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建议公开 > 正文
关于统筹做好创业就业工作的建议
名称 关于统筹做好创业就业工作的建议
编号 131 领衔代表 杨平 办理部门 市人社局 办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许伟 签发日期 发布日期 2023-02-17 类别 B
正文

关于统筹做好创业就业工作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近几年来,我市创业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60余万人,创业就业工作的一些经验做法还得到了上级肯定。但是,我市劳动力就业总体质量不高、有组织化程度不高、创业带就业机制不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需要高质量的创业就业,让更多的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更多务工能人实现返乡创业带动就业。

建议:

1.统筹城镇和农村。前几年各级将创业就业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建档立卡劳动力上,这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城乡劳动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自行外出务工干干停停的情况多有发生,直接影响务工群众的收入稳定,扩大有组织务工、实现高质量务工显得尤为迫切。市、县、镇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坚持把农村和城镇劳动力创业就业工作系统谋划、统筹考虑,采取多种方式对接城乡劳动力资源,制定务实管用的激励扶持政策,让广大城乡劳动力都能找到较好的就业门路,愿意返乡创业的城乡务工能人回来都能够创成业、干成事。

2.统筹创业和就业。对广大创业者而言,就业是创业的基础,有优质的就业才有可能淘到创业的“第一桶金”。同时,有创业条件和意愿的务工能人却不一定能创成业,往往以信心开场以失落收场。就业难,创业更难。因此,市、县、镇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统筹做好就业和创业工作,一手提高就业质量,一手优化创业环境,用招商引资的办法为本地返乡能人建立可供选择的创业项目库,让有条件、有意愿的创业者再不是“无头苍蝇”乱闯乱撞,而能根据创业项目库,结合自身实际,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实现创业梦想。

3.统筹培训和服务。多年来,各级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就业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创业就业工作。但也存在培训与就业创业脱节、一训了之的问题。现实的情况是,城乡绝大多数务工人员春节一过早早就联系外出了,等到相关部门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工作时,最需要培训的没在家,在家的大都是弱劳力和老人、妇女。因此,市、县、镇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针对实际情况,打提前量,及早谋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对城乡劳动力的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召开务工人员座谈会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详细摸清务工人员状况,建立翔实的务工人员信息台账和信息员。同时,整合全市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创业就业信息数字化,通过镇、村、社区将创业就业信息传递到每一个城乡劳动力手中,让城乡务工人员创业就业方向明、信心足。

4.统筹支持和保障。创业就业离不开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尤其是务工能人返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多、能力不足,有的可能就只挣了些钱,想回来创业做点事,但做什么、钱如何投却心中没底,甚至有的挣钱并不多,只是有点基础想回来谋求新的发展。在我市大力发展“归雁经济”的形势下,这些外出务工能人能够选择返乡创业实属不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这支力量发挥好了,就会产生羊群效应,会吸引大量的人才回流、资金回流。因此,市、县、镇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把本地返乡创业者与招引的外地客商同等对待,统筹制定相应的支持保障和激励政策,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搭建创业平台,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坚强的政策环境保障。

 


复函
类别B

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签发人:王龙军
安人社函〔2023〕417号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31号建议的复函

类别:B类


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安人社函〔2023〕417号签发人:王龙军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31号

建议的复函


杨平代表:

您好!您在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统筹做好创业就业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关于我市创业就业工作,市人社局坚持“幸福就业”目标定位,通过优化服务体系,开展特色技能培训,培育就近就业载体,强化重点群体帮扶,推进智慧就业服务等措施,着力扩大就业规

-1-

模,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就业技能,兜牢就业底线。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让幸福就业基础更加坚实

通过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优化促进就业政策,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夯实就业基础。一是夯实主体责任。市政府印发《新时代安康市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试行)》,明确市县政府和部门抓就业的主体责任和工作职责,把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全市考核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配套政策。结合市情实际制定出台了《安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十四五”规划》《关于创建高质量充分就业市的实施意见》《安康市强化稳就业扩就业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不断培厚就业政策土壤。三是健全服务体系。为促进就业服务均等化,全市已建立13个市、县标准化就业服务中心,139个镇级就业服务站、98个易地搬迁就业服务窗口、163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388个村劳务服务公司的立体式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二、实施充分就业工程,让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

按照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要求,不断扩大就业容量,稳定就业规模,提升就业率,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一是建好两个平台。以创建“高质量充分就业市”四年行动为抓手,已累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485个,建成150个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示范基地、40个示范镇和154个就业帮扶基地。依托“秦云就业”“安康智慧人社”等网络服务平台,开展“网上”登记、“云端”送岗、远程招聘等就业服务,“安康智慧人-2-

社”注册用户超过60万人,不断提升信息化就业服务水平。二


是注重双向发力。聚焦劳务输出、就近就业两大方向,强化苏陕

劳务协作,完善县域企业用工对接机制,有针对性开展“点对

点”外出务工、“人盯人”就近就业,推动中省市一系列稳岗就

业政策落地见效。截至6月底,全市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294

场次,其中线上招聘活动194场,线下100场,3220家单位参

与,提供岗位26万个,达成意向就业4.49万人。三是精准帮扶

兜底。围绕就业重点群体,完善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法,落实防

返贫预警监测和就业帮扶机制,大力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

技能、送服务”等就业援助活动。截至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

业1284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30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97

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

业数量为63.72万人,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务工就业36.73万人,

全市劳动力就业人数总量稳定,就业形势稳中向好。7.9万户有

劳动力搬迁家庭的14.69万名搬迁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就

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率100%。不仅确保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劳动

力“出得去、稳得住”,而且保障留守居家群众也能“有活干、

有钱赚”。

三、实施技能提升工程,让就业增收底气更足

探索技能培训与劳务品牌建设相结合,市场需求与就业意愿相结合,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助推群众“以技就业、凭技养家”。一是突出市场需求抓技能培训。结合我市特色产业,

-3-

紧贴企业需求,落实“三包两免一补”免费技能培训政策,大力


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探索出“政府主导+龙头带动+

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技能培训模式。截至6月底,开展政府

补贴性技能培训人次21369人次,开展技能型人才职业技能等级

认定2829人。二是培育劳务品牌促产业发展。通过抓质量,创

品牌,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劳务品牌优势,在做大做强“紫阳

修脚师”劳务品牌的基础上,推进“一县一品”建设,培育了旬

阳建工、康嫂家政、安康美厨等众多劳务品牌。以陕西远元集团

为代表的紫阳修脚企业已实现“千城万店百亿”的产业规模,带

动安康籍人员就业近6万人,该经验做法被全国40余个县区借

鉴,取得了抓好一项培训,推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

局面。三是建设职建载体育技能人才。累计建设国家级技能大师

工作室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

基地1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公共实训基地3个。

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8.8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1万人。

四、培育新社区工厂,让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问题,我们抢抓东部产业转移和苏陕对口协作机遇,依托1364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推行“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发展模式,大力兴办新社区工厂创造更多家门口就业岗位,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一是坚持特色产业引领。抢抓毛绒玩具等产业转移机遇,形成了以毛绒玩具(织袜)为重点,地方特色产品深加工、特色手工艺-4-

品制作为补充的新社区工厂产业发展格局。二是驰而不息延链强


链。出台《关于加快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持续推动

毛绒玩具文创(织袜)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将新

社区工厂涵盖的毛绒玩具(织袜)纳入全市重点产业链,重点扶

持,推动新社区工厂提质升级,扩大本地就业容量。三是做优做

细跟进服务。为解决物流贵问题,我市与上港物流集团联合共建

安康“无水港”,开通了“安西欧”班列、“安武港”等物流通

道;为解决稳岗难问题,我市在工厂周边配套建设儿童托管中心

和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帮助企业员工解决孩子托管和老人照料问

题;为解决技能提升难问题,我市每年开展“新社区工厂技能大

赛”“巡回大讲堂”和“最美女工”评选,帮助企业提升员工职

业素养,推动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目前,全市正常生产经营的

新社区工厂1006家,吸纳就业34369人,实现产值50亿以上,

年均发放工资15亿元以上,全市100户以上易地扶贫搬迁社区

实现新社区工厂全覆盖。形成了“建设新社区、培育新产业、推

广新模式、锻造新工人、完善新功能、创造新生活”的良好局面。

安康新社区工厂先后获评“民生示范项目”“全球最佳减贫案

例”“全国东西部协作典型案例”“全国优秀就业服务成果二

等奖”。

五、实施创业带动工程,让创业梦想在家乡绽放

为推进人才回引、劳动力回归,变发展“劳务经济”为“归雁经济”,探索实施了“输出劳务、引回创业、带动就业、振兴-5-


产业”的“归雁经济”模式。一是支持“归雁”返乡创业。先后


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归雁经济”的指导意见》《安康市支持返乡创业就业若干措施》,市、县每年高规格召开“归雁经济”和


招商引资大会,定期发布投资创业的项目清单,建立“归雁经

济”项目库,强化供需精准对接,吸引支持安康籍在外人员返乡

创业。6月20日,召开了安康市2023年返乡创业就业工作座谈

会,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浩对当前“归雁经济”工作推进情况做了总结,对下半年如何发展“归雁经济”进行了安排部署。2022


年以来,全市新增市场主体58225户,扶持大众创业3567人,回引返乡创业2218人,新培育“归雁”经济实体2144个,18人被评选为全省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能人(带头人)。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创业孵化载体71家,2023年新增省级2家,市县级11家,在孵创业实体1729家,带动就业1.2万人。二是助力“归雁”回乡就业。出台产业扶持、人才引育、技能培训、表彰

奖励等促进返乡就业的支持政策,大力支持本地企业或园区吸引

在外安康籍中高层管理型干部和紧缺技术工人返乡就业。加强返乡人员就业服务保障,开展技能培训,让“归雁”舒心回家发展;


三是开启“归雁”品质生活。为了给“归雁”营造安居乐业的温

馨家园,制定出台住房保障、户籍管理、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

政策,加强工资支付保障和劳动维权,保障返乡人员就业权益,

广泛宣传优秀返乡创业就业典型,大力营造创业、兴业、乐业的

良好环境。

-6-


感谢您对我市创业就业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吸收采纳,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加强统筹谋划,凝聚各方合力。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协作,认真抓好就业创业十大行动落实,实施“千人千企”返乡创业行动,建立问题联动响应机制,强化清单台账管理,定期开展工作调度,持续抓好工作落实。二是加强政策落实,优化创业就业服务。加强免费创业指导,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一系列政策落实。建立创业项目库、培育创业载体,举办创业大赛、加强用工服务保障,解民忧纾民困。三是广泛宣传引导。选树表彰创业就业典型,总结提炼推广创业服务好做法、好模式、好机制,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典型案例,做靓“归雁兴安”品牌,以实干实绩推动“幸福就业”助力安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7月10日

联系人:李冯卓电话:0915-3212236抄送:市委督查室,市人大常委会人代选工委。-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