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县镇人大 > 镇坪县 > 正文
镇坪县人大:让大圣寨“长”出美好未来
发布时间:2025-03-28 09:56作者:陈媛媛来源:
分享到:

在镇坪县的山水深处,曙坪镇联合村大圣寨如被岁月尘封的旧书,隐匿于山林之间,无人翻阅。往日,贫穷与落后是它甩不掉的标签,村舍破旧,产业荒芜,年轻人纷纷外出,留下的是一片凋敝与沉寂。

2022年,镇坪县人大开始帮联联合村,转机随之降临。怀揣着改变乡村面貌的决心,帮联人员深入大圣寨调研。在一次次的走访与探寻中,他们敏锐洞察到这里独特的生态与人文资源优势,坚信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是引领大圣寨走向振兴的关键突破口。于是,一场改变大圣寨命运的行动拉开帷幕。

建设之初,摆在镇坪县人大面前的是诸多难题,既无成熟经验可循,也缺乏专业团队支撑。他们只能临时组建起一支寥寥数人的工作队伍,揣着满腔热忱与决心一路摸索。

没有先例,那就摸着石头过河,他们边实地考察,边构思方案,再将脑海中的设想一点点付诸实践。在规划露营基地时,为找到最佳选址,队员们无数次翻山越岭,不放过任何一处角落,手中的图纸改了又改,方案推翻重来。施工现场,他们既是监督者,又是思考者,大到整体布局,小到一颗螺丝钉的安装,时刻关注着每一个细节,在这片荒芜之地,从无到有,勾勒出露营基地的美好蓝图。如今,占地面积200亩的露营基地错落分布,原木搭建、茅草覆顶的木屋依次排开,与这片土地相依相伴,青山绿水穿插其间,恍然生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可仅有露营基地还远远不够,周边农户房屋破旧杂乱,严重影响游客体验。资金匮乏、村民顾虑重重,难题接踵而至。县人大牵头,集结镇、村、部门的力量,成立工作组,挨家挨户做工作。为节省成本,他们没有找专业的设计团队,而是开启了一场知识苦旅,泡在图书馆、档案馆查阅资料,在互联网上搜索乡村改造案例,汲取灵感。同时,结合山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习俗,最终,低成本、接地气又独具特色的房屋改造方案应运而生。截止2025年3月,累计改造房屋38栋,涵盖34户农户。通过统一规划与设计,大圣寨的风貌焕然一新,木质门窗框架、泥墙、青瓦、飞檐翘角的传统建筑与大圣寨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本地的石材、木材被大量运用,既降低成本,又增添古朴质感;屋内,宽敞堂屋用于家庭聚会和传统仪式,卧室、厨房等功能区合理规划,乡村的古朴韵味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产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绕不开的核心。依托大圣寨丰富且优质的冷水资源,打造冷水养殖鱼示范基地的计划提上日程。建设前期,工作组全员化身“推销员”,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潜在投资者。无数次的碰壁,无数次的重新再来,不懈的坚持换来了转机,当地一位在农业领域干了多年的老板决定加入这个项目。随后,规划设计、资金筹备、设备引进稳步推进,鱼塘开挖、鱼苗投放有序开展,如今,示范基地已具规模,3000平方米的养殖池已投放中华鲟3万尾,金樽虹鳟5000尾,钱鱼5000尾,一尾尾鲜鱼在清澈池水中欢快游动,让大圣寨立刻灵动起来。

随着露营基地的规划逐步落地、特色民宿改造稳步推进、产业筹备工作渐入佳境,大圣寨发展的轮廓愈发清晰。县人大在这一路的摸爬滚打中,深知当下成果只是开篇序章,若想让“她”拥有持久生命力与独特魅力,文化才是关键。于是,推动建设大圣寨农耕展览馆的计划应运而生。征集展品困难重重,全县7个镇的人大主席团、各级人大代表迅速投身其中。他们在下乡开展日常工作的间隙,抓紧一切机会向村民耐心科普农耕文化传承的意义,挖掘线索,村民们纷纷翻箱倒柜贡献“宝贝”。截止目前,共征集到古老的火具、灯具、刀具、耕作器具、厨具等珍贵展品3000余件,这些展品将按时间脉络陈列,成为生动的农耕文化史书。

与此同时,废旧的学校迎来了新生。曾经,它承载着无数孩子的求学时光,随着岁月变迁逐渐被闲置。在镇坪县人大的积极推动下,这所废旧学校被改建成研学基地。走进研学基地,斑驳的课桌椅、张贴着泛黄标语的墙壁、简陋的教具,无一不在诉说着往昔师生们艰苦的生活。黑板上保留着未擦去的粉笔字,那是当年老师为学生们传授知识的痕迹;宿舍里摆放着简单的木板床,再现了学生们住校时的艰苦条件。县人大还组织专业团队,依托这些还原场景,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和体验项目。研学基地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名学生开展活动。不仅为当地孩子提供了课外学习实践的好去处,未来也将凭借独特的教育资源吸引众多外地学生前来研学,让大圣寨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成为乡村文化教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在镇坪县人大的持续助力下,大圣寨的每一寸土地都在积蓄力量,每一个村民眼中都闪烁着希望。如今的大圣寨,正像一颗悄悄发芽的种子,在乡村振兴的沃土里,即将舒展枝叶,向着美好的未来,坚定地生长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