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关于加快全市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 ||||||
编号 | 135 | 领衔代表 | 王佩 | 办理部门 | 市文旅广电局 | 办理状态 | 待评价 |
签发人 | 市政府督查室 | 签发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4-02-21 | 类别 | C | |
正文 |
关于加快全市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生态旅游作为我市确定的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市委、市政府于2022年出台《关于加快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三年打基础、五年有突破、十年见成效”目标思路,聚力打造千亿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全市建设1000个生态旅游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元,产值达到1000亿元,旅游接待达到5000万人次,努力打造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康养度假胜地,使生态旅游产业成为安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随着全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现状,部分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一是缺乏统筹,合力不强。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外部经济性明显的产业,单纯依靠市场难以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由政府来统筹规划并引导发展。我市成立了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出台了多部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性文件,对发展我市旅游产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各县区在景区建设、市场培育、对外宣传等各个环节中,缺乏全市旅游统筹发展的统一的对外宣传的措施,导致景点呈现规模小、设施不全、服务差、接待水平低等弱点。同时,在重点旅游时段,各县区为了博取流量,争先效仿抄袭其他地方各类文旅活动,导致同质化恶性竞争严重。 二是品牌不响,优势不强。生态旅游产业作为安康的主要产业,景区景点的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各县区景区创建和文旅活动虽然呈“遍地开花”之势,但总体上“小而散”,缺乏像“西安大唐不夜城”“重庆洪崖洞”“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不少景点虽是远离繁华都市的“天然氧吧”,却“养在深闺人未识”。 三是产品单一,服务不优。近年来,全国游客更注重体验,“贵州村超”“淄博烧烤”火遍全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要赢得游客的青睐,一是要有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更要有全社会广泛参与为游客提供贴心的服务。我市目前已创建了16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7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但是,旅游产品都分布在各县区,大都都以自然观光型旅游为主,基础设施落后,配套服务设施严重不足,产业链条短,业态较为单一,体验性产品供给不足,很难形成流量热点。 建议:一是明确功能定位,着力顶层设计。市文旅广电局应从资源和市场着手,按照“全市生态旅游发展一盘棋”的思路统筹制定相应发展目标,明确安康生态旅游发展方向、重点产品、目标任务以及责任单位。整合各县区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统一进行包装打造,让各县区亮点产品都成为安康旅游的名片,坚决杜绝同质化恶性竞争。 二是打造公用品牌,加大对外宣传。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建议,并结合当前国内旅游新特点和新方向,推出适合安康生态旅游发展的区域公用品牌,并出台相关决定统一全市宣传口径,保护并共同打造这一安康旅游公用品牌。 三是强化互联互通,打造精品线路。市级相关部门应将各县区优势文旅资源整合成不同类别的多条安康旅游精品线路,通过到重点城市推广、自媒体宣传、出台旅游优惠政策、开展各类文旅活动等多种方式吸引客流来安旅游,各县区做好本辖区的地接和文旅活动开展,尽可能提升了游客的体验便利性和舒适度,激发了全市生态旅游在全国全省的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