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关于加大镇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投入力度的建议 | ||||||
编号 | 123 | 领衔代表 | 邢敏 | 办理部门 | 市卫健委 市财政局 | 办理状态 | 已办结 |
签发人 | 许伟 | 签发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3-02-17 | 类别 | B | |
正文 |
关于加大镇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投入力度的建议
十三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按照《陕西省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对照标准,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健全管理制度,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服务能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以汉滨区为例,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完成了27个镇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中心新建及改扩建,实施了492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配齐了合格村医及常用设施,基本实现农村群众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差距不断缩小。但还不能满足群众就近看病就医的需求,特别是在为期三年的疫情防控中,也暴露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短板、弱项。 随着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应对疫情防控新形势和人口老龄化战略及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按照国家要求,“十四五”期间,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力争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部分达到推荐标准。在县城之外选择1-2个中心卫生院,在达到推荐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逐步使其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按照这一要求,汉滨区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达标,严重影响服务能力建设进度。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一)提升改造建设资金短缺。汉滨区十三五以来,仅流水中心卫生院使用地方政府专债项目,其他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是来源苏陕协作资金,自2019年以来,最多一年使用苏陕协作资金1000万元,到2022年使用苏陕协作资金仅有600万元。目前,国家没有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加之区级财政也是举步为艰,近年来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受疫情影响,业务收入严重下滑,根本没有收入用于自身基础设施建设。 (二)村卫生室建设无项目。一是村卫生室房屋公有化建设仍需加快进度。汉滨区351个行政村卫生室,尚有108个村卫生室房屋属于私有产权。私有产权的村卫生室村医随时退出后,随时出现村级医疗机构服务机构空白点。二是村卫生室无改造维修资金。已建成的部分公有制卫生室逐年使用及受灾等影响,无维护维修专项资金,严重影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三是村卫生室能力提升建设无资金投入。从2022年起,国家要求启动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建设等要求,需要不断提升改造建设,目前尚无任何资金保障。 (三)设施设备需要更新提升。镇村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普遍老化,仅有个别镇卫生院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的机构获得国家部分设备更新,镇村医疗机构普遍需更换更新医疗设施设备。 通过在汉滨区的调研,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化配置,补短板、转模式、增效能,实现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协同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医疗服务公平性与可及性有效提升,我们建议市政府组织市卫健、财政、发改等部门深入调研,尽快建立健全镇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偿机制。 建 议: (一)建立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建设政府补助机制。一是建议积极向上争取,对镇、村医疗卫生单位新建、改扩建工程和规划内的大中型医疗设备购置,其经费由中央全部投入或加大中央、省市投入比例,大幅度减少地方配套比例或取消地方配套,特别是县区级配套,减轻县区级财政资金压力。二是在国家未落实专项建设资金的情况下,建议采取市级补助,县区配套,单位自筹相结合的办法,解决镇村医疗机构建设资金问题。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镇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奖补。 (二)启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行动。建议市级统筹全市镇村医疗机构发展建设规划,及时启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行动,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水平,为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奠定硬件基础。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和就医环境,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三)加快村卫生室公有制建设进度。摸清全市私有行政村卫生室底数,落实建设补助资金,明确建设标准和要求,制定推进村卫生室公有化建设规划,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实现行政村村卫生室房屋公有化,全面提高基层公共卫生的硬件条件。 (四)加强基层医疗机机构设施设备配备力度。一是按照基本标准、推荐标准及社区医院建设或区域医医疗中心建设配置相应设备。二是提高村卫生室医疗设备配备水平。围绕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要求,为村卫生室配备一批信息建设设施设备以及中医药技术设施设备,提高村卫生室服务水平。不断完善镇村医疗设施设备的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在卫生服务方面的差距,满足广大农民的就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