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晚上好!

2025年04月06日 19:21:29 星期天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建议公开 > 正文
关于乡村振兴招引人才的建议
名称 关于乡村振兴招引人才的建议
编号 80 领衔代表 袁慎稳 办理部门 市委组织部 市农业农村局 市人社局 办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市政府督查室 签发日期 发布日期 2024-02-21 类别 B
正文

关于乡村振兴招引人才的建议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基层乡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从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目前大部分乡村连人都没有了,有的地方只剩下老年人了,老一辈种植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乡村振兴的要求,现在我们需要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的新农人,所以乡村振兴,要想方设法把青年人引回来,留下来,使用好,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

    建议:1、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提升新农人整体素质,政府部门为其提供更多的创业培训,信息沟通,行业交流等机会,帮助他们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更好的带动农业转型升级。

2、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建设人才招引,保障,奖励等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出台落实各项保障人才待遇的政策


复函
类别B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签发人:徐杰
安农函〔2024〕140号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对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80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80

建议的答复函

 

袁慎稳代表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关注。您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招引人才的建议》(第80号)收悉。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我市聚焦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人才需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工作思路,以“培训一批学员、带动一方农民、助推一项产业”为目标,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育“三融合四构建五提升”的“安康模式”,培育一批本地“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全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1068人,建成省级农民田间学校3个,市级农民田间学校40个,省市级实训基地76个,入库师资531人,其中:认定高级职业农民356人,中级823人,农民人才队伍逐渐壮大。2024年已经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需求调查和调研报告,市级田间学校的检查验收,申报推荐1个农广校标准化建设项目、1个省级农民田间学校项目,积极争取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3600人。

二是认真做好“头雁”培育遴选工作。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种养大户带头人、中级及以上高素质农民,长期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且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实现增收致富的人群遴选“头雁”,2022年遴选学员结业52人,2023年遴选培育学员74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新农人,乡村振兴主力军。

三是认真做好基层农技员培训工作。以市县镇三级农业技术人员为培训对象,按照分层次、分产业精准办班和现场观摩讲解、书面研讨交流、集中专题授课、微信微课堂等方式,对全市农技人员开展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全方位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政策能力、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打造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素质强、推广服务优和能干、能讲、能写的“三能型”农技队伍。以解读农业农村政策和安康“5+X”农业特色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为培训重点,精心设计了粮油保供、特色产业、骨干提升三个类型12期培训班,涉及粮油、茶叶、魔芋、食用菌、猕猴桃、蔬菜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并在培训中突出全产业链模块教学,先后组织学员到安康、汉中等11个县区60多个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现场观摩学习,2023年培训基层农技员671人。

四是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局党组审定等程序,从高校、市县农业科研和推广单位等机构的技术人员或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中择优产生。按照优势特色产业体系人员不超过15人,特色及其他体系人员不超过12人的要求,共由141人组成13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做好省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间的衔接、配合与协作的同时,注重团队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储备,形成人才梯队。进一步发挥体系专家传、帮、带作用,实行“1+1+5+N”辐射带动模式,即首席专家、岗位专家作为导师培育1名35岁以下农业科研推广人员,1名农业科研推广人员带动5名高素质农民,高素质农民带动全市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每个导师依托体系团队力量,根据学员技术特长、产业方向等特点,对学员进行“一对一”对接、跟踪式服务、沉浸式指导。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您的建议,结合市农业农村局的职能。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夯实工作措施,将立足人才引育留用全环节发力,重点建好5支队伍。围绕稳产保供,建强高水平的农业生产经营带头人队伍,提升培训实效,建立带头人清单档案,强化长期跟踪服务、扶持和培养。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壮大高质量的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服务,协同构建多元高效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围绕农民就业增收,打造高技艺的农业农村技能人才队伍,推进职业开发和评价认定,丰富拓展技能人才选拔平台。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引育高适配的乡村规划建设人才队伍,通过校(院)地合作、人才招募等引导专业人才下乡服务,遴选培育一批本土乡村建设人才。围绕三农政策落实见效,培优高素质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强化三农政策培训解读,指导涉农干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升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能力水平。

感谢您对安康农业农村工作的关注,望您一如既往为我市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献言献策。

查看更多
复函
类别B

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签发人:王龙军
安人社函〔2024〕286号
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80号建议的复函

袁慎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招引人才的建议(第80号)收悉。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结合我局职责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市县人社部门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突出乡村振兴招引人才主题,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多措并举,积极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是持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精准对接技能培训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广订单、定向、定岗等培训模式。优化巩固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供给,坚持职业技能培训与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结合,扩大培训规模,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等群体不少于2.7人次。确保有条件、有意愿的脱贫人口接受高质量技能培训,对于满足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按规定落实职业技能培训各项补贴政策。实施劳务品牌培育工程,打造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围绕修脚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中式烹饪、直播销售员等职业工种,培育出“紫阳修脚师”“旬阳建工”“安康美厨”等享誉全国、全省的技能培训劳务品牌,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二是积极推动返乡创业带动。坚定发展“归雁经济”促创业带就业的工作信心,优化营商和引才环境,招引“鸿雁”返安留安,培育壮大就业载体。春节期间,全市高规格组织召开2024年招商引资暨归雁经济大会、返乡企业家对接恳谈会等活动,表扬奖励2023年度返乡创业优秀示范企业20个、返乡就业示范标兵20名。现场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7个,总投资41.18亿元,新创造1.5万余个本地就业岗位。截至5月底,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4笔40673万元,扶持创业人员506人,带动就业2652人。全市已建成创业孵化载体81家,在孵创业实体1868家,带动就业1.46万人。

三是建强吸纳本地就业载体。抢抓苏陕扶贫协作和东部产业转移机遇,以新社区工厂为载体,大力发展毛绒玩具产业,把工厂办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楼上居住、楼下上班”,取得了农民就业、工厂发展、乡风和谐、社区繁荣、社会稳定的“多赢”效果。通过多年的努力,安康毛绒玩具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从招引一家企业到培育成一项产业的深度裂变,2023年6月,被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授予“中国毛绒玩具产业新都”称号。截止5月底,全市正常生产经营的新社区工厂1011家(点),吸纳就业38028人,其中脱贫人口9217人,全市累计建成毛绒玩具(织袜)企业共计810家(点),吸纳就业19367人,其中脱贫人口4305人。

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着眼县及县以下基层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挖掘岗位潜力,组织招聘招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2023年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基层岗位占比突出,在公布的市县镇三级事业单位959个招聘岗位中,县及县以下事业单位招聘岗位835个,占比达到87.07%全年累计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291人,其中,包含三支一扶人员、特岗教师、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全科医生以及县以下医学本科生。同时,还按期完成2023年服务期满特岗教师、三支一扶人员转聘工作,共有507名特岗教师、37名三支一扶人员转为正式在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24年各项招聘工作均在有序开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组织好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紧紧围绕重点产业链用工需求,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保障脱贫劳动力、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重点群体技能就业、技能增收需求,全力以赴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将认真吸纳您的宝贵建议,积极履职尽责。以上答复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6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