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人大公报 > 正文
关于安康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8-01-09 11:25作者:来源:
分享到:

——2017年10月10日在安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教育局局长 邹成燕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首先,对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对教育事业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受市政府委托,就安康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规划实施情况作以报告,请予审议。

  一、推进中心城区教育发展的举措

  安康中心城区教育是安康教育的重要方阵,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二五”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中心城区的教育作为民生保障和城市发展的重点,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聚焦城区资源短缺问题,果断决策,精准发力。继实施两轮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程之后,又及时启动实施“十三五”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程,使安康中心城区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阶段性成效。概括起来,重点抓了五项工作:

  (一)抓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十三五”安康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市政府成立了常务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和汉滨区、高新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区教育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召开了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作启动会、推进会,印发了《安康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程责任单位工作职责》,与市教育局、汉滨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程作为年度重点任务和公开承诺事项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向全市人民进行了公开承诺。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市长办公会、常务会议专题听取提升工程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多次带领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项目学校现场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市上还建立了校建工程进度月报告制度,不定期检查通报实施进度,为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抓规划,优化学校布局。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主动适应城镇化快速推进、二孩政策放开、中心城区重心北移等新形势、大趋势,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城区学校布点和建设规模,先后出台了《安康市区学校中长期布局建设规划(2012—2020年)》、《安康市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安康市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建设实施方案》,特别是《“十三五”安康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坚持“改善江南、提升江北”的总体思路,着力推进高新区、城东新区等开发新区教育资源的布点和建设,规划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5所,改扩建学校44个,预计新增学位4万个,从而使学校的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同步。

  (三)抓投入,加大资金支持。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程规划新建、改扩建学校59所,总投资18.2亿元,为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针对提升工程项目多、投资大的实际,一方面,加强与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的汇报和沟通,积极争取中省项目的支持;另一方面,按照市区一体的原则,建立了城区市属学校建设资金由市级承担,区属学校建设资金由市、区两级共同分担的建设资金投入机制。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按规定对学校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予以免收,服务性收费减收或免收。市财政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000万元用于市属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购置配套,为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项目建设安排2000万元。汉滨区、高新区也都通过本级财政及其他渠道筹措项目建设配套资金。截止目前,列入2016、2017年的44个项目中已完工17个,在建17个,实际完成征地524亩,完成校舍建筑面积14.4万平米、改造场地9.94万平米,实际完成投资5.53亿元;完成采购实验仪器台凳、体音美器材、课桌凳、多媒体等3万余套,图书28万余册,完成投资0.76亿元。高新初中汉滨校区、汉滨江南小学改造、市一小教学综合楼等项目秋季开学投入使用,使城区教育资源快速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四)抓改革,增强办学活力。大力推进优质学校办新校、托管薄弱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汉滨初中全面托管高新初中、汉滨高中托管兴安初中;安中高新分校、市一小高新分校落户高新区并加紧建设;深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城区“划片、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合理分配到辖区初中并向薄弱初中适当倾斜。稳步推进化解“大班额”计划,落实义务教育段招生起始年不超过56人制度,重点学校大班额状况明显缓解。坚持推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改革,建立城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互派交流和学习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一系列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五)抓队伍,强化师资保障。针对城区学校“大班额”、教师编制严重短缺的现状,按照“总量控制、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原则,不断完善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和教师补充机制,落实教师公开招聘、特设岗位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免费师范生和教师交流轮岗等政策,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和农村教师进城合理流动机制。仅去年以来,市直属学校共招录教师46名,为安康中学、市一小等增加自主聘用指标40个,从县区交流轮岗31人。汉滨区为城区补充教师390人,高新区新增教师121人,基本保障了城区中小学校教育教学需要。

  二、城区教育规划实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中心城区教育规划实施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资源“硬缺口”。当前,安康城镇化正处在加速推进的阶段,加之二孩政策的放开,对教育资源供给带来极大压力和严峻挑战。近年来安康中心城区每年进城学生超过2000人。尽管每年不断实施资源整合和改扩建,但仍然跟不上学龄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特别是江南城区,受择校因素的影响,教育资源更加紧张,少数学校“大班额”“大校额”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尤其是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仍是城区教育的最大短板,中心城区公办幼儿园仅有11所,在园幼儿比例只占幼儿总数的32.13%, “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仍很突出。

  (二)教育投入“少资金”。由于我市地方财力薄弱,学校建设与条件改善主要依靠中省教育专项的投入。虽然我们将城区教育的发展作为投入的重点,但经费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还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短缺,规划实施的教育建设项目缺乏资金保障,大部分已完工投用的校建项目欠账较大;二是教育教学设施条件装备不到位。受资金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备、部室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与“双高双普”和均衡发展评估标准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三是受制于班额大、学生多的实际,不少学校通过挤占各类功能部室的办法来增加教室,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教师队伍“难补充”。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和教师补充机制尚未真正落实到位。中心城区学校普遍缺编问题突出,教师超负荷工作,教师队伍年龄、专业、学科结构不合理,音体美、英语、信息等专业教师普遍配备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从而制约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校园内住宅楼外迁“难实施”。实施中心城区校园教师住宅楼外迁,不仅有利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确保校园安全、而且有利于教师住房条件的改善。市政府2013年就做出决定并积极推进。但因政策变化和资金短缺等诸多因素,此项工程的进展还不够理想。

  三、下一步工作的基本设想

  实施“十三五”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程,是整体提升中心城区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加快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本届政府的重要职责。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市人大常委会对提升工程规划与建设的视察和审议意见,以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决心,克难攻坚,扎实工作,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一)夯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把办好中心城区教育作为当前民生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夯实市、区两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统筹协调、顶层设计、具体实施和监督指导的职能作用,及时研究和解决提升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构建市区一体、推动有力、督查到位工作推进机制和政府重视、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社会协同发力的大格局。

  (二)坚持科学规划引领。要把城区教育作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置于城市发展整体规划布局之中。加强教育用地保障,依法落实开发区、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定,确保学校布局与城市规划相协调。要重点加快推进汉滨初中、高井中学、市一小高新分校、安康中学高新分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等重点建设项目,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要制定中心城区公办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并加紧实施。江南城区行政事业单位北迁腾退的用房要优先用于公办幼儿园建设,增加城区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占比,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三)强化资金投入保障。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长效保障机制,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要求,切实落实好教育费附加和土地出让收益金计提教育资金等教育投入政策。加大争取上级支持的力度,努力增加市区本级财政资金投入,切实加强面向教育资金整合,全力保障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程项目学校建设、教学设施设备和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四)创新均衡发展新机制。创新和探索均衡发展的有效机制,学习和借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推行教育集团化办学成功经验,利用名校的品牌效应,在中心城区推行“名校+新校”、 “名校+弱校”、“一校多区”、“学校联盟”等办学模式,搭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向薄弱学校输出师资、理念和管理的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均衡化,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能上好的学校。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不同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由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每3年对中心城区学校教职工编制总量进行核定,坚持市区一体化管理,积极优化市区一体联席机制,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切实扫除“校籍”障碍,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同时,实施班级管理团队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标准,设立政府专项资金,用于教师超课时津贴和晚自习补贴,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六)推动校园内教师住宅楼外迁实施步伐。结合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补助政策和城区片区改造契机,制定校园内住宅楼外迁实施方案,并积极推动实施城区校园内教师住宅楼外迁工程,着力改善中心城区学校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改善教职工居住条件,全面提高中心城区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

  安康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程,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齐心协力。我们更希望市人大给予城区教育更多的关注支持,监督指导我们更好地完成城区教育提升工程任务,开创城区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