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24 16:06作者:邱祖凤来源:安康市人大 |
号角已然吹响,但在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缺乏法律保障。现在从国家层面有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但由于在十八大以前市级人大没有立法权,我市没有一部具有安康地域特征的地方法律,如汉江水质管理和保护等。没有法律的约束,一部分人就随意沿江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环境,进而影响了生态经济的发展。二是产业规模较小,我市凭借富硒资源优势,形成了一批核桃、板栗、木耳、魔芋、茶叶、中药材等为特色的山林经济;以水产养殖、饮品、饮用水、水上娱乐、水上运动、水电等为特色的涉水产业,产品种类多,但是规模和总量比较小。在互联网、物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市场对上述产品的需求比较旺盛,而我市产品供给质量和有效供给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同时,茶叶、魔芋等产品名称繁多,产生不了品牌效应,影响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三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根据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战略,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期过渡,突出特点是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我市现有的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工业园区和中高端产业需要一大批知识型和技术型人才,而这恰恰又是安康的软肋。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一是要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要大力宣传生态保护法规,增强全社会学法、守法的自觉性;有关方面要更加重视关乎安康长远发展的汉江水质保护、香溪洞、瀛湖、南宫山等旅游景区管理,严控安康中心城市过度开发等立法工作,用严格的地方性法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青山绿水;要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对市民进行经常性的警示教育。二是发展开放型经济,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及“一带一路”深入推进,物流现代化正呈现链式化、智慧化和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市要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分到一杯羹,只有更多的富硒产品搭上国际列车,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产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工业园区、培育龙头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生态经济圈,对有一定优势的传统农产品延伸产业链,生产更多的中高端产品。整合干果、生物医药、茶叶等富硒品牌,用叫得响的品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之中。同时,采用产品互补、市场互补方式与国际国内物流对接,将安康的富硒产品打入国际国内市场。三是更加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要落实好市四次党代会上提出的目标要求,需要有一支执行力强的领导团队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实现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提供人才保障。建议通过在关键岗位任职、公开招考等方式,在全市选拔年富力强的能人到上级相关部门、科研单位挂职锻炼或到北大、清华等名校跟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优秀人才或优秀大学毕业生参与我市经济建设;与相关院校联系,定向委培我市高考毕业生学习专业知识;本市的职业技术学院、高中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一批实用的乡土人才,以此推进全市生态经济工作快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