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93号
建议的答复函
马亮代表:
您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大和美乡村建设的建议》(第19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出的宝贵建议。
一、和美乡村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乡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专门部署。从美丽乡村到乡村建设行动再到和美乡村,一脉相承、内涵不断扩展,顺应了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部署,体现了党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认识深化、目标提升和实践升华。
二、当年完成的工作及推进措施
近年来,我市认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系统思维、统筹谋划、高位推动,率先在全省启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于2023年1月印发了《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方案》,在全市确定了73个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村,其中平利县6个市级试点村(城关镇龙头村、长安镇高峰村、老县镇蒋家坪村、三阳镇牛角坝村、大贵镇儒林堡村、广佛镇塘坊村),县级同步确定了一批县级试点村。经过一年多以来的积极探索,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取得实效。一是乡村规划有序推进。坚持“随形就势、就地取材、彰显文化、回归自然”理念,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落地实施。全市1603个村(不含城镇和农村社区)完成了村庄规划分类,其中379个村编制完成“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同时将2023-2024年度创建的省级示范村全部纳入村庄规划编制范围,进一步强化乡村空间规划和风貌管控。二是乡村产业不断壮大。以助农增收为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培育出蒋家坪茶叶、宏大猕猴桃等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市1581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超过10万元,占比达88.8%。三是村庄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巩固“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成果,推动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延伸。全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79%,自然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达93.8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22%。四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实施乡村建设项目2596个,有效提升了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和乡风建设文明度。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提等升级农村公路近2000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85%以上,农村道路通畅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农村光纤网络、4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5G信号覆盖率达到82%以上,邮政、顺丰、京东快递服务进村率100%。五是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大力推动城镇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向农村下沉,持续提升农村养老、助残、托幼、社保、救助等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广汉阴“1522”医共体模式,10县(市、区)17个紧密型医共体组建运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就地就近入学。六是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农村移风易俗和新民风建设不断深化,崇德向上幸福安康“五大工程”加快建设,“三沿五区”等重点区域违规坟墓排查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务实管用治理方式,汉阴“321”、旬阳“说论亮”等基层治理模式全省推广,创建省级以上乡村治理示范镇6个、示范村17个,市级以上文明村204个。
三、当年推动的工作及推进措施
2023年1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动方案(2023-2027)》,按照文件要求,我市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接续推进“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一是高位推动,精心谋划抓落实。根据省上方案,立足安康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地域文化和田园风光,制定印发《关于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幸福安康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同步制定县级实施方案,进一步贴合实际,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细化工作措施,完善支持政策,夯实部门责任,强化工作保障。同时成立了安康市“千万工程”推进工作专班。2023年12月召开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进一步统一了全市上下思想共识,总结了先进经验,推动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水平、上台阶。二是统筹考虑,强化指导抓申报。按照省厅安排,年初已申报了一批“千万工程”示范村,2024年度“千万工程”示范村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加强指导各县(市、区)统筹考虑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省级重点帮扶村、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文明村等各类村创建,集中力量推进“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建成一批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是高效协同,精准发力抓建设。统筹推进“千万工程”组织实施,保障各项指标任务落地见效,根据陕西省“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标准制定印发《“千万工程”示范建设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和县(市、区)建设职责。召开全市“千万工程”暨乡村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制定印发《安康市2024年“千万工程”暨乡村建设行动任务清单》,进一步落实落细乡村建设年度任务,确保“千万工程”建设有形可抓,有效推动2024年“千万工程”建设落地见效。
四、计划采纳的建议及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投入保障。全省每年统筹不少于20亿元资金,对“千万工程”示范村进行支持。省级财政将对通过验收认定的陕西“千万工程”示范村,按照每村100万元标准予以奖补。市县级政府加大中央和省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等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市级财政每年统筹相关资金,对达到建设标准的行政村,根据建设进展、投入情况、管护成效等予以一定奖补。县级财政整合相关资金,统筹支持省级示范村建设。同时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农民筹资投劳等,集中投入支持“千万工程”。二是加强用地保障。加强年度新增用地计划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规模的统筹安排,各县(市、区)在编制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可在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主要用于新兴类、示范类产业用地。三是加强人才支撑。深入实施“耕耘者”人才振兴和“头雁”项目人才培育计划,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深入挖掘培育加强“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等乡土人才,加强引进培养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和农业农村科技等各类实用人才。用好苏陕协作、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机制,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群团组织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作用,引导专家学者、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为“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凝聚强大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建设任务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