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对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92号
建议的答复函
危成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9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关注关心。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也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必要条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我们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若干措施》,充分利用村集体地理区位优势、资源禀赋,选择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一)赋权活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持续巩固。为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我们认真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准入主体资格,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初始成员规范性审查,持续做好成员身份查重确认工作。坚持在“赋权活能”上做文章,紧抓机遇,不断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畅通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渠道,加快探索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有偿退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等改革试验。高度重视集体经济发展风险防控,及时排查防范集体入股经营主体风险,建立工商资本流转土地分级审批制度,强化土地承包和流转调解仲裁体系建设,防范集体经济风险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全市1781个涉改村均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赋码登记程序,并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夯实监管责任,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成效明显。我们紧盯资产资源、债权债务管控、工程项目管理、集体经济审计等关键环节,精准识别管理漏洞和廉洁风险,通过排查清理一批、严肃查处一批、规范指导一批、示范引领一批,切实整治农村集体资产流失行为,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管好农村集体“三资”。与市农商银行合作,打造安康市农村综合产权管理平台,全市178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面启用“银农直连”支付结算系统,实现了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2023年底全市“银农直连”系统申请16227笔11.5亿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及时出台了《安康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银农直连”资金结算实施细则(试行)》,落实了集体资金收支无缝隙联批联审、全过程民主理财、无盲区阳光公开、不定期监督检查,做到村集体资金流动闭环管理,在全省起到了表率作用。
(三)聚力削薄培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我市各级各部门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消薄”,聚力“培强”,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县、镇主责、村级主体,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采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多层次多渠道方式,创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到2023年底全市178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益3.17亿元,其中经营性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达1581个,5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165个,村平均经营性收益19.03万元。
二、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
(一)资源禀赋影响发展极不平衡。我市不同集体经济组织资源、资产、资金差异极大,资源禀赋差异导致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集体经济组织资源禀赋好,区位优势明显,集体经济就发展快,无优势资源、无优势产业,集体经营性资产少“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就持续不前,发展缓慢。2023年底全市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165个,其中收益100万元以上有16个村,但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益不到10万元的村也有148个。如何消除资源禀赋差异产生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亟待解决。
(二)发展模式单一导致经营收入不高。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普遍不宽,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资金投资其他经营主体或出租固定资产,通过固定分红增加集体收益,收益普遍不高,难以支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少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展产业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但产业发展高度聚焦某一产业,一旦该产业发生经营风险或市场风险,将导致集体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不利于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引导集体经济组织走多元化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调研走访发现高达60%的城郊村都只依靠单一产业,发展村集体经,单一产业经营收益贡献率高达80%。
(三)经营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进入深水区,违约合同整改难度大,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涉及违约合同4701份,其中无法按期分红或付租合同615份、资产价值1.71亿元,到期无法收回本金合同609份、资产价值1.52亿元;监管长效机制尚不健全,镇村监管有缺失,资金类合同隐患大,扶贫、衔接资金合同大部分为移交清单,没有明确为格式合同,苏陕协作资金类合同存在权属不清、管护责任不清等问题。
(四)集体经济组织懂经营的人才缺乏。受工资水平,思想意识影响,懂经营、善管理、精法务的人才不愿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就业,导致城郊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财务、法务等专业人才奇缺,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另一方面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不善于经营管理,加之现有的村两委负责人多数忙于应付日常事务,缺乏精力和能力带头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五)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缺乏。尽管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较大潜力和发展优势,也有好的发展项目,但资金缺乏导致城郊村优势难以发挥,项目难以实施,影响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我市大多数城郊村资金缺乏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方面长期不重视集体发展,本身积累不足,拿不出更多资金发展集体经济,另一方面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身份不明确,金融借贷难,缺乏启动和运营资金,导致好的发展项目难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缓。
三、下一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主要工作措施
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我们将加强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氛围,尽快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存在问题,促进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2023年市委农办印发《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工作措施、组织保障等三个方面促进我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强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动力。面对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我们进一步统筹用好中央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苏(津)陕协作资金、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新型农村经济体经济发展壮大。在实施好既有项目的同时,完成2024年中央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申报,申报项目涉及5县(市、区)75个村(社区),项目扶持资金5250万元。
(二)强制度机制建设,提升经营风险防范。我们从制度管理入手,化解和防患集体经济经营风险,及时印发《安康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绩效评估办法(试行)》和出台《安康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银农直连”资金结算实施细则(试行)》,建立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结果导向,加大质量效益考核权重,确保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防患集体经济经营风险。全市1781个村集体开通启用“银农直连”,集体经济组织实现“非现金”结算,2023年“银农直连”成功交易16227笔,11.5亿。
(三)积极创新发展思路,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面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单一问题,我们召开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座谈会,集思广益,研讨发展模式,争取走出单一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融合发展,力推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模式,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和服务带动能力。探索推广平利县乡建公司通过集体经济入股、承担各类乡村建设项目增加集体收益和汉阴县国企带镇村发展集体经济“433”模式等好的典型经验,进一步拓宽发展路径,实现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
(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感。如何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紧密镶嵌在集体经济发展中,更大让成员享受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始终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面对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成员利益联结不紧密问题,我们采取在产业发展方向、项目支持类型、集体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集体组织成员参与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分散经营、从事劳务、发展订单农产品等方式增强利益联结机制,增加收入,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五)逐步建立激励机制,为集体经济发展聚集人才。认真落实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若干措施》要求,逐步建立集体经济奖励激励机制,实行村干部绩效报酬与集体经济发展效益挂钩,同时鼓励县(市、区)党委、政府采取财政奖励、社保补贴、生活补助等方式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激励。积极探索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聘请职业经理人专职负责村集体的生产管理和市场经营,解决“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问题,打通市场运作命脉,撬动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和经营管理进党校(行政学院),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和经营管理作为县乡党政负责人和乡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政策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