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建议公开 > 正文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名称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编号 101 领衔代表 缪晓红 办理部门 市卫健委 市教体局 市民政局 办理状态 待评价
签发人 市政府督查室 签发日期 发布日期 2024-02-21 类别 A
正文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多数人忙于生计,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一些青少年和成人出现自闭、抑郁、焦虑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呼吁教育部门、社会各界多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建议:

1、加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政府和教育部门可以联合专业机构,为家长提供免费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帮助他们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情绪管理方法,提升家长的心理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以便更好的促进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和谐。 

2、推广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家校联动”抓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人才,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相关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建立社区心理服务中心。在社区建立心理服务中心,为居民免费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4、 加强心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对心理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扩充专业队伍,为学校和社区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

5、在医院增加心理医生的编制。借助每年九月全国科普日的契机,开展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宣讲以及相关活动。


复函
类别A

安康市民政局

签发人:燕卫东
安民函〔2024〕99号
对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01号建议的复函

缪晓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第(10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厅的正确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配合支持下,我们持续发力,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一老一小”两大群体服务的职能作用,坚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两手抓:

在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我们一是持续提升养老服务和设施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出台了《安康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安康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奖励办法》编制完成了《安康市社区居家养老发展规划》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现已建成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4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40个、覆盖率达到92%全力推进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紧盯城乡特殊困难家庭养老服务需求,按照自愿、安全、便利、经济的原则,以“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为主要目标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完成560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2023年已完成2000户、今年完成1800户2025年计划完成1800户。同时,深入打造“安康养老护理”品牌,加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全市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举办养老护理员培训,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与家政服务、物业服务等机构开展合作,引导家政服务员、物业服务人员等参加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等级认定,提供养老服务。支持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家政服务企业等组建养老服务专业队伍,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支持引进社会工作、康复护理、健康管理、心理咨询等方面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提升养老服务专业水平。二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不仅设置有厨房、餐厅、宿舍、医疗、理发等生活功能室,还有文化娱乐、图书阅览、心理咨询室等精神生活功能用房,可满足日间照料中心所在社区老人们生活、娱乐、休闲、心理等多重需求。部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还设置有“长者课堂”“长者自治委员会”,开展丰富多彩社工活动,让老人老有所乐。在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中,我们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聚焦中低收入群体,不仅提供生活照料、基础照护、健康管理等服务,同时提供探访关爱、精神慰藉、心理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服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特殊困难老人适老化改造等机构、项目的有效运行和实施,有效充实了我市老年群体的精神健康服务内容。

 在未成年精神生活方面:我们一方面扎实推进“两中心一站一家”建设,设立市级未保机构1个、县级未保机构6个,县级未保机构覆盖率达到60%。设立镇(街)未保站132个,覆盖率达到94.9%。村(社区)儿童之家160个,覆盖率达到9.56%。积极组建学校社工、代理家长、儿童主任、社会组织、专家团队关爱服务“五支”队伍,选优配强镇(街道)儿童督导员293名、村(社区)儿童主任1749名,确保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另一方面结合安康实际,联合市中院、市检察院等14部门印发了《安康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联合市教体局、市财政局等五部门转发省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督导各部门、各县(区、市)认真抓落实、见成效。并积极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组织集中供养孤儿、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代表每年到安康开展参观研学活动,让未成年人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引导他们感悟祖国发展伟大成就、厚植家国情怀,打牢健康心理的思想道德基础;组织开展各级“检教同行 共护成长”检察开放日活动、“爱心妈妈”走进结对困境儿童等行动,全力在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方面提供贴心温暖的帮助。指导市未保中心深入乡镇,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活动,在学校举办讲座,为未成年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用实际行动助力未成年健康成长。

 缪晓红代表,您提出“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民政领域在一老一小这两个特别需要关心、关注和关爱的群体,持续发挥好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以及未成年人保护阵地、人员、机制建设和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关注对象的生活帮扶、心理健康监测和疏导等,不断提升广大老年人未成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对于您提出的其他方面建议市卫健委市教体局会给予相应回复 

感谢您对全市民政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恳请您对安康民政工作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安康市民政局

2024年615


复函
类别D

安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签发人:王 黎
安卫函〔2024〕101 号
对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 101 号建议的复函

缪晓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第10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我委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近年来,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印发《推进健康安康 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各县(市、区)、市直相关机构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加强青 少年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印发《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创新社 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建设试点工作,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在世界精神卫生日、中高考前夕、开学季等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宣传和心理辅导进校园等活动,增强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加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一是积极推进医教协作。卫健委牵头召开全市心理健康联席会,成立安康儿童成长心理健 康服务团队和心理咨询专家团,建立了精神卫生机构对学校的支持协作和区域包抓机制。对已发现的有重大心理安全隐患并已超 出学校工作或能力的学生,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指导家长 及时转介到综合医院专科或专科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并跟踪反馈、闭环管理;二是积极开展心理援助热线建设。我委印、转发 《心理援助热线技术指南(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全市心理援助热线建设。截至 2024 年5月底,我市共设立心理 援助热线2条,为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会公众提供及时、便捷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服务。2023 年至今,心理援助热线受理咨询1401件,开展心理咨询辅导2620人次,其中青少年来访咨询539人,占比20.57%,以12-18岁青少年多见,未发生咨询失访现象。主要问题包括考试焦虑、校园暴力、家庭变故、抑郁状态、网瘾或游戏成瘾、厌学等。 

    (二)推广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一是免费提供儿童心理行 为发育预警筛查。将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纳入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儿童心理发育、社交能力等方面进行初 步筛查评估。2022 年启动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落实中小学生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疾病防控策略;二是广泛开展宣 传教育。在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时间节点,部署全市宣传活动,发布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倡议,促进儿童青少年、家长掌握精 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在“健康安康”政务新媒体刊发相 关科普信息,利用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 识及自我心理调试技能,增强全社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 注;三是强化专业技术支撑。指导县(市、区)卫生健康部门与教体部门加强合作,遴选 100 名心理咨询专家走进学校,传播心 理健康知识,引导教师、学生学习掌握应对心理行为问题的方法;四是开展健康学校创建。2018年以来,卫健、教体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健康学校建设培训,确定健康学校建设规划,逐年逐校开展评估命名,并纳入对各级教体部门健康细胞建设考核内容, 全市已验收命名健康学校 450 所。 

    (三)建立社区心理服务中心。主动与政法委等部门共同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全市四级综治中心建立了2037个标准化心理咨询室,设立“安心在线”开展心理咨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群众和中小学生提供心理 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服务。 

    (四)加强心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一是加大考核培训。卫健委坚持对精神卫生工作实行半年和年度调研考核,2024年已完成宁陕县、岚皋县、石泉县、平利县和汉滨区精神卫生专项督导与轮训,规范医疗机构精神疾病预防干预、诊治康复服务行 为;二是强化补助扶持。用好卫生健康人才补助资金,加大开展 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力度,2020年以来累计培训转岗37人,占全市精神科医师的 33.04%。每年保障重大公共卫生精神卫生专 项经费超过 130 万元,用于精神卫生机构咨询服务、诊断复核及 健康教育等工作。

    (五)增加医院心理医生的编制。市卫健委大力推进精神专 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建设,市中心医院设置安康市精卫中 心,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开设了精神或心理咨询门诊,9县(市、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了精神(心理)科门诊,宁陕县精 神(心理)科门诊在建并于年底开诊,极大弥补县(市、区)级 精神(心理)科空白。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针对您提出的提案建议,下一步我委将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措施:

   (一)加强精神卫生(心理)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协调人社、财政等部门的协作支持,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含儿童青少年心理 专业技术人员招录引进、培训培养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专技人员参加精神卫生医师转岗培训,支持现有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参加儿童青少年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进修培训,加快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队伍建设。 

   (二)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依托现有资源,通过提高对精神卫生机构的经费补助,扶持县(市、区)公立医院开设精神卫生(心理)科门诊和病区,2024 年将实现各县(市、区)至少有一家公立医院设置精神卫生(心理)、儿童心理门诊。 

   (三)强化社会心理服务监督管理。市卫健委将精神卫生(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对县(市、区)卫生健康、健康扶贫、平安建设工作评价内容,推动符合条件的相关机构开展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并大力支持教体部门成立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等工作。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视支持! 

  

                                                                                                          安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 年 6 月 21 日

复函
类别B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签发人:屈晓红
安教体函〔2024〕293号
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01号建议的复函

缪晓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教体局始终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擦亮“德润安康”教育品牌的重要内容,以市政府印发《安康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行动方案》为根本遵循,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师资配备,深化教学研究,推动协同共育,2024年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现行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安康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的通知》,以市县两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学校心理辅导室为支撑,持续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指导各中小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和评奖创优标准,重点压实学校校长、心理健康教育副校长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工作领导机构,带动全校教职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好发展。

(二)加强师资配备,提升能力素养。通过培训、引进、激励等途径,推动全市中小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师799名(其中专职108名、兼职691名),已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注册等级证的教师231名(其中二级125名,三级106名)。遴选5具备二级培训能力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参加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励耕计划线下培训,20教师参加线上培训。组织开展全市“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暨心理健康教师主题培训活动,遴选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专兼职教师等100人参训,切实提升教师自我调节、课程设计、认识量表、档案管理的能力与素养。

(三)加强课程管理,深化教学研究。认真落实国家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2024年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统筹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严格落实两周1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保障做到计划、课时、教师、教材、评价、活动“六落实”。指导市教研室、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印发《安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城乡教师研修共同体实施方案》,建立市级工作室、县区工作坊、学校工作站或教研组三级联动的心理健康研修体系,积极开展理论共修、问题共研、课堂共磨、实践共促活动深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整体提升教师心育能力。

(四)加强五育融合,突出心育成效。坚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五育全过程,践行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的教育理念。全面深化“课堂革命 安康行动”,积极举办安康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与设计案例及学生优秀作业成果评选活动等,有效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和作业负担,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精心组织实施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广泛开展专题培训、实践教育、主题宣讲等,科学策划多元化娱乐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五)加强阵地建设,优化教育环境。严格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要求,以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学校心理辅导室规范化建设、全方位达标,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中小学心理辅导室480个。指导学校合理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值班,确保心理辅导室按时开放,并公开心理咨询热线号码和邮箱,坚持面向师生开展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积极有效做好心理疏导。全力推进心理健康“七个一”活动,重点关心关爱贫困、留守、残疾等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动静结合”健全校园心理健康筛查预警机制和学生重大生理、心理疾病报告制度,确保“一生一案”规范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六)加强校家社协同,营造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精神,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展示活动的重点内容进行素材征集和展板设计。不断健全“进校园”活动审核管理机制,落实学校“凡进必审”主体责任,积极与团委、妇联等部门携手合作,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引导家长端正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培育良好家风,关注自身和子女心理健康,依法履行监护责任,培养子女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

二、计划采纳的建议和工作计划

如您所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关乎社会发展和祖国未来,是衡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为进一步加强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采纳您的如下建议:一是联合专业机构,为家长提供免费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二是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家校联动”抓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加强心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扩充专业队伍,为学校和社区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

为做好贯彻落实,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一是加大家庭教育指导,加快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学校把好“进校园”审核关口,在团委、妇联等部门之外,筛选专业、优质的心理团队为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帮助家长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情绪管理方法,更好促进家庭教育。二是结合多元沟通模式,不断拉近亲子关系。鼓励学校及时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电话、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家访活动,引导家长提升对孩子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的关注度;合理利用家长返乡时间,开展各类亲子活动,不断拉近留守儿童家庭亲子关系。三是持续开展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养。以本年度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专题培训活动为基础,结合我市教学实际制定多元化专项培训计划,不断充实培训主题,扩大培训覆盖面和辐射面,提升全市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教师乃至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总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学校教育、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以学校教育为抓手,深入实施“大摸底、大筛查、大家访、大关爱”四大教育行动,同时借助本年度将要举办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展示活动,加强与民政、医疗等部门的紧密配合,进一步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形成关心关爱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安康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