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0 18:00作者:朱洁 张莹莹 罗马来源: |
三月上旬,惊蛰已至,汉滨区大竹园镇东旭生态茶园里开始热闹起来。这里地势平坦,阳光充足,是“陕茶1号”茶叶示范园。此时的茶树,棵棵已经冒出了嫩芽。再过一个多月,这些低矮灌木生长的嫩芽采摘后经过加工,成为一口清香四溢的茶。这一口茶,是大竹园村民增收致富的当家产业。
“最近这一段时间,要做好松土、浇灌等茶树管护工作。再过一段时间,春茶就可以采摘了,管护好了,产量才高,大家加油干。”汉滨区大竹园镇大竹园社区党支部书记、人大代表、茶叶种植大户、东旭茶业负责人,拥有多重身份的单林江始终将代表的身份和职责铭记在心,每年三四月份,就会来回奔走于茶园和农户家中,教技术、讲要领,确保农户当年的茶叶实现增收。
种茶人,采茶人,制茶人,单林江与茶为伴十年。
“2014年以前,因为种地收入不高,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土地全都荒废着。”2014年之前,单林江在外经商。承包过矿山,开过加油站,做过酒店,还在房地产领域深耕多年,通过自己的努力,累积了一些物质财富。每当回到生养他的家乡,看着大量荒废的土地和没有就业岗位的群众,他悄悄地在心里埋下了“带领群众就业致富”的种子。
单林江通过多地走访调研,发现蒿坪河两岸土壤肥沃、土质富硒,具有优质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他瞅准茶叶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放弃手头的生意,毅然拿出多年来的积蓄,在2014年和2015年,先后成立了林江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东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领村民走上公司化、产业化、规模化的茶叶产业发展之路。
从那时开始,单林江的生活就被茶所包围。在当地茶果站找专家,跟随其学习种茶、采茶、制茶技术。去外地考察、调研,学习茶园标准化种植和管护,建立标准化加工厂和茶叶生产线,整日与茶为伴,他从一个生意人变成了一个“茶专家”。群众在他的带领下,逐渐走上了致富道路。截至目前,茶叶产业覆盖了大竹园镇大竹园社区、粮茶村和二联村3个村,建成有机高效密植“陕茶1号”茶叶示范园2000余亩,低产茶园改造1000余亩,累计带动800余户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
茶叶的季节性明显,春茶也是被认为最好的批次。在2021年之前,单林江的茶园,茶叶主要集中在春季。“群众多次给我反应,春季茶采完了,就没有活干了,人都闲着,还造成了茶鲜叶的浪费。”听到群众的意见和反馈后,单林江意识到,应该转变茶叶产业发展方式,加强夏秋两季茶鲜叶的利用,让群众多采一些茶,多一份收入。
于是,他主动多次深入茶农家中调研,了解群众的想法,并前往福建、四川等地区考察学习夏秋茶制作技术。通过学习,茶园管护水平达到了夏秋茶采摘标准。在市、区两级人代会上,他提出了关于提高夏秋茶利用率,更好带动群众增收的建议。
对于单林江的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针对夏秋茶利用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群众积极性大大提高。如今,在大竹园镇,茶叶以春茶和夏秋茶三季茶为主,不仅有绿茶,还生产红茶、白茶和黑毛茶,相比采摘一季茶,三季茶让群众每亩收入提高了2000元。
“我们计划以生态茶园为基础,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茶旅新镇’,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如今的大竹园社区,不但有茶园,还有观光步道、茶厂、民宿等,随着各种设施的不断完善,来此体验茶文化的游客不断增多,群众不仅种茶、采茶有收入,在餐饮和住宿上也能增收。
为了更好收集群众发展茶产业的意见建议,大竹园镇将产业链代表联络站建在了东旭茶业。“联络站定期开展驻点接访、视察调研、走访茶农等活动,收集群众在茶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单林江看来,联络站的建立,赋予了大竹园社区新的色彩,他也积极发挥着代表作用和专业优势,主动担当作为,带领驻站代表进茶园、进农户,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为促进茶产业发展贡献代表力量。
“在今后的发展当中,我将积极发挥代表的作用,履职尽责,依托茶产业链联络站与茶农、茶企相互沟通如何把茶产业做大做强。在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上,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引领茶农打造绿色茶园示范基地,让村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作为一名制茶人,单林江坚守匠心;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诠释了人大代表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跟我走、一起干”的行动展现了党员应有的担当。在下一步的规划蓝图中,他和群众始终站在一起……
观看视频新闻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ankang.gov.cn/Content-2683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