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31 09:57作者:杨宁 周珊来源: |
2024年以来,宁陕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创新探索“政治与行动同步、监督与支持同行、民生与发展同抓、服务与管理同力、业务与作风同强”的“五同”工作法,通过构建系统化制度体系,不断创新实践路径,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宁陕模式”。
政治与行动同步,把牢人大工作政治方向。县人大坚持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自觉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找准定位,树牢方向。一是筑牢思想根基体系化。建立“党组领学+支部研学+代表轮训”三级学习机制,全年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次、交流研讨4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创新“党纪学习教育+”模式,将纪律教育与代表履职培训深度融合,开展警示教育12场次,形成知戒守纪的常态化机制。二是贯彻党委决策闭环化。建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全年向县委专题汇报16次,将县委决策部署转化为18项监督重点、39项工作清单。完善党委决策转化机制,依法作出专项债券发行、G210过境段配套资金等重大决议11项,实现党委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县人民共同意志。三是组织保障制度化。健全党管干部与依法任免衔接机制,全年任免干部29人次,织牢“任前考法+宪法宣誓+履职评议”三维监督链,对11名干部开展任期履职评议,形成干部监督全周期管理体系。
监督与支持同行,构建精准有效监督体系。县人大坚持正确有效依法监督,促进监督与支持有机统一,努力使人大监督成为发现问题、推动落实的过程。一是重点监督靶向化。建立“6+X”监督模式,围绕生态旅游、城镇建设、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三个“共同体”建设等6个固定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动态增加营商环境、安全生产等“X”项监督议题。创新开展“清单式”监督,制定问题、责任、整改三张清单,全年发出审议意见书17份,推动整改问题58个。二是联动监督立体化。构建“代表小组+专业智库+数字平台”三位一体监督体系,组建5个代表监督小组,聘请相关行业顾问,运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发现预警问题23项。建立监督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一府一委两院”落实整改责任。三是助力发展实效化。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重点领域,找准抓实人大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深化“监督+服务”双轮驱动,开展“履职建功‘三个年’ 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组织代表对重点工作开展常态化监督,提出对策建议43条。创新推行“三清单一评议”监督机制,推动镇级人大开展监督活动521次。
民生与发展同抓,创新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重点领域,找准抓实人大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坚持一切工作向人民聚焦、往创新拓展、为发展出力。一是民生实事全周期管理。建立“民生项目库动态征集——代表票决——过程监督——成效评估”闭环监督机制,2024年县镇人大推动实施民生实事项目186个,开展专项监督62次,群众满意度达96.7%。实施“民生微实事”快速响应机制,通过“代表家站”等平台收集办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56件。二是产业发展全链条助力。聚焦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围绕“视察调研+专题询问+跟踪督办”监督模式,先后开展视察调研5次,提出产业发展建议26条。探索实施“代表产业链”服务机制,重点助力民宿、饮用水等产业发展,推动解决产业发展难题15项。三是社会治理全方位参与。推行县镇人大代表投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动员组织693名县镇人大代表擦亮“身份名片”,积极投身和美乡村建设主战场,全年共接待选民18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750余件,化解各类矛盾356件。
服务与管理同力,激发代表履职内生动力。始终把代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拓展和深化代表工作。一是履职平台智慧化升级。建成“智慧人大”线上平台,发挥线上线下两个作用,拓展代表履职空间,创新代表履职新途径,实现了代表全天候服务、现代化履职。同时,提档升级县镇村三级“家站”44个,让家站由“建好”向“用好”持续拓展。二是履职形式多样化开展。用好用活“三个联系”机制,坚持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24人次,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活动68人次,参与政务公开、座谈听证、意见征求、执行见证等活动124人次,实现代表更广泛的政治参与和更有效的民意表达。三是履职建议精细化办理。实施“代表建议办理”闭环管理,规范“提、转、办、督、评”各环节流程,将221件代表建议办理质效纳入部门目标责任考核。2024年评选表扬优秀建议20件、建议承办单位11个。
业务与作风同强,打造新时代“四个机关”。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努力建设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政治机关、权力机关、代表机关、工作机关。一是制度建设规范化。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修订完善人大工作制度14项,进一步提升人大履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作风建设常态化。在人大系统深入开展“五看五比”活动,建立“周清单、月通报、季点评”工作机制,推动解决作风问题15个。推行“一线工作法”,常委会班子成员全年深入基层136次,推动重点项目20个。大力弘扬宁陕干事创业精神,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三是能力建设专业化。扎实开展人大工作业务培训,先后13次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代表和工作人员赴外地学习考察和业务培训,切实增强履职能力。狠抓宣传调研工作,全年在中省市人大网站等各类媒体发表新闻稿件和理论文章861篇,两项创新工作受到批示肯定,5名干部获得上级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