全市共有中药资源1299种,其中植物药1215种,动物药57种,矿物药27种,占全省中药资源总量的39.47%以上,2022年全市药材人工种植面积61.3万亩、产量20.85万吨,现有中药材各类种植主体517家,镇坪、平利、石泉、宁陕、岚皋等县(市、区)均积极开展林下中药材立体种植示范园建设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特别是近年来防止耕地“非粮化”政策,要求减少与粮争地,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势在必行。

二、采取的措施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有关中药材(中医药)产业发展会议文件精神,积极履行农业农村部门岗位职责,按照“品种道地化、种植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思路,聚力开展品种选育、种苗(种源)繁育、标准化基地建设等工作,持续夯实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

(一)全面摸底弄清产业情况。印发了《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中药材种植规划摸底调查的通知》,组织各县(市、区)对县域内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大宗品种、经营主体、专业人才、支持政策、发展计划等情况全面统计,掌握全市中药材发展第一手资料。据统计全市药材人工种植面积61.3万亩、产量20.85万吨,中药材各类种植主体517个,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人才350余人。

(二)制定规划培育优势品种。结合种植传统、产业现状、支持政策等因素,组织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优选1-2个道地药材品种重点支持发展,积极培育打造大巴山药材产业带和秦岭南坡药材产业带,计划重点发展形成天麻、黄连、黄精、白芨、猪苓、大黄、党参、木香、玄参、金银花、五味子、黄姜等12个特色主导药材品种,提升认定400个中药材种植主体,实现不少于20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

(三)持续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继续加强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资料整理完善,对补收集的种质资源种子提交指定的种质资源库保存,共采集中药材标本713个;落实陈晖副市长每县(市、区)至少保护三个地方品种指示要求,由市农科院、市种子站、市农技中心牵头负责建设10个种质资源圃的建设工作,重点对黄连、绞股蓝、五味子、玄参、猪苓、天麻等优势品种开展筛选研究,进一步加强濒危野生中药材生态特征特性研究和人工驯化栽培和组培快繁研究。

(四)大力推进标准化种植提质效。中药材品质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生命,积极落实标准化种植保安全。一是积极推进各类创建。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名优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等国字号创建为重点,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质机制,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二是开展秦药等品牌认定。持续推进国家、省级中药材基地、示范基地及示范县的认定,组织平利绞股蓝申报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协同卫健委完成“定制药园”“镇坪黄连示范基地”“旬阳羊山林麝养殖”生态种植示范基地认定工作,大力开展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镇坪黄连、宁陕天麻、宁陕猪苓先后荣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三是开展标准化种植。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为契机,支持和引导药材经营主体实施药材种植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中药材质量水平,支持鼓励安得药业等一批医药企业建立GAP示范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五)持续加强技术资金保障。一是强化技术服务。以西农“安康中药材试验示范站”建设为契机,市县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积极参与配合,不断提升农技人员能力水平,落实农技人员驻园抓点制度,以“互联网+”直播技术培训服务、职业农民培育、科技下乡送教活动为载体,实现药材种植农户与技术人员有效连接,确保技术到位。二是加大奖扶力度。市级已修改园区认定奖扶办法,将中药材园区纳入认定奖扶,对通过认定的市级园区给予奖补资金,提请市政府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市财政追加预算资金200万元已到位,积极向省农业农村厅汇报衔接,今年争取到中药材省级支持资金280万元,较往年大幅增加,其中重点支持石泉县2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产业链链长制要求,协同林业等部门持续用力抓实抓细种苗(种源)繁育、标准化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林下中药材种植规模,为中医药产业提供优质充足的原料,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