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3 15:58作者:关付军来源: |
近年来,平利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为指引,自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预算执行监督工作机制,奋力助推人大预算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提高政治站位
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坚持重大预算监督议题、监督活动、监督事项及时向县委请示报告,自觉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人大监督全过程,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人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要求,聚焦中心、服务大局,精心谋划预算监督议题,积极探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在预算监督工作中的有机统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县人民。
推行“5433”模式
创新“5433”预算执行审查监督模式,并配套印发《平利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实施办法》,推动预算审查监督实现由虚到实、由程序性审查到实质性审查,实现全过程监督。“5”即:突出五个监督重点:预算执行、绩效管理、债务风险、国有资产、审计整改;“4”即:聚焦四本账把好四道关,盯住一般公共预算、政府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社保基金的四本账的审查,把好财政预算、预算调整、决算、债务上线批准四道关口;“33”即:用“三会三审”提高审议质量,财经委全体会议初审筑牢基础、主任会议复审提质量,常务会议终审压责任;用好预算联网监督、审计监督和人大代表监督三个监督推动落实。
聚焦预算执行
围绕“五个监督重点”和“四本账把好四道关口”,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审查监督,推动政府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全力筑牢兜实“三保”底线,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在审查政府预算草案编制、听取政府预算执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批准决算前,通过代表视察、走访调研、座谈询问,结合运用预算联网监督、审计监督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预算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债务风险等情况,通过“三会三审”严把预算编制初审”、预算批准、预算执行和预算调整监督。在预算编制环节,通过提前介入,促进预算编制及资金安排科学合理;在预算执行环节,强化预算支出监督职能,不得擅自改变预算支出用途,加强对支出预算和政策的审查监督。如2023年9月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发现乡村振兴资金兑付慢,县人大分管副主任立即带领相关部门对该项工作进行督查,并专题书面向县委报告;在预算调整环节,强化法定性和规范性,督促政府从严控制预算追加范围。
紧盯关键领域
通过了《关于县政府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暂行办法》。自2018年连续5年听取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其中专项报告3次,全面了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使用效率,突出问题,要求县财政要进一步加强国有资本监管,盘活国有资产,支持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情况及收益上缴情况的监管,健全部门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衔接的管理机制,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始终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按照“既要开好前门,又要堵住后门”的债务风险防控刚性原则,在预算审查、执行、调整、决算审查等各环节,将政府债务列为重要监督内容,要求政府建立债务风险“防化管”闭环管理体系,完善监控预警机制,报告债务变化情况,把政府债务资金的借、用、管、还作为重点报告内容。要求政府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财政承受、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的项目中来,不得超出本级财政承受能力安排项目建设,严禁未落实资金来源的项目开工建设,将债务风险降到最低。两年来县人大对政府重点项目和专项债劵项目开展代表视察、调研8次。目前平利政府债务总量可控、举债方式规范、期限结构合理、债务风险可控。
深化审计整改
充分发挥审计对财政监督利剑作用,把同级审计报告作为人大审查批准财政预决算重要依据,使之成为加强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的重要手段。修订完善《 平利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办法》、《平利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监督办法》,积极探索人大、监察、审计相结合的联动工作机制,将外部监督和政府内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每年定期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年度财政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听取县政府关于年度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审议和票决,对审计查出的突出问题,做到盯住问题不放手、整改不好不罢休。换届以来,通过“三会三审”先后听取审议县政府审计工作报告6次、审计整改工作报告6次,听取审议财政部门报告审计整改落实情况6次,满意度测评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