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关于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建议 | ||||||
编号 | 11 | 领衔代表 | 郭九余 | 办理部门 | 市林业局 市农业农村局 | 办理状态 | 待评价 |
签发人 | 许伟 | 签发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3-02-16 | 类别 | B | |
正文 |
关于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建议
安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业资源富集,退耕还林面积大,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是调整农产品结构,解决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振兴的又一途径。目前制约我市山区林下种植中药材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发展活力不足。如何深入扶持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产业,目前尚没有成熟的政策,产业发展没有中长期规划,部分村及农户还不同程度表现有满足情绪、松懈情绪和畏难情绪,存在望、等、靠、要思想,创新意识和发展活力不足。 二是发展财力不足。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资金主要依靠村和农户自筹,合作方提供技术指导等,投入单一,资本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虽部分县区制定了中药材专项奖补政策,但仍然存在“撒胡椒面”、只顾新发展不管老管护等问题,这跟中药材产业“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相矛盾,不利于激励农户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 三是发展动力不足。林下中药材种植为低投入、高产出产业。安康山区属于生态保护区,自然环境条件好、但经济基础薄弱,大多农户受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参与林下种植的积极性不高。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仅靠企业、大户拉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药材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四是农户种植后劲不足。影响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营销环节存在不通畅不连贯、购销契约难以落实等问题。种植农户担心加工厂家未按时按合同价格收购、加工厂家担心种植户在年度中药材行情高于收购价农户不能执行合同按时交货,影响厂家利益。二是在种植环节缺乏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到位等。三是缺乏产业中长远规划,农户对林下种植的中药材品种不清楚,较多农户持观望态度,缺乏科学规划和指导。 建 议: 1.强化“大规划、大产业”思想,市政府、市林业局组建专业团队,或聘请专业公司,对我市林业资源进行全面调研和分类评估,采取“一县一规划”的方式,利用世行贷款及公益林项目,山上建基地, 山下搞加工,以五味子、淫羊藿等速生丰产中药材品种建成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 2.培育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政府建好基地,农户做好管护,收益属于农户。在产业模式上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保护农户利益,让农户成为产业的受益者。 3.通过世行贷款及公益林项目资金整合,将林下种植中药材与退耕还林、生态治理、群众增收、脱贫小康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引导、扶持、培育一批林下中药材种植、管护及加工行业的优秀人才,将有效改善我市山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留在农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占了较大比重的这一现象,让更多的青壮年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兴产业,解决“出去顾不上家、在家养不了家”的问题,降低农村家庭、婚姻矛盾隐患,提振村风民风。 4.正确处理农户与工商企业、能人合作社的关系,在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利用机制创新,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农村经济能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合作社积极参与林下种植中药材,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社建设中药材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修正药业、广药集团等国内知名大型药企在安建厂,进一步提升秦巴山区林下中药材附加值,解决“种出来卖不掉”的隐患,实现强链、延链、补链。 5.开发利用多种生物资源,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山区经济优势在山,希望在林,突破口在林下经济。林业兴,则百业兴。积极推动林业产业升级转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工程“生肌造血”、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绿水青山是颜值、金山银山是产值”的生态、高效的林业发展道路。 查看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