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21 16:45作者:姚德毅来源:宁陕县人大 |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宁陕县新场镇的县镇人大代表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中,主动担当脱贫产业的带头人,补齐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乏领路人的“短板”。
走出去找准产业项目
该镇人大主席团先后4次组织代表带领贫困户考察产业活动。人大代表带领合作社和贫困户奔赴县工业园区、安康阳晨牧业公司、石泉农业产业基地,通过对基地、工厂的现场考察参观,充分了解现代农产业的运作模式和先进生产管理运用情况。通过走出去考察,为贫困户引进“代养模式”发展生猪养殖项目,通过3个月的努力,建成2个扶贫生态养猪场1600平米圈舍。同时代表们动员各自帮扶的2户贫困户加入养猪合作社,帮其协调解决入股资金困难,扶持贫困户在养猪场养猪900头,带动贫困户62户,实现每名贫困户“零风险”养猪8头。此项目覆盖了产业扶贫户的91%,在2个贫困村初步形成了以养猪合作社为龙头带动的生猪养殖业。考察引进杂粮种植项目,通过协会组织对接企业,签订了300亩杂粮的供种和销售合同,带动25户贫困户种植杂粮85亩。
带头做当个榜样
“你看这些鱼游的多欢实,到年底,长到2斤没问题”,贫困户余春光高兴地说,“多亏了徐代表帮我指导技术,现在都健康得很”。原来,镇代表徐金祥考虑到自己所帮扶的余某某两兄弟常年做点零工,没有稳定的产业项目,就在年初动员他两兄弟修鱼塘养鱼。但该2户都觉得村里没人养过鱼,怕搞失败,还是务工挣钱稳当。为了证明养鱼项目的可行性,他对妻子说,只有自己先干起来,才能带动别人干,还说服妻子把建农家乐的事往后放,把资金先投到养鱼上来。徐代表请来技术员现场考察可行后,说干就干,在村里第一个建鱼塘,下好鱼苗,先把鱼养起来。这样过了3个月,余家兄弟在看到徐代表所养的3000尾草鱼生长良好时,也心动了,主动请他来指导修鱼塘,帮忙调运鱼苗。6月份,余春光、余春强两兄弟的鱼塘在徐代表的帮助指导下,终于建好了可养4000尾鱼的鱼塘。鱼苗投进后,徐代表每天都要去检查一遍,把自己摸索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在徐代表的代表手册上,其中一段这样写道:“2017年6月12日,我连夜到洋县拉鱼苗3000尾,清早下塘,健康无病。余家兄弟总算有了产业,是我最高兴的一天”。
代表加产业加贫困户促增收
该镇36名县镇人大代表每人联系2个产业脱贫户,深入田间地头,为他们规划落实长短结合的产业项目,手把手制订增收计划。以代表小组为单位,对代表带动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进行评议和交流,实行月度点评,季度总结评比,确保代表帮扶工作见成效,并通过代表小组的大力脱贫帮扶,在每个村形成2项扶贫产业。如:王富春代表为她联系帮扶的王某某、张某某分别选定了养蜂30箱和养猪10头的增收规划,为他们介绍工地务工3人,保障每户实现收入2万元;文金成代表组建了16名贫困户为主的“金成种养殖合作社”,与企业签订杂粮种植合同,当年种植杂粮200亩,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可靠保障;倪中华代表组建劳务公司,吸纳贫困户8名,常年在工地务工,每户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
该镇在代表们的共同努力带动下,一批产业大户纷纷涌现,全镇69户产业脱贫户均形成产业项目2个,当年可实现增收8000元以上,掀起产业促脱贫加快发展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