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关于加快改善耕地宜机化与灌溉条件 稳粮扩豆增油提单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建议 | ||||||
编号 | 152 | 领衔代表 | 汪德义 | 办理部门 | 市农业农村局 | 办理状态 | 待评价 |
签发人 | 许伟 | 签发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3-02-17 | 类别 | B | |
正文 |
关于加快改善耕地宜机化与灌溉条件 稳粮扩豆增油提单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建议
目前我市在粮食生产推进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土地零碎、立地条件差,田块小、坡度大的田块比例极高,多数田块不适机械耕种,特别是丘陵山区,耕地机械化综合利用率极低,农户种植成本高,影响农户或主体流转土地开展粮食适度经营。二是目前农机补贴存在补贴标准偏低,以及补贴目录中适合丘陵山区中小型机械较少,不利于丘陵山区开展机械化生产。三是全市水田面积较10年前严重下滑,目前仅有17.29万亩水田可种水稻,其它水田由于长期弃水种旱,田坎及渠道等灌溉设施损坏严重,已无法种植水稻,全市水稻种植统计面积为30.28万亩,存在实际水田面积与水稻生产任务严重不匹配问题,影响水稻种植面积落实。四是耕地灌溉条件较差,坡地灌溉条件极差,水浇地及可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1%,抵御旱灾能力差,只能靠天吃饭。五是高标准农田亩投资低,建设标准不高,目前高标准农田中省市区总投资为1500元/亩,如按标准建设,实际投资需每亩5000元以上,导致建设后耕地与宜机化、可灌溉要求偏离大,仍然不能保证旱涝保收。六是对非粮化治理、撂荒地治理缺乏中、省、市级政策扶持,2021年全市撂荒地虽然开展了治理工作,成效较好,但由于种粮效益本身很低甚至为负效益,流转土地种粮主体收益甚微,有些甚至亏本,如无持续扶持政策,有二次撂荒风险。七是对发展粮油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力度偏低,由于种粮成本高,效益极低甚至为负效益,种植主体流转土地开展粮油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性不高。八是粮油产业链缺链短链严重,特别优质粮油加工链补链工程、市场经营主体补链工程、产销对接延链补链工程、产业品牌创建补链工程滞后较重。 建 议: 1、 农业部门制定农机补贴政策时,要将适合丘陵山区中小型机械全部列入补贴范围,并将补贴标准建议提高到购置金额的50%。 2、对丘陵山区不适合机械化耕种的田块,一方面要向上积极争取宜机化改造项目,改善土地耕作条件,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适合我市丘陵山区的中小型机械,积极向上建议提高此类机械补贴标准,提高丘陵山区农机化综合利用率,降低种粮生产成本,提升种粮收益。 3、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标准,充分利用整合资金及巩固衔接资金加大市、县两级补贴标准,使高标农田真正实现“小变大、坡改梯、旱改水、宜机化”要求。同时要对原来种水稻,但由于渠道损坏等原因后来改旱的田块,如其水源条件好,建议全部纳入高标农田建设项目,迅速恢复其渠道等灌溉设施,确保水稻种植面积,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4、制定非粮化治理、撂荒地治理、撂荒1年以上的建设用地、茶烟等林下种粮、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红薯带状复合种植等奖补政策,提高奖补标准,提升种植主体积极性,千方百计利用撂荒地、非粮化耕地、茶烟等林下耕地、末利用的建设用地增加种粮耕地,确保种粮面积落到实处。 5、建议发改、农业部门加强对粮油加工、烘干、品牌、营销等环节建设项目扶持力度,加快对粮油产业缺链短链的补链工程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