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建议公开 > 正文
关于建立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协调联动机制的建议
名称 关于建立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协调联动机制的建议
编号 161 领衔代表 杨平 办理部门 市人社局 办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市政府督查室 签发日期 发布日期 2024-02-21 类别 B
正文

关于建立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协调联动机制

的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质量就业是创业的基础。多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在就业培训、平台搭建、信息服务、资金扶持等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但同时,我市劳动力就业创业质量不高的问题还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一是人岗对接不够及时精准,“用工荒”与“就业难”相互交织;二是就业创业人员素质提升和教育引导不够,就业创业水平总体不高;三是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不够精细,就业创业的持续性不强;四是各级和相关单位条块分割、力量分散,没有形成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工作的联动效应。就业创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相关方面紧密协作、形成合力,而不只是人社部门一家之事。

建议建立全市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协调联动机制。

1、人社部门牵头,提出并建立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协调联动机制,把各级和具有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相关职责的单位联接起来,作用发挥出来。

2、充分发挥镇(办)、村(社区)两级与城乡劳动力距离近、联系紧的优势,夯实掌握劳动力动态情况、精准对接政策信息、加强教育引导等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的坚实基础。

3、整合各级发改、教育、农业、林业、水利、住建、工信、招商、商务、文旅以及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单位的政策支持力量,形成全市就业创业工作“一盘棋”。

4、常态化实行信息共享,打破区域和行业就业和创业信息“壁垒”。定期开展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分析就业创业形势,查找存在问题,研究对策措施。

5、科学制定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的目标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和相关单位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工作的职责任务,实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奖优罚劣,激发干劲。


复函
类别B

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签发人:王龙军
安人社函〔2024〕299 号
对市人大五届五次会议第 161 号建议的复函

杨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协调联动机制的建 议》(第 161 号)收悉,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组织局就业促进 科和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中层以科级干部进行了认真学习,现结 合我局职责答复如下:

一、就业创业协调联动机制设立情况 目前,我市就业创业协调联动机制主要有 3 个,分别是:安 康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安康市加快发展“归雁经济”工作领导 小组、安康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 组稳岗就业有效衔接工作组。 (一)安康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对 58 个议事协调机构和 14 个临时议事协调机构进行精简调整的通 知》(安政办函〔2019〕185 号)成立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市 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办联系常务方面工作的领 导、市人社局局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组 成。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 市政府关于就业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全市就业工作, 研究解决就业工作重大问题;研究审议拟出台的就业工作相关政 策,部署实施就业工作改革创新事项;督促检查全市就业工作有 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交流推广经验;完成市委、 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安康市加快发展“归雁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市委、 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归雁经济”的指导意见》(安发〔2022〕 2 号)成立市加快发展“归雁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 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主要负责研究审议发展“归雁经济”相关政策,统筹协调解决发展归雁经济重大问题;负责分解任务清单、 制定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抓好综合协调、组织实施等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结合职能职责,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 施,整合集成项目资金,全力推动发展“归雁经济”工作取得实 效。 (三)安康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 导小组稳岗就业有效衔接工作组。市委、市政府《关于成立巩固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 的通知》(安字〔2021〕70 号)成立稳岗就业有效衔接工作组,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市人社局为牵头单位,相关部 门为成员单位。主要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农村居民劳动就业有效衔 接工作,研究制定农村居民就业计划,创新农民培训形式,加大 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 业渠道。落实好劳务输出、公益岗位、扶贫基地、社区工厂等就 业优惠政策,促进农村群众充分就业,兜住脱贫群众稳岗就业工 作底线。

二、全市就业创业工作落实情况 去年以来,市县区人社部门围绕打造“幸福就业”安康样板 目标,认真履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职责,会同成员单位坚决 扛起稳就业政治责任,持续落实惠企稳岗扩就业政策,全力以赴 促进就业创业。 (一)2023 年就业创业主要工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1973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8329 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2873 人。全 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640537 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 管理系统已登记 2023 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5559 人,实现就 业 5169 人,就业率为 93%。全市征集就业见习岗位 4664 个,组 织上岗参加就业见习 1738 人。全市开展各类招聘活动 495 场次, 累计征集市内外就业岗位 28.1 万个,达成就业意向 4.9 万人, 帮扶重点产业重点企业 1078 家(个),实现招工 7476 人。全市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260 笔 8.82 亿元,扶持创业 1780 人,带动 就业 7808 人。全市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40527 人次,技能型 人才认定 10027 人,获证 8099 人。安康市成功入选全国公共就 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名单,获批 2023 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提升示范项目,新增中央财政资金 1 亿元。 (二)2023 年就业帮扶主要工作。全市脱贫人口务工 379934 人,组织脱贫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18103 人,苏陕协作脱贫 劳动力转移就业4694人,易地搬迁社区脱贫人口务工148057人, 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就业 42236 人,正常生产经营且带动脱 贫劳动力就业的新社区工厂 937 家,吸纳脱贫人口就业 9680 人, 发放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 18.4 万人 8324 万元,全市就业帮 扶目标任务全面高质量完成。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现场会在安 康召开;安康发展“归雁经济”促就业稳增收经验做法入选全国 巩固衔接典型案例;“乐业促安居”工作经验在全国易地搬迁后 续扶持工作现场会上作交流推广;“紫阳修脚师”、“旬阳建工” 劳务品牌跻身全国 30 个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之列;紫阳县“撬 动劳务品牌链式效应”入选人社部人社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品牌建 设行动典型案例;岚皋县创新实施“12345”工作模式以高质量 服务助力高质量就业经验在人社部官方平台刊发;市人社局、汉 滨区、紫阳县、白河县人社局等 4 家单位被安康市委、市政府评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先进集体。 (三)2024年元至5月主要工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为11688 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为 4175 人,就困人员实现就业为 1273 人, 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627593 人。开展各类招聘活动 251 场 次,提供就业岗位 20.7 万个,初步达成就业意愿 2.79 万人,帮 助 608 家本地重点企业解决用工 5271 人。开展职业技能(创业) 培训 10782 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培训 3722 人、城镇登记失业人 员(就业困难)227 人,职业技能登记评价取证 3344 人,其中 高技能人才评价取证311人。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4笔40673 万元,其中向个人发放贷款 257 笔 4923 万元、小微企业发放 107 笔 35750 万元,扶持创业人员 506 人,带动就业 2652 人。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全市就 业创业协调联动机制的科学指导和全市人社干部的努力付出。总 结工作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认真贯彻落实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 总体部署,提请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 支持稳岗扩容提质惠民生的通知》(安政办发〔2023〕17 号), 牵头印发了《2023 年安康市就业工作任务的通知》《关于认真 做好稳就业促经济稳增长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 创业的实施意见》《2023 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十 大行动”计划》和《2023 年全市就业创业十大行动》等一系列 政策措施和就业创业工作目标,加大稳岗扩岗和资金扶持,千方 百计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保 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二是夯实就业服务基础。坚持“统筹城乡、整合资源、完善 体系、夯实基础、规范服务、整体推进”原则,建成 13 个标准 化就业服务中心,139 个镇级就业服务站、98 个搬迁社区就业服 务窗口、163 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 1388 个村劳务服务公司立 体服务网络。同时大力推广“秦云就业”“安康智慧人社”等网 上服务平台,“安康智慧人社”注册用户超过 60 万人,全方位 公共就业服务格局进一步提升。大力开展“春风行动”“百日千 万招聘专项行动”“人才夜市”“直播带岗”“民营企业招工引 才座谈会”等就业服务活动,积极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搭建多样 化交流平台。 三是精准帮扶保障就业。强化帮扶力量,完善帮扶机制,做 好重点群体帮扶、防返贫监测预警、公益性岗位兜底等各项工作。 围绕就业重点群体,完善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法,大力开展“送 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等就业援助活动。落实预警防 返贫就业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失业状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常态化开展“零就业”家庭动 态清零行动。针对“无法离家、无业可扶、无稳定收入”的就业 困难群众,整合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就业补贴资金,有计划 开发设施维护、物业保洁、信息采集等公益性岗位。 四是发挥就业资金绩效。积极发挥就业补助资金“杠杆”撬 动作用,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就业补助资金使用监管 工作的通知》,保障就业政策落实和资金安全运行。一方面加强 与省市财政部门汇报衔接,加大对中省就业补助资金的争取力 度,全力确保就业补助资金总量稳中有增;另一方面根据各县 (市、区)就业服务人口总量、目标任务完成进度、帮扶活动成 效等情况,合理确定资金分配比例,科学提出分配方案,统筹兼 顾“切好蛋糕”,最大限度发挥就业资金绩效。 五是扶持创业带动就业。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 展“归雁经济”的意见精神,统筹各类园区、特色产业、招商引 资等资源,跟进要素保障,强化平台承载,推动人才回归、企业 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乡。全国返乡入乡创业现场交流会在我 市成功举办,高规格举办 2024 年“归雁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 大会,评比表彰返乡创业优秀企业 20 家、返乡就业示范标兵 12 人。累计创建各类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 80 个,在孵企 业实体 1868 家,吸纳就业 1.16 万人,返乡入乡创业累计超过 5 万人,创业经济实体 4.5 万个,带动就地就近就业 10 万余人。 安康市发展“归雁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案例入选“2023 年度中国地方就业创新事件”。 六是狠抓工厂提质增效。印发《中国毛绒玩具产业新都建设 2024—2026 年行动方案》《2024 年新社区工厂和毛绒玩具产业 稳量提质行动计划》,坚持把新社区工厂作为稳就业保就业的“一 号工程”,持续推动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以提质增效、破难 补短为重点,创新“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发展模式, 牢牢守住全市 1000 家以上新社区工厂和 100 户以上安置社区新 社区工厂全覆盖发展成果,统筹解决好用工、用房、物流、人才 等问题,更好满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需求,截至目前,全市正常 生产经营的新社区工厂 1011 家(点),吸纳就业 38028 人,其中 脱贫人口 9217 人,全市累计建成毛绒玩具(织袜)企业共计 810 家(点),吸纳就业 19367 人,其中脱贫人口 4305 人。 三、持之以恒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创业工作 结合您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发 展的优先目标,将就业指标作为宏观政策调整的重要考量,提升 重大投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优先发展吸 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企业。继续健全财税、金融、区域、 产业、科技等与就业政策协同,扩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银发 经济等就业空间,创造更多新岗位。充分挖掘文旅、餐饮、汽车、 信息等消费领域就业岗位。2024 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2.2 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6200 人、困难人员再就业 2600 人,城镇调查失 业率 5.5%以内。 二是优化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强化政策支持就业导向,谨慎 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研究出台我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 见,加快构建部门协同、系统联动、服务精准、管理科学的高质 量充分就业工作机制。完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社会 保障等支持体系,释放政策促就业红利。调整优化就业补助资金 管理办法,加强财政就业补助资金直达管理,加强资金监管。加 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推动各项政策落实。 三是鼓励扶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借智借力秦创原创新驱动 平台,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加快培育高能级科创孵化平台。 开展创新创业生态优化行动,落实好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 造业发展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持续支持县域工业集中区和小微企 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开展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加大创业担 保贷款对农民工、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支持力度。积极组织参 加“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深化“秦青优惠贷”青年创业金 融帮扶项目。 四是推动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依托新产业新业态新 商业模式,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就业需求,鼓励劳动者通过互联网 平台实现灵活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发挥行业主管 部门作用,加强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用工的统计监测、管理监督和 服务保障。探索超龄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实施快递行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推动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和相关指引指南落实。加强新就 业形态劳动纠纷调解工作。 五是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强化支持青年就业政 策供给,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实施 2024 届高校毕业 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提 前做好离校前后信息衔接,完善毕业生数据共享共用,全面落实 未就业毕业生“1131”实名服务。合理确定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招 聘规模。加大“三支一扶”“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 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实施力度。统筹做好社会组织、科研 助理、县以下医疗机构定向、村医专项等招聘计划。落实相关支 持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公开招聘。拓展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六是支持农村劳动力和脱贫人口就业创业。提升外出务工组 织化程度,健全苏陕劳务协作机制。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加 强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县域就业承载力。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 力度。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优化返乡创业发展环境落实创业扶 持政策。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持续发挥兜底保障作用。深 入实施劳务品牌培育工程。分类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 术培训,提高参加培训人员持证率。组织实施人社帮扶专项行动, 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帮扶政 策。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全年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在 37.99 万人以上。 七是统筹做好其他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 扶,优化失业登记、失业保险服务平台功能,对符合条件的失业 人员及时兑现失业保险待遇,按规定提供社会救助帮扶。及时将 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健全优先服务、分类帮扶、动 态管理的日常援助机制,开展就业援助月等集中援助活动,切实 保障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基本生活。落细落实惠残助残政策措 施,开展多样化培训,做好困难残疾人就业帮扶,促进盲人按摩 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持续优化妇 女创业就业政策、资源、环境,激发巾帼就业、创业、兴业活力。 做好退捕渔民、戒毒康复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工 作。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我们将把准形势 任务,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努力做足“就 业文章”,答好“民生答卷”。以上答复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