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慎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招引人才的建议》(第80号)已收悉。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结合我局职责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市县人社部门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突出乡村振兴招引人才主题,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多措并举,积极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是持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精准对接技能培训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广订单、定向、定岗等培训模式。优化巩固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供给,坚持职业技能培训与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结合,扩大培训规模,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等群体不少于2.7人次。确保有条件、有意愿的脱贫人口接受高质量技能培训,对于满足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按规定落实职业技能培训各项补贴政策。实施劳务品牌培育工程,打造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围绕修脚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中式烹饪、直播销售员等职业工种,培育出“紫阳修脚师”“旬阳建工”“安康美厨”等享誉全国、全省的技能培训劳务品牌,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二是积极推动返乡创业带动。坚定发展“归雁经济”促创业带就业的工作信心,优化营商和引才环境,招引“鸿雁”返安留安,培育壮大就业载体。春节期间,全市高规格组织召开2024年招商引资暨归雁经济大会、返乡企业家对接恳谈会等活动,表扬奖励2023年度返乡创业优秀示范企业20个、返乡就业示范标兵20名。现场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7个,总投资41.18亿元,新创造1.5万余个本地就业岗位。截至5月底,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4笔40673万元,扶持创业人员506人,带动就业2652人。全市已建成创业孵化载体81家,在孵创业实体1868家,带动就业1.46万人。
三是建强吸纳本地就业载体。抢抓苏陕扶贫协作和东部产业转移机遇,以新社区工厂为载体,大力发展毛绒玩具产业,把工厂办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楼上居住、楼下上班”,取得了农民就业、工厂发展、乡风和谐、社区繁荣、社会稳定的“多赢”效果。通过多年的努力,安康毛绒玩具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从招引一家企业到培育成一项产业的深度裂变,2023年6月,被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授予“中国毛绒玩具产业新都”称号。截止5月底,全市正常生产经营的新社区工厂1011家(点),吸纳就业38028人,其中脱贫人口9217人,全市累计建成毛绒玩具(织袜)企业共计810家(点),吸纳就业19367人,其中脱贫人口4305人。
四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着眼县及县以下基层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挖掘岗位潜力,组织招聘招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2023年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基层岗位占比突出,在公布的市县镇三级事业单位959个招聘岗位中,县及县以下事业单位招聘岗位835个,占比达到87.07%。全年累计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291人,其中,包含“三支一扶”人员、特岗教师、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全科医生以及县以下医学本科生。同时,还按期完成2023年服务期满特岗教师、“三支一扶”人员转聘工作,共有507名特岗教师、37名“三支一扶”人员转为正式在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24年各项招聘工作均在有序开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组织好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紧紧围绕重点产业链用工需求,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保障脱贫劳动力、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重点群体技能就业、技能增收需求,全力以赴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将认真吸纳您的宝贵建议,积极履职尽责。以上答复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