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建议公开 > 正文
关于加快改善粮油生产基础设施条件确保粮食安全的建议
名称 关于加快改善粮油生产基础设施条件确保粮食安全的建议
编号 86 领衔代表 汪德义 办理部门 市农业农村局 办理状态 待评价
签发人 市政府督查室 签发日期 发布日期 2024-02-21 类别 B
正文

关于加快改善粮油生产基础设施条件确保粮食安全的建议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中、省、市对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粮食生产、统筹利用撂荒地、禁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等工作空前重视,进行了一系列安排部署,要求我们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千方百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效益,全力保障粮食供给。目前我市在粮食生产推进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土地零碎、立地条件差,田块小、坡度大的田块比例极高,多数田块不适机械耕种,特别是丘陵山区,耕地机械化综合利用率极低,农户种植成本高,影响农户或主体流转土地开展粮食适度经营;以汉滨为例,根据国土三调数据全区目前耕地面积为65.7万亩,其中水田6.1万亩、水浇地0.6万亩、旱坡地59.0万亩,耕地面积严重不足,且水浇地仅占耕地面积的0.9%,其中耕地中位于2度以内占总耕地5.4%,2-6度占4.5%,6-15度占25.2%,15-25度占39.3%,25度以上占总耕地25.5%。耕地存在质量不高、地块零碎不集中、坡度大不利于机械耕作等矛盾突出,可灌溉地块极少,作物需水基本靠降雨,靠天吃饭现象突出。二是目前农机补贴存在补贴标准偏低,以及补贴目录中适合丘陵山区中小型机械较少,不利于丘陵山区开展机械化生产。是耕地灌溉条件较差,坡地灌溉条件极差,水浇地及可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1%,抵御旱灾能力差,只能靠天吃饭。是高标准农田亩投资低,建设标准不高2023年前高标准农田中省市区总投资为1500元/亩,2024年高标准农田中省市区总投资提高到3000元/亩,此标准如在平原地区基本够用,但安康基本为丘陵山地,坡度大、地块零散,如按标准建设,实际投资需每亩5000-6000元,导致建设后耕地与宜机化、可灌溉要求偏离大,仍然不能保证旱涝保收,有些田块建成后,严重破坏耕作层,造成地力下降,产量还不如建设前原田块,导致二次撂荒风险极大

 

农业部门一是要充分利用整合资金及巩固衔接资金加大市、县两级补贴标准,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标准,使高标农田真正实现“小变大、坡改梯、旱改水、宜机化”要求,建成一块,利用一块,坚决杜绝二次撂荒现象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农田基础设施方面重大建设项目,尽快改善和恢复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宜机化改造和灌溉设施建设是降低粮油生产成本和提高粮油单产最重要的措施,否则降低粮油生产成本和提高粮油单产就是一空话,就会严重影响农户种粮积极性三是建议农业部门制定农机补贴政策时,要将适合丘陵山区中小型机械全部列入补贴范围,并将补贴标准提高到购置金额的50%以上。在省级部门末调整补贴范围前,可先利用整合资金和巩固衔接资金实施。

复函
类别B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签发人:徐杰
安农函〔2024〕151号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对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86号建议的答复

对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86

建议的复函

 

汪德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改善粮油生产基础设施条件确保粮食安全的建议》(第8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积极履行抓粮食生产保粮食安全主责主业,聚焦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目标,深入实施两藏战略,持续加大粮食生产投入,有效促进全市粮食增产、粮农增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提升。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333.12万亩、产量74.01万吨。我局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确保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龙头工程,大力实施宜机化改造、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18.18万亩;开展耕地撂荒统筹利用复耕复种5.2万亩;实施农机补贴资金377.638万元,申请补贴机具6819台(套),受益农户5713户,带动农户购机总价2643.45万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41.5%,郑时平、胡洪申入选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单。目前,全市上下正奋力抓好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撂荒地治理以及农业灾害防范等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二、采取的措施

针对我市耕地条件差、农机补贴低、耕地灌溉条件差、高标准农田投资低等现状和难题,我局通过实地调研,聚焦粮食生产重要环节,制定出台了《安康市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十条措施》《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方案》,打出一套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组合拳”。

一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基础。以县为单位科学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市级按年度统筹安排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务,优先安排粮食主产县、粮食规模化经营核心区,整村整区域整流域推进实施。今年,我局印发了《关于下达2024年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全市农田建设任务4.98万亩(新增建设3.98万亩、改造提升1万亩)。在编制实施方案时,优先解决水源问题的“水中旱”“水边旱”问题,鼓励整村、整镇推进。按照亩均投资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同时确保前期明确参建的社会资本足额投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措施覆盖面积达到年度任务量的90%以上,新建项目耕地地力等级提升原则上不低于0.5个等级。

二是强化农机应用提效益。围绕市域粮食生产山地化需要,鼓励和支持农机推广单位、农机经营企业或农机合作社联合域内外企业或高校开展靶向攻关,加大小型山地机械、专用复合种植机械研究,优化农机补贴机具结构,加大适宜本地的中小型机械使用推广。突出水稻集中育苗、机械化插秧、稻油一体化、小麦和玉米机播机收以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重点作物、重点环节,探索农机服务新模式,提升机械化应用水平。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农业部门制定农机补贴政策时,要将适合丘陵山区中小型机械全部列入补贴范围,并将补贴标准提高到购置金额的50%以上。在省级部门未调整补贴范围前,可先利用整合资金和巩固衔接资金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目录机具种类范围是由农业农村部确定,且目前目录范围已经包含了大部分丘陵山区适用农机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的通知(农办机〔2024〕3号)中明确规定“补贴资金不能满足兑付需求的省份,不得提高补贴额测算比例,各省以及所属市、县、区、旗、团场、农场均不得实施累加补贴”。故暂无法采纳。

三是加大粮油产业政策扶持。大力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建设等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支持,整合绿色高质高效和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及社会化服务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粮食生产;农机补贴资金要优先保障粮食生产大县、大镇加快装备能力提升。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粮食生产。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和各县(市、区)政府加大相关方面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市本级和各县(市、区)用于支持粮食生产的资金额度不得低于上年。对于联农带农机制健全、效果良好的富硒粮油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可安排财政巩固衔接资金予以支持。截至目前,我市已争取粮油绿色高效提单产资金728万元。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加强与各级各部门沟通,加大粮油生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合力抓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