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关于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助力区域粮食安全的建议 | ||||||
编号 | 5 | 领衔代表 | 乔永信 | 办理部门 | 市农业农村局 | 办理状态 | 已办结 |
签发人 | 市政府督查室 | 签发日期 | 2024-02-20 | 发布日期 | 2024-02-20 | 类别 | B |
正文 |
关于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助力区域粮食安全的建议
马铃薯是安康市第三大粮食作物,也是城乡居民的重要蔬菜,具有耐脊抗灾、高产稳产、粮菜饲兼用、营养丰富等优点,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农业产业。近年来,安康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总产量、商品率、经济收入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形成了多渠道、多层面的产业格局,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增效做出了贡献。全市种植面积76.4万亩,占粮食总面积的23.1%,次于玉米;单产749.4公斤/亩,商品薯率54.6%,亩产值814元。中高山区种植面积占粮食面积70%以上,是主要的口粮。 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脱毒种薯推广迟缓、自留种问题严重。脱毒种薯是解决马铃薯退化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的重大举措。但由于安康市马铃薯产业链条不完善,很少有企业参与马铃薯种薯生产,种薯标准化程度低,品种纯度、染病株率有些基地还未达到质量标准,造成单产水平低。二是品种更新慢,布局不合理。虽然安康市农科院近年育出了秦芋系列号马铃薯品种,这些新品种通常更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并且具有更好的抗病虫害能力。但推广应用滞后,品种结构单一,缺乏科学布局,脱毒种薯研究方面,经费不足,设备欠完善,每年所培育生产的脱毒种薯质量、数量难以保证良种繁殖基地的需求。三是种植方式落后,商品薯率低。安康地区土层薄,又习惯于平作,种植技术和机械化水平低,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影响产量和质量。小薯、绿皮薯、烂薯多,商品率低,种植效益差。四是马铃薯产业链短、效益低。目前我市马铃薯产业链相对较短,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存在诸多不足,限制了产业发展。 建议:1、加强品种创新,提高品质水平。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的关键是推广优良新品种。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开展新品种选育及栽培研究,在不同生态区域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宜不同区域种植的优良品种。2、规范种薯生产,保障种薯供应。品种是增产的基础,脱毒是保种措施。品种有地域性,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产量表现不同,因而必须在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基础上脱毒,才能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要在安康不同生态区域设点开展脱毒种薯应用效果试验示范,规范并加大种薯基地建,确保有效供给。3、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技术水平。要加大马铃薯科研投入,加强马铃薯栽培、加工、贮藏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开发适合当地生产和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要完善马铃薯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要加强马铃薯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马铃薯科技创新和服务的能力。4、完善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要加快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进入马铃薯加工领域,提高加工技术和设备水平,拓展加工产品种类,提高产品档次和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要加强马铃薯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加强信息收集和发布,提高市场预测和调控能力,稳定市场价格和农民收益。要加强马铃薯产业的组织化和协作化,促进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的有效对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马铃薯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