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建议公开 > 正文
关于加大对汉滨区巩固衔接工作支持力度的 建 议
名称 关于加大对汉滨区巩固衔接工作支持力度的 建 议
编号 196 领衔代表 方明清 办理部门 市乡村振兴局 市农业农村局 办理状态 待评价
签发人 许伟 签发日期 发布日期 2023-02-17 类别 A
正文

关于加大对汉滨区巩固衔接工作支持力度的

 

 

汉滨区是160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区之一,总面积3646平方公里(中心城市规划面积241平方公里,建成面积45平方公里),辖28个镇(街道办)、525个村(社区),户籍人口1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万人,是典型的农村占大头、农民占多数的农业大区。全区有脱贫村231个,汉滨区已脱贫户50009户167488人,脱贫人口占陕西省4.3%、安康市25%。现有监测户4526户15386人,占全市监测对象的27%、陕西省监测对象的9%2021年11月28日,胡春华副总理在安康考察调研期间,对汉滨作为全国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唯一的一个区表示了极大的关切。

去年以来,汉滨区紧扣“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紧盯“三落实一巩固”和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全力推进“五大振兴”,主动开展“七八九”巩固衔接大会战,扎实推进“百日提升督帮”行动。通过“抓统筹、抓机制、抓保障、抓创新、抓作风”,不断夯实各级责任,凝聚工作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实。精准发力,核心指标持续巩固;严守底线,监测帮扶精准有效持续用力,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多措并举,稳住了就业增收基本盘;抓点示范,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强基铸魂,乡村治理成效明显,各项工作稳中向好。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多、脱贫人口多,巩固衔接任务重,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期间对贫困村投入较多,一般村基础设施欠账仍然很大,加之产业发展受限,财政保障能力弱,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任务依然很重、压力依然很大。

为此,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汉滨区巩固衔接工作的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道路交通提升方面的支持。2023年,汉滨区计划实施农村公路骨干路网提档升级工程,形成农村公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发展,计划实施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项目2个、乡镇三级公路项目2个、资源旅游产业路项目4个、县乡公路改造项目2个。建议市交通局在项目、政策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二是加大安全住房提升方面的支持。2023年,汉滨区计划通过避灾搬迁和危房改造等措施全面实施农村安全住房提升工程,有效提升全区农村群众住房质量。建议市住建局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三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方面的支持。汉滨区把2023年确定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年,将在10个镇实施拆违治乱和农房风貌改善工程,以点带面,建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恳请市农业农村局在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四是加大乡村产业提升方面的支持。2023年,汉滨区将在严守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茶叶等五大主导产业,统筹发展烤烟、蚕桑特色产业,支持富硒产业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提升联农带农效果。计划实施生猪产业链配套粪污处理、生物安全防护设施改造提升、高标准蔬菜大棚和蔬菜链主企业建设预制菜、富硒粮油一体化生产示范基地等一批产业项目。建议市农业农村局在政策和项目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五是加大对稳岗就业提升工程的支持。2023年,汉滨区将持续深化劳务输出稳岗、社区工厂带动、“三区”就近吸纳、公益岗位兜底和技能培训助力五项措施”,打造家庭工坊、庭院经济“两种模式”,促进群众稳岗增收。建议市人社局在出台稳就业政府和项目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复函
类别A

安康市乡村振兴局

签发人:陶勇俊
安乡振函〔2023〕81号
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96号 建议的答复函

对市届人大次会议第196

建议的复函

 

方明清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汉滨区巩固衔接工作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进一步加大对汉滨区巩固衔接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道路交通提升方面的支持。二是加大安全住房提升方面的支持。三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方面的支持。四是加大乡村产业提升方面的支持。五是加大对稳岗就业提升工程的支持。”等五条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我们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充分借鉴吸收。

一、正在推动的工作及推进措施

(一)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及11个专项工作组。

1.其中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有效衔接工作组,由市政府分管发展改革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牵头负责,重点谋划建设一批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农村防洪安全、骨干灌排工程、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网络信号深度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2.其中农村安全住房保障提升有效衔接工作组,由市政府分管城乡建设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市住建局牵头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农村安全住房保障提升和因灾倒塌、损坏房屋安全鉴定及恢复重建工作,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抓好工作试点,破解农村安全住房焦点难点问题。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农村安全住房资金投入力度,指导引导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支持农村安全住房保障提升。建立健全农村安全住房常态化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工作闭环,推动“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落地落实。

3.其中产业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统筹推进全市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研究制定产业振兴规划,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三产融合”、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4.其中稳岗就业有效衔接工作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人社局牵头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农村居民劳动就业有效衔接工作,研究制定农村居民就业计划,创新农民培训形式,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渠道。落实好劳务输出、公益岗位、扶贫基地、社区工厂等就业优惠政策,促进农村群众充分就业,兜住脱贫群众稳岗就业工作底线。

(二)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安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安政办发〔2021〕18号)要求,突出净、绿、美,提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计划采纳的建议及工作计划

(一)组织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统筹市交通运输局等行业部门,加大对汉滨区重点乡镇通三级公路建设、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等项目予以倾斜支持。

(二)组织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统筹市住建局等行业部门,对汉滨区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的住房鉴定为C、D级的危房纳入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计划。纳入年度计划的,原则上当年6月底前开工,10月底前全部竣工。

(三)督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市农业农村局等行业部门,倾斜支持汉滨区:完成厕所革命后期管护县项目建设工作,包含3个农村公共厕所;全年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6400座;完成新增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整治;完成晏台五组铁路涵洞国家级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每个行政村设置1-3处垃圾集中收集点;巩固提升“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成果,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工作。

(四)组织实施特色现代农业提升工程。统筹市农业农村局等行业部门,倾斜支持汉滨区:一是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打造千亿富硒产业集群,落实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提升产业聚集度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板块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富硒特色产业延链强链补链。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聚集区,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二是打造产业发展载体。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化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产业园“四级联创”,持续推进“百园航母、千园提升、村村覆盖”工程和“一县一园、一园多区、一园多业”工程,发展标准化规模种养基地,培育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县域主导产业的综合承载和科工贸服配套能力。三是培强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支持龙头企业承接产业集群、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培育联农带农紧密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推动合作社实体化运作、企业化转型,拓展产加销服务范围。支持村集体承接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等产业项目,推广土地盘活、联合合作、产业引领、服务创收等多种模式,承载优质要素下乡,搭建农村经济发展平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五)组织实施稳岗就业提升工程。统筹市人社局等行业部门,倾斜支持汉滨区:一是抓好政策落实,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应享尽享;二是强化就近就业,持续加力社区工厂(就业帮扶车间)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公益岗位兜底作用,不断促进产业融合带动;三是加强技能培训,聚焦市场需求和群众就业意愿,精准开展培训,积极鼓励脱贫劳动力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四是大力发展家庭工坊、庭院经济“两种模式”,促进群众稳岗增收。

再次感谢您对巩固衔接工作的关心关注,诚请您继续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复函
类别A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签发人:徐杰
安农函〔2023〕205号
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96号建议的答复函

方明清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汉滨区巩固衔接工作支持力度的建议》(第19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扎实巩固产业帮扶成果,扭住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这个关键,扎实做好粮食生产安全、特色产业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工作,进一步夯实农民增收致富基础,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将农业产业发展作为联农带农机制建设的基础,持续用力抓好生猪、茶叶、魔芋、生态渔业、蚕桑五大主导产业及蔬菜食用菌、木瓜、中峰等小众特色产业建设,从规划、基地、加工、流通、品牌、功能价值拓展等方面系统谋划、全链推进,力争形成每个村有一个主导产业,有劳动力且有发展意愿户均有特色增收产业。以全省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为契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全局、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紧盯中省政策导向,紧扣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更多重点项目挤进国家和省级“大盘子”。有针对性地、点对点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力促一批优质项目落地,着力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对在建的重点项目要实行市县一体化推进机制,帮助协调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加强与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对接,创新金融产品,探索丰富金融支农助农服务的新路径。今年上半年,已下达汉滨区中省农业项目资金7600万元,位居全市第一。其中人居环境整治方面项目资金11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扎实巩固拓展产业帮扶成果,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着力夯实农村居民增收基础。一是全力推进产业发展。聚焦“一县一业”“一镇一业”首位产业,不断在基地提质、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努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二是着力开展技术帮扶围绕粮油菜、特色产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以及发酵茶生产和稻渔综合种养等关键技术和政策信息,组织产业发展带头人开展专业性培训,确保普惠式生产技术培训达10万人次以上。三是大力促进融合发展。新培育认定省级龙头企业15个以上,认定市级家庭农场和示范合作社50个,着力打造一批农旅、文旅、茶旅融合的产业综合体和示范镇村,不断培育农民增收“新极点”。四是聚力壮大集体经济。全域推进“三联”机制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村企联合、龙头带动、社会帮扶等措施,确保50%以上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益达10万元以上。五是强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围绕《安康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分析研判年度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工作督导调度,开展和美乡村试点村建设成效评估,力争优先建成一批和美乡村示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