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关于为基层减负的几点建议 | ||||||
编号 | 218 | 领衔代表 | 邢敏 | 办理部门 | 市委办 | 办理状态 | 待评价 |
签发人 | 胡涛 | 签发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3-02-17 | 类别 | A | |
正文 |
关于为基层减负的几点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减轻基层负担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把基层组织和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留痕存底怪像丛生。工作“留痕”的本意在于加强管理、激发动力,以明确责任、推动落实。当前“处处留痕”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无形之中给基层增添了不少负担。一些上级检查工作,既问工作实效,也看材料报表,干部思想深处普遍认为,工作做没做不能仅凭嘴巴说,总得留下些“蛛丝马迹”,所以不论文字、图片、视频,处处都要留痕,既对形式主义“深恶痛绝”,却又“深陷其中”,既重“绩”更重“迹。 (二)各自为阵口径不一。有些工作本应市区行业部门相互沟通衔接就可以解决的,而未有效整合利用,各自为阵、各自重要的怪象,多头向基层催要报表要材料,导致数据口径不一,多头干活。 (三)督查检查频繁无序。不同程度存在督查检查过多且层层加码,形式主义严重,耗费基层干部大量时间精力,从而滋长了“脱实向虚”的不良风气,督查检查自由裁量空间大,而且还存在变异的情况,调研中不少基层干部抱怨道:现在不是来督查检查,是来调研,照样要准备各种汇报材料、资料台账等,导致基层干部无所适从,往往一项工作不得不重复做资料,无形中增加工作负担。 (四)“微信工作群奴”泛滥。 基层干部被QQ群、微信工作群“绑架”的现象越来越突出。90%以上的关注了10个以上的工作群,70%以上的关注了5-10个工作群。很多时候一次活动一个群、一部门一个群、一项工作一个群,其用途主要集中在安排工作、通知公告等、学习宣传等,但其管理不规范造成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一方面,基层干部每天耗费大量的时间回复、汇报工作群里安排的各项任务,很多人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QQ、微信看看有什么通知,甚至有时候在开会时也会悄悄的看手机,生怕又遗漏了消息。一方面,需报送的文件材料,通过工作群汇报了,还要报送纸质版的,纯属多此一举。另一方面,各项工作都要晾晒到工作群里,容易成为个别人的“秀场”,助长浮夸之风、造假之风,个别干部只在微信群里工作的“热火朝天”,实际工作成效与之大相径庭。 (五)制度牌匾“五花八门”。在基层组织的墙上挂牌子,本不足为奇。挂牌子的初衷,是为了向群众亮明职责,方便办事群众“对号入座”,有的牌子确有“上墙”的必要。但是,基层组织挂的牌子过多过滥,很多身兼数职的基层干部分身乏术、不堪重负,自然难以保证工作实效,难以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福祉。 解决办法及建议: (一)坚持以上率下和刀刃向内相结合。“上面偏一尺,下面就会偏一丈。”上级部门和领导干部是减负成效的关键,必须发挥“头雁效应”,用更严的尺子衡量自己,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全体党员当好示范、做好表率,到最基层的地方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矛盾最多的地方去,做到“以下看上查找根源,以上率下解决问题”,从群众普遍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改起。俗话说“作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要用做出样子代替喊破嗓子,层层示范带动,把“一级讲给一级听”变成“一级干给一级看”,把“层层开会抓开会”“一级一级发文件”变成“层层落实抓落实”,使实干蔚然成风。 (二)坚持严管厚爱与提质增效相结合。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既要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减少陪会、迎检、考核、撰写汇报材料等内容,也要激活基层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接“烫手山芋”、钻“矛盾窝”,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给基层“减负”只是手段和方法,让基层工作“提质”才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台账只有降低“厚度”,服务群众才能更有“温度”,才能以更加求真务实的态度抓重点工作,才能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坚持问题导向与问计于民相结合。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各级干部就是解决问题的,必须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涉及到民生的问题做到问计于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好不好、工作实不实,群众最清楚。政策出台前问需于民,出台后跟踪问效,注重解决民生“痛点”,多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面对困难和问题,只要认真对待,问题最终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甚至可以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契机。 (四)坚持制度建设与科学考核相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根除形式主义还需完善相关制度,有必要对相关工作制度再“检修”,该建的建、该废的废、该修的修,同时要让每一项制度都具有约束力、都带上“高压电”。同时,把考核标准要纳入制度体系,不能把基层的重心放在考核上,要通过科学设计,设置关键性考核指标,让大家把更多时间花在做实事上,以工作实效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主要条件,基层干部自然就主动去做基础性工作和群众工作了;全面整合检查观摩、学习交流活动,基层迎检任务少了,工作精力自然就多了,也就不弄虚作假了,把每个部门将关键性指标拎出来,整合成一张考核表,一次性考核基层,针对相同的内容,同类事项合并整合、资源共享,基层负担也就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