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关于加快培育拐枣产业链的建议 | ||||||
编号 | 89 | 领衔代表 | 龚永国 | 办理部门 | 市富硒办 | 办理状态 | 待评价 |
签发人 | 许伟 | 签发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3-02-16 | 类别 | A | |
正文 |
关于加快培育拐枣产业链的建议
旬阳作为全国拐枣最佳适生区,拐枣栽培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全市现有拐枣种植面积40万亩,种植规模居全国之首,已建成万亩镇21个、千亩村30个,目前有30%左右的拐枣进入挂果期,2022年拐枣产量15万吨,占全国拐枣总产量的80%以上;全部进入丰产期后,产量可达50万吨,种植环节产值20亿元。已形成了以太极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拐枣加工企业的产业集群。先后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登录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目前,全市在建的拐枣加工项目3个,陕西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拐枣保健品项目,达产运行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天正酿造公司新建1万吨拐枣醋项目达产运行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陕西泸康酒业5000吨拐枣原浆酒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但是,现阶段依然存在资源丰富但动能不足、产业链条短板明显、经济效益未能实现最大化的问题。 建议:加快打造培育全产业链条,将旬阳拐枣产业纳入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链重点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给予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全方位支持,坚持打造全国拐枣大市的目标,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产业基地、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积极引进人才队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融合一二三产业,走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之路,着力把拐枣产业建成工农互动的支柱产业、促农增收的长效产业、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让旬阳拐枣成为生态富民的重要依托、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旬阳特色产业的重要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