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建议公开 > 正文
关于加快改善耕地宜机化与灌溉条件 稳粮扩豆增油提单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建议
名称 关于加快改善耕地宜机化与灌溉条件 稳粮扩豆增油提单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建议
编号 152 领衔代表 汪德义 办理部门 市农业农村局 办理状态 待评价
签发人 许伟 签发日期 发布日期 2023-02-17 类别 B
正文

关于加快改善耕地宜机化与灌溉条件

稳粮扩豆增油提单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建议

 

目前我市在粮食生产推进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土地零碎、立地条件差,田块小、坡度大的田块比例极高,多数田块不适机械耕种,特别是丘陵山区,耕地机械化综合利用率极低,农户种植成本高,影响农户或主体流转土地开展粮食适度经营。二是目前农机补贴存在补贴标准偏低,以及补贴目录中适合丘陵山区中小型机械较少,不利于丘陵山区开展机械化生产。三是全市水田面积较10年前严重下滑,目前仅有17.29万亩水田可种水稻,其它水田由于长期弃水种旱,田坎及渠道等灌溉设施损坏严重,已无法种植水稻,全市水稻种植统计面积为30.28万亩,存在实际水田面积与水稻生产任务严重不匹配问题,影响水稻种植面积落实。四是耕地灌溉条件较差,坡地灌溉条件极差,水浇地及可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1%,抵御旱灾能力差,只能靠天吃饭。五是高标准农田亩投资低,建设标准不高,目前高标准农田中省市区总投资为1500元/亩,如按标准建设,实际投资需每亩5000元以上,导致建设后耕地与宜机化、可灌溉要求偏离大,仍然不能保证旱涝保收。六是对非粮化治理、撂荒地治理缺乏中、省、市级政策扶持,2021年全市撂荒地虽然开展了治理工作,成效较好,但由于种粮效益本身很低甚至为负效益,流转土地种粮主体收益甚微,有些甚至亏本,如无持续扶持政策,有二次撂荒风险。七是对发展粮油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力度偏低,由于种粮成本高,效益极低甚至为负效益,种植主体流转土地开展粮油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性不高。八是粮油产业链缺链短链严重,特别优质粮油加工链补链工程、市场经营主体补链工程、产销对接延链补链工程、产业品牌创建补链工程滞后较重。

  

1、 农业部门制定农机补贴政策时,要将适合丘陵山区中小型机械全部列入补贴范围,并将补贴标准建议提高到购置金额的50%。

2、对丘陵山区不适合机械化耕种的田块,一方面要向上积极争取宜机化改造项目,改善土地耕作条件,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适合我市丘陵山区的中小型机械,积极向上建议提高此类机械补贴标准,提高丘陵山区农机化综合利用率,降低种粮生产成本,提升种粮收益。

3、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标准,充分利用整合资金及巩固衔接资金加大市、县两级补贴标准,使高标农田真正实现“小变大、坡改梯、旱改水、宜机化”要求。同时要对原来种水稻,但由于渠道损坏等原因后来改旱的田块,如其水源条件好,建议全部纳入高标农田建设项目,迅速恢复其渠道等灌溉设施,确保水稻种植面积,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4、制定非粮化治理、撂荒地治理、撂荒1年以上的建设用地、茶烟等林下种粮、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红薯带状复合种植等奖补政策,提高奖补标准,提升种植主体积极性,千方百计利用撂荒地、非粮化耕地、茶烟等林下耕地、末利用的建设用地增加种粮耕地,确保种粮面积落到实处。

5、建议发改、农业部门加强对粮油加工、烘干、品牌、营销等环节建设项目扶持力度,加快对粮油产业缺链短链的补链工程进度。

 

                     


复函
类别B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签发人:徐杰
安农函〔2023〕190号
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52号建议的答复函

汪德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改善耕地宜机化与灌溉条件稳粮扩豆增油提单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建议》收悉,现就你所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积极履行抓粮食生产保粮食安全主责主业,焦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目标,深入实施两藏战略,持续加大粮食生产投入,有效促进全市粮食增产、粮农增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提升。2022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36.56万亩,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的55.5%,开展耕地撂荒统筹利用复耕复种粮食作物6.48万亩,通过购置补贴新增农机具11764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率达到40.5%、较2021年增加了3.56%,中省市县累计投入2.1亿元支持粮食生产创历史之最,在遭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灾害影响下,粮油生产实现了大灾之年保面积、稳产能目标,粮食播种面积333.92万亩、产量73.40万吨,2023年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39.47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0.7%,其中夏粮面积125.8万亩,同比增加0.9%,秋粮已播种213.67万亩、完成计划的100.3%。目前,全市上下正奋力抓好秋粮提单产行动、撂荒地清零行动以及农业灾害防范等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二、采取的措施

针对我市耕地条件差、农机化水平低、种粮效益低等现状和难题,我局通过实地调研,聚焦粮食生产重要环节,制定出台了《安康市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十条措施》,打出一套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组合拳”。

一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基础。按照“旱浇、涝排,小变大、坡改梯、旱改水、宜机化”要求,全面落实2023年16.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及时审批实施方案,督促县(市、区)早开工、早建设,完成补建面积5.39万亩,尽最大力落实配套资金,格工程质量管,确保“建一,成一片”。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下达“旱改水”任务10万亩,鼓励各地推进“旱改水”工程,岚皋县“旱改水”工作得到省厅表扬,2022年经第三方评估,全市耕地质量等级提高0.22,为粮食单产水平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强化农机应用提效益。聚焦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惠农项目宣传和实施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持续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水稻轻简化栽培以及“一社一区”等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开展农业机械化“宜机化”改造,每年在汉滨、汉阴、平利等地实施一批“宜机化”改造项目,2020年安康“宜机地”改造案例入选农业部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典型案例目录。2022年通过购置补贴新增农机具11764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率40.5%,较2021年增加了3.56%,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目前我省补贴产品种类范围达到21大类44个小类120个品目,适用我市的中小机械等在补贴范围之内 ,按照相关政策,我省已将插秧机、谷物(粮食)干燥机、根(块)类作物收获机、根(茎)种子播种机和移栽机等5个品目在原补贴额测算比例基础上提高至上限35%。

三是强化保障支持增活力。坚持粮食是农业首要产业地位定位,持续加大投入支持,2022年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中省支持粮食生产等惠农政策资金2.1亿元以上,出台了《安康市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十条措施》,明确要求落实巩固衔接产业奖补资金10%以上用于支持粮食生产,预计2023年市县资金达2亿元左右,各地粮油支持政策明白卡显示,我市主推种植品种每亩奖补200-350元/亩之间(县区不同),目前岚皋、平利、宁陕等6县5900万元奖补资金已到位,同时市级加大粮油类园区等经营主体认定奖补力度,获评市级园区每个奖补50万元、市级示范社10万元 ,有效增强农民种粮的信心,主体(农户)积极利用撂荒地、非耕地种植粮食,粮油生产呈现出“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措施前所未有、氛围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三、有关说明

我局高度重视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对每个建议和提案认真进行研阅,汪德义代表作为农业农村系统的专家,152号建议为我们抓好粮食生产提供了参考和指导,与我们当前抓粮食生产采取的措施高度契合,许多政策措施正在积极推行过程中,受政策规定、财政能力等综合因素影响,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标准和农机购置金额到50%的建议还需要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我局将持续加强与各级各部门沟通,加大粮油生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合力抓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