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20 18:26作者:柯玉婉来源: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为深入推进落实河长制,棕溪镇积极探索“河长制+”新机制,着力实施“以水富民、以水美镇、以水创文”的生态保护发展战略,充分融合乡村振兴、和美乡村、文明创建等护水“润”民新举措,不断为镇域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聚合力、增活力、添动力。
以水“助”民促就业,为乡村振兴聚合力
一场暴雨过后,一大早矾石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马兴良便带上清理工具,与二名护河员开始了巡河工作。护河员们分段在河道两岸进行全面清理,疏通堵塞河道的石块、枯树,捡拾流水携来的垃圾等,同时对于河岸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夏季汛期安全。
“当上护河员,既能巡河护河,也不耽误农活,每年还有六千元补助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味儿!”提到护河工作,今年被选聘为棕溪镇护河员的脱贫户王俊波打开了话匣子。
“在选聘护河员时,我们优先聘用有能力胜任的脱贫人口,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群众满意度高。”村级河长马兴良一脸骄傲。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脱贫人口充分就业,棕溪镇建立脱贫户“护河员”制,以“河长制+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2024年棕溪镇聘用有劳动
能力且愿意从事水生态管护工作的护河员24名,脱贫人口占比达100%,将带动户均每年增收6000元。同时,开展专业培训3次,全面提升护河队伍专业化水平,既扫清了“水路”,又开拓出一条“振兴路”,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用水“丰”景靓环境,为和美乡村增活力
棕溪镇临靠汉江,生态环境优美,水清岸绿,满目苍翠。村落依山傍水,村民沿河而居,汉江河水滋养着世世代代的棕溪人民幸福生活。
“自从河长制实施以来,水质变化太大了,还有不少白鹭,环境美得不得了!”江边居民段正林感慨万千。
为全面改善农村水环境,优化镇容村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棕溪镇认真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以“河长制+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按照“常态管护+集中整治+时时督查”的环境保护机制,建立健全三员(护河员、护林员、保洁员)队伍,重点聚焦辖区内40公里汉江水道,大小棕溪沟2条河道,武王、长沙、棕溪三处集镇及沿江9个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问题,对河岸、沟渠两侧的废弃物、堆积物、河面漂浮物及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进行地毯式清理,做到水岸齐抓、治管并举。
如今的棕溪古渡口、溪口三里芦苇径、沿河休闲步道等许多环境优美的依水休闲地,已成为集镇群众日常散步纳凉最喜爱的打卡“胜地”。
借水“新”风勤宣传,为文明创建添动力
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河湖治理与河道保护,棕溪镇以“河长制+文明创建”形成良好舆论氛围,针对集镇居住人口多,环境卫生治理难度大等问题,组织动员各村河长、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多方发力,定期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深入汉江沿岸,带头清扫河道卫生,走村入户设立安全警示牌5处,设立宣传标语3幅,发放宣传单800余份,每日巡河值班人员紧密巡查,对河道内烧烤、垂钓、游泳人员进行善意劝退。
为了让更多居民参与河道治理工作,涵养文明乡风,棕溪镇结合文明建设工作,探索移风易俗新举措,将“严禁乱丢乱放、共护水资源”等规定写入村规民约,切实激活提升乡村治理成效。通过不断实践,全民参与治水护水的文明意识深入人心,共享共建水生态成为自觉行动,齐抓共管保护环境的理念在全镇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