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建议公开 > 正文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建议
名称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建议
编号 114 领衔代表 缪晓红 办理部门 市教体局 办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许伟 签发日期 发布日期 2023-02-16 类别 A
正文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职业教育

创新发展的建议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能。近年来,中省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相继出台职业教育政策。支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但是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还存在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急需解决。

一是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中等职业教育编制不足,2019年开始我省全力推进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4:6政策,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急剧扩大,但在核定编制时仍然执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2010〕12号)”第七条中“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60人,师生比达到1:20”的要求,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编制严重不足。职业教育引进专职教师困难,教师自主招聘等机制不灵活,学校招聘、录用、调动所急需的人员的人事权受到了限制,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紧缺。近年来在义务阶段选调教师到职业学校任教,职称评聘不通畅。二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薄弱。特别是新建学校经费投入不足,校舍改扩建、实训室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三是校企合作发展、产教融合、联合办学、中高职衔接机制不健全,合作不紧密,精品特色专业较少,中职学生高质量就业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

依据中办、国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职业教育法》等有关政策法规,建议:

1.切实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整体素质。完善职业院校机构编制标准,根据职业教育需求动态,参照普通高中师生比标准核定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探索报备员额制、编制周转池等管理办法,有效解决编制总量控制与学校增编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中等职业学校灵活自主的选聘、招录专业教师制度,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落实专业技能人才待遇。对在义务段选调到职业学校的教师职称评聘建议参照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办法进行评聘。

2.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加强校舍和重点专业实训室建设,不断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持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3.统筹我市教育和产业资源,加快全市职业教育品牌化发展。实施全市职业教育集团化、特色化发展,错位互补发展,推动县区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资源共享,建设精品专业,做大做强市县职业教育品牌。优化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根据各县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特色建设市级高质量实训基地,组织学生集中实训,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扩大高职教育规模,完善中高职衔接贯通机制、帮扶机制,畅通中职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渠道。通过多种措施,培养更多人岗适宜的技能型人才,推动职业院校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复函
类别A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签发人:屈晓红
安教体函〔2023〕326号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4号建议的复函

类别:A

 

安教体函〔2023〕326号                   签发人:屈晓红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114号建议的复函

 

缪晓红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当年完成的工作及推进措施

     (一)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各县(市、区)积极为中职学校足额核定编制,及时选调文化课教师,聘用专业教师。去年以来全市中职学校增加编制56个,新增教师112人;江苏常州职业院校和省内高职院校成立团队、派驻校长,对我市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的汉滨、岚皋、紫阳、白河四县区职教中心进行“组团式”帮扶,为每校选派教师10余人,有效缓解了当前职业学校师资急缺问题。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2.2万人,教职工1392人,基本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开展的需要。二是继续加强教师培养,通过理实结合、产学结合、相互兼职、参加大赛、联合培养、组织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全市125名中职教师参加了省市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思政课练兵活动、班主任能力比赛等,600余人次中职教师参加了国省市职业院校师资培训。5年来,为中职学校培养省、市教学能手98名(其中省教学能手31名)特级教师1名,成立名师、大师工作室21个,“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至43%。三是扎实推进中职学校教师职称改革。按照《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转发〈关于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安人社函〔2021〕780号)和《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陕人社发〔2021〕8 号)要求,我市各中职学校已于2021年底完成了教师职称过渡,统一了职称层级和名称,目前全市讲师、高级讲师和一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比例约80%。

(二)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发展县(市、区)职业教育,加强县级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省级每年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安康职业教育发展。近三年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亿多元用于汉滨区等5个县区职教中心新建和扩建工程,其中岚皋县、白河县职教中心已投入使用,汉滨区职教中心7栋楼主体封顶,平利县职教中心今年秋季投入使用,紫阳县职教中心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旬阳、石泉、汉阴3个县职教中心被确定为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职学校。遴选旬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6所学校开展陕西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幼儿保育等33个专业开展陕西省优质专业项目建设。支持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秦巴区域职教实训基地项目(一期)开工建设,护理、学前教育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全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标,“双达标”工作已基本完成。

(三)不断深化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坚持将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引导全市中职学校通过政府牵线、学校搭台、企业参与、项目管理的模式积极主动对接相关企业(单位)办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加强企业、行业与学校之间的整体合作,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依托产业办专业、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办好专业促产业,把车间建在实训室、把教室搬进企业车间,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强化高职为引领,深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推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在旬阳、汉阴、石泉、白河、岚皋、育英等6所县级职教中心(中职学校)挂牌成立分院,开展联合办学、专业共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人才共同培养。印发《安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十四五”规划方案》,引导和支持职业学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全市中职学校开设有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医药卫生、电子与信息、旅游、教育与体育等13个专业大类、28个专业小类45个专业;打造“一县一特色”,形成了旬阳汽修、石泉数控、汉阴烹饪、育英计算机等具有安康地方特色的专业品牌。

二、当年推动的工作及推进措施

(一)加快推进职业学校硬件建设。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和中职学校“双优”项目建设,督办平利职教中心扩建项目在秋季投入使用,汉滨职教中心迁建、紫阳职教中心扩建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汉阴职教中心迁建项目顺利进行,完成岚皋职教中心扫尾工程,督办安康长兴中职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进一步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质量。推进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改革,完善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机制。积极参加国、省级各类大赛,举办全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导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建设一批集生产、教学、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适应性和吸引力。

(三)持续加强职教队伍建设。按照《安康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实,进一步落实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保障职业学校人才引进用编需求,推进公办职业学校可在编制20%内自主聘用专业教师,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政策的落地;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评估激励机制和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自主聘任、兼职兼薪机制,推动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和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支持职业院校和企业建立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技术技能大师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

三、计划采纳的建议及工作计划

一是切实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积极参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引领带动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加强校舍和重点专业实训室建设,不断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持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三是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实行错位互补发展,推动县区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资源共享,建设精品专业,做大做强县(市、区)、学校职业教育品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集中实训,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完善中高职衔接贯通机制、帮扶机制,培养更多人岗适宜技能型人才,推动职业院校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再次感谢您对安康职业教育的关心支持。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2023年8月1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市教育体育局职成科   3214969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人大常委会人代选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