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B
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发改农经函〔2023〕20号
签发人:王 珣
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35号
建 议 的 复 函
李肖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的建议”收悉,现结合市发展改革委工作职能,就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的首要任务。我市地处秦巴山区,土地资源以林地、山地为主,且布局分散,立地条件较差,粮食自给率较低,每年有近40万吨粮食需要市外调入进行调节,才能满足粮食供需平衡。由此看来,要解决粮食供需平衡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关键。
关于建议中提出的“加大农业生产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农业生产道路、水源、电力等”问题,2023年上半年,我委精准发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作,一是着力抓好农村道路提升工程,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建设累计完成路基104.1公里、基层51.3公里、面层40.4公里,完成投资83190万元;重点乡镇通三级路建设累计完成路基44.84公里、基层31.公里、面层31.7公里,完成投资31160万元;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累计完成705公里,完成投资58663万元。岚皋县“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已接受省上实地复核验收。二是着力抓好水利优化工程,建成水利乡村振兴项目50个,完成投资3914万元。三是着力抓好电网改造工程,下达农村电网425个单项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竣工投产138个,完成投资15694.1万元。四是着力抓好物流和快递体系建设,8个县(市、区)实现了快递包裹机械化集中分拨,乡镇加盟网点多品牌合一建点达70%以上。五是13个乡村振兴示范镇计划实施项目224个,开工221个,建成39个,完成投资18.81亿元,占年度计划59.4%。
关于建议中提出的“对土地实行高标准农田、宜机化建设”问题,近年来,我委紧紧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确保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效率组织、高质量建设,按照“小变大、坡改梯、旱改水、宜机化”要求,大力实施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建设,全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4.78万亩,有力确保了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高标准农田已成为我市粮食稳产的“压舱石”。“十四五”以来,我委分别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均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专项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5310万元、2100万元,专项用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2023年,申报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1.5万亩,项目总投资13030.88万元,拟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10500万元。2023年上半年,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并及时沟通反馈发现问题,落实整改任务夯实责任,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取得实效。
主要做法如下:(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高标准农田作为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举措来抓,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安康市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方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工作任务,召开多种形式的推进会对高标农田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动员、落实,并纳入市狠抓落实办的督办内容。
(二)科学设计,提升建设水平。科学规划设计是高质量推进高标农田建设的基础。一是从选点开始,组织设计单位深入实地准确摸清当地情况,在充分征求农民群众和土地经营主体意见的基础上,合理建设布局和时序安排,扎实做好项目谋划、选址、设计等前期工作,从源头上提升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质量。二是科学确定建设内容。针对山区丘陵地带特征,根据地块地力现状,因地制宜加大对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同时合理规划布局硬化道路、堤防工程等,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力争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地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三是全力抓好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为有效提高实施方案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专门聘请技术专家组,深入项目县开展方案现场评审,实地核查建设内容,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进一步优化方案设计。
(三)强化督导,狠抓任务落实。一是加强督导检查,强化工作推进。在加强月调度的同时,紧盯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时间节点,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指导,及时研判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通报和督办,有力推动了建设任务如期完成。二是加强验收核查,切实提升工程质量。为加强质量监管,切实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设施不配套、不能用等问题,在县级验收的基础上,市上专门组织专家对往年竣工项目开展核查验收和竣工验收,发现问题逐一列出清单,限期整改,确保工程质量。三是健全项目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组织县(市、区)及时将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等相关信息公开、公示,全面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真正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成粮食安全的保障工程、政府的放心工程、农民的满意工程和干部的廉政工程。
(四)创新模式,全力推动实施。为发挥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性、带动性作用,不断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一是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生产功能区相结合。通过项目工程改造,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累计实施粮食功能区高标农田建设44.87万亩。二是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发挥最大效益。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经验和做法。汉阴县的“四建四改”工作经验,岚皋县“六早四严五到位”工作经验先后在《农民日报》刊载,石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在全省交流。
(五)建管并重,确保发挥效益。一是全面压实管护责任。对已竣工验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及时办理资产交付手续,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持续发挥作用。二是全力落实管护资金。制定了《关于加强农田建设工程管护的通知》,明确县级每年从以往年度农田建设补助结余资金中按每万亩1万元标准提取管护经费,不足部分,从省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中提取,确保了有钱管护。三是强化管护监督指导。一些县(市、区)还因地制宜制定管护标准和要求,加强对管护主体的指导与监督,督促管护主体认真履行农田建设管护责任,确保农田建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持续发挥效益。
关于建议中提出的“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问题,粮食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特殊商品,粮食价格一头关系到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一头关系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粮为百价之基,粮价稳,则百价稳。目前,粮食收购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影响,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国家适时进行调控。当市场粮价过高出现“米贵伤民”时,国家就会灵活安排政策性粮食投放,当粮价过底出现“谷贱伤农”时,国家就会启动部分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为粮食价格托底。2023年,我国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斤1.17元,早籼稻1.26元、中晚籼稻1.29元、粳稻1.31元。我市非粮食主产区,粮食收购为市场化收购,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据近年来市场监测信息显示,我市小麦和稻谷收购价格均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格。
衷心感谢您对粮食安全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下一步,我委将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持续发力,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和后期管护,全面做好项目抽查、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各环节,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提高产能、发挥效益。
专此复函。
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8月16日
联系人:市发展改革委农经科 电话:3213752
抄送:市人大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