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的建 议 | ||||||
编号 | 268 | 领衔代表 | 谢蓉 | 办理部门 | 市委编委办 市教体局 市人社局 | 办理状态 | 待评价 |
签发人 | 许伟 | 签发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3-02-17 | 类别 | A | |
正文 |
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我市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取得良好成效,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深化职称改革激励措施实施缓慢。现行教师职称晋升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本单位要有岗位有空缺,由于岗位有限,中心城区学校多数45岁以上优秀教师评高级职称非常困难,而且部分优秀教师因没有岗位可能终身无法参评高级教师,导致每年职称晋升时,大量满足晋升高级职称条件的老师,奋力争抢有限的名额,经常伴随争吵、告状等情况发生,非常不利于学校的团结和稳定。其次对规模小、人员数量少、分布较分散的学校更需要采取统筹制定岗位设置的办法解决教师职称晋升的途径。随着职称改革的深化,2021年12月31日,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改革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活力的若干措施》通知,此文件全面贯彻了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4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陕教规范(2021)8号和安教体发(2021)61号文件精神,符合现阶段安康教育发展的实际,对促进教师更好的尽心尽力做好教育工作,破解现行教师职称改革的瓶颈意义重大,但在此文件落实上县(区)级人社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分类核定、总量管理”的原则,统一核定县(市、区)域内不同类型中小学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总量,对教师岗位实行总量,不再审核具体学校的岗位情况,在职称评聘工作中,也只审核岗位总量情况,破解因没有岗位可能终身无法参评高级教师岗位职称晋升的途径。但在实践中,各县区人社部门并没有按照这一要求组织实施。 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缓慢。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我市乡镇生源逐渐向城区学校流动,城区生源激增,城区学校急需补充教师,农村学校教师整体富余但学科结构性缺员,面对新情况,我市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但是还存在着在市级层面配套政策不完善,还未系统性地建构起与“县管校聘”改革相衔接的县域内统一的教师编制制度、岗位管理制度、职称评聘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交流轮岗制度、奖惩退出制度、监管督导制度等制度体系,改革配套措施不完备 责权边界不清晰难以形成改革合力。 建 议: 一、由市人社、编办、教育、财政等部门联动,进一步细化“县管校聘”实施细则,制定完善统一的政策框架,明确实施路径,在编制、职称评聘、岗位设置、待遇等关键问题上为县级层面推进改革赋能。 二、市人社局加强县区对落实贯彻《关于深化职称改革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活力的若干措施》指导,尤其重视县(区)级人社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分类核定、总量管理”的原则,统一核定县(市、区)域内不同类型中小学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总量,对教师岗位实行总量,不再审核具体学校的岗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