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关于把大中型水电站库区淤泥变废为宝的建议 | ||||||
编号 | 166 | 领衔代表 | 陈世涛 | 办理部门 | 市水利局 汉阴县人民政府 | 办理状态 | 已办结 |
签发人 | 市政府督查室 | 签发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4-02-21 | 类别 | C | |
正文 |
关于把大中型水电站库区淤泥变废为宝的建议
纵观诸多江河修建大中型梯级水电站,库区逐年於集的泥沙仍然未有一个有效排除之良策。 以我国三峡水电站为例,虽然水利专家创新了一套“蓄清排浑”的良方,对库区淤沙的排除效果明显,但仍有1/5的淤沙仍滞留在库区内。在此用具体数据来阐明其后期存在的危害性: 据查相关水文资料显示:三峡库区年均径流量约4510亿立方米,总库容393 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084平方公里。上游来水含沙量每 m/1.2kg(黄河来水含沙量m3/35kg),虽只占黄河水含沙量 1/30,但长江径流量大,据相关水文监测记载:从2003年至2020年17年间,年均输沙量1.73亿t(最高年份1.93亿t,最低是2780 万t)。由于库区上游来水量和来沙量处于季节的更迭分配极不均匀,根据“寸滩水文站”监测数据显示:每年主汛期7-9月的来水量和来沙量分别是 52.3%和78.2%,尽管4/5弱的泥沙在汛期排除,但仍有22%的淤沙终年囤积在库内。按上述年均入沙量 1.73 亿tX22%,每年滞留于库区的泥沙为3800万t,折合容积是1900万立方米,至今库区蓄水近20年淤泥近4亿立方米,这也等同于减少了4亿立方米的库容。依此长年淤沙递增,而库容逐年递减,使用年限缩短,其综合功能在削弱。同时排浑期巨量泥沙下泻,给下游库区增负并减容,其连锁效应给长江下游航道清淤增加巨额费用,这诸多负面影响无法去估算的。 本人对此十分关注,经多年深思熟虑,多渠道参阅相关资料和数据,想从库区中上游,在源头解决库区淤沙之困局,虽花费巨资,但由此产生久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同样巨大。 建议:市水利局将辖区内清淤浚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可将汉阴县观音河水库清淤列入2024年工作计划作为试点。具体实施可采用在库区的中上游,用大功率专用疏浚船,将大直径高压泵插入库底,逐遍把库底淤泥吸入,输送到周边适宜的大山沟,从上至下合理布局,衬砌成一道道拦淤坝,逐级灌满,使整条山沟构成梯级小平原,用于可耕种粮食、蔬菜瓜果基地。(山沟中心底层提前拱建成一定规格的地下排水通道,确保地表水外泄的畅通)。把淤泥变废为宝,使上游地表流失的泥土异地改良成可耕地,把巨量淤泥,如法在库区上下周边山沟复制,可增加万计公倾的旱涝保收的粮食基地,也符合中央确保“粮食安全,藏粮于地”的大政方针。同时从源头上遏制了泥沙对库区潜在地危害。继而减少了下游库区泥沙的排入,对下游航道减轻了疏浚量。总之,在库区上游把巨量的淤泥科学合理转化利用,改造成一片片沃土造福于人民,有效保证了库容的递减而延长其使用年限,综合效益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