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0 13:40作者:来源: |
各位代表、同志们:
安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已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会议期间,各位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选举赵俊民同志担任市人民政府市长。这是全体代表对他的信任,是全市人民对他的重托,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
刚才,俊民同志进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并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俊民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强;勤于学习思考,知识层次高;熟悉经济工作,思路清、点子多、方法活;敢于担当、善于创新,抓落实的力度大。希望俊民同志在新的岗位,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勤勉工作,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职责,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下面,我就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强调三点意见。
一、扎实推动“五新”战略任务在安康落地生根
今年5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五新”战略任务。这与我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把构建“七个新格局”作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重要举措高度契合,特别是对我市作出了“将安康建成休闲养生的‘秦巴明珠’”新定位,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寄予了厚望。全市上下要自觉把各项工作纳入“五新”框架,通过培育新动能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构筑新高地汇聚发展要素,通过激发新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通过共建新生活标定价值导向,通过彰显新形象熔铸精神内核,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奋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奋力谱写安康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一要聚焦生态经济,着力培育新动能。坚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统筹布局创新链、空间链,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培植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循环产业,推动生态友好型产业攀高、支柱产业提质、新兴产业扩量。继续深耕富硒首位产业,在品牌打造、基础研究、标准设立等方面寻求突破,努力建设全国最大、最优、最强的富硒食品加工基地。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着力构建“一心两廊三区”发展格局,将安康建成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和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突出发展包装饮用水产业,强化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打造生态经济新的增长极。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支柱产业,大力促进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安康丝绸等产业提质升级。积极构建大健康产业链,借力“互联网+”推动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突出打造硒养、水养、气养“三养”品牌,聚力建设秦巴物流中心,全面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二要聚焦错位发展,着力构筑新高地。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要求,充分发挥“三区三园”的聚合效应,明晰差异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努力在错位发展中构筑互补互动互惠的区域新高地。坚持把“三区”打造成为全市加快产业发展和吸纳人口转移的新高地。推进安康国家高新区现代城市新区、高新产业聚集区、创新创业示范区融合共建,形成多元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把恒口示范区打造成为带动作用强、统筹水平高、体制机制活的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月河川道新的增长极;把瀛湖生态旅游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涵养旅游发展示范区和国家5A级景区,形成全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和生态文明的窗口。坚持把“三园”打造成为聚集生产要素、创新区域生态功能管理机制的新高地。建设一批“航母型”现代农业园区,抓实抓强茶叶、魔芋、核桃、绞股蓝等产业基地,厚植产业发展基础;推动县域工业园区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初级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着力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显著、资源配置高效、产业链条完善的县域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协同推进飞地经济园区建设与特色小镇培育,科学规划和建设园区核心产业,加快形成“种养基地在县区、加工生产在飞地、销售市场在全域”的发展模式,打造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飞地经济”发展样板。坚持实行差异化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打造区域特色发展引领区。继续在“一县一策”上下功夫、在机制创新上出实招,促进县区争先进位、错位发展、协调互动。对已出台的汉滨区、旬阳县“一县一策”要抓好政策落实,其他县区要找准定位,加快制定“一县一策”配套文件,努力形成“一业为主、错位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三要聚焦改革开放,着力激发新活力。坚持一手抓改革释放活力,一手抓开放拓展空间,努力实现改革开放互动并进、同向发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不断深化行政审批、投资审批、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好用好市县政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系统。强化政策引导、扩量提质增效,着力破解难题、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市场主体,全面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总量、质量和效益,形成一批“顶天立地”的骨干企业,创造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井喷”发展的良好局面。把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工作的实践探索升华为制度成果,启动实施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试点,全面推广镇办纪委直管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构建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式的现代交通体系,力促西康高铁年内开工建设,加快建设平镇、安岚高速,稳步推进安康富强机场建设。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落户安康。深入实施百名硕博进安康、千名大学毕业生创业、培育万名能工巧匠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努力把安康建成创新创业创造人才洼地。
四要聚焦脱贫攻坚,着力共建新生活。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是全市人民共建新生活的最重要标志。坚持以脱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统筹抓、抓统筹理念,把落实“四个凡是”要求,即:凡是与脱贫攻坚相关的工作都作为全市的重点工作、凡是有利于脱贫攻坚的产业都是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凡是参与脱贫攻坚的干部都是组织特别关注的干部、凡是脱贫攻坚中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都是“零容忍”问题,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统筹理念的具体实践,进一步统筹时间、统筹精力、统筹力量、统筹财力、统筹举措,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抓好党建促脱贫,进一步深化“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实现产业链对贫困户全覆盖;整合用好村两委会、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四支力量”,大力实施“搬迁创新业、教育断穷根、健康促小康、兜底保生存”多轮驱动,加快推进全国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建设。高度重视民生保障,优先科学均衡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切实抓好13年免费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帮扶、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弱势群体教育关爱“四个全覆盖”;促进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确保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顺利通过验收,全力推进职工和城乡居民全面、持续参保;加快发展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做大做强“医疗集团”和“医联体”;加快推进以安康市体育公园等项目为重点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场馆建设,抓好汉江全民健身长廊和县区“三个一”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办好安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五要聚焦城市品质,着力彰显新形象。突出软硬结合、内外兼修,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树立和展示人文荟萃、生态宜居、和谐稳定的安康新形象。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突出汉水文化主基调,彰显移民文化、巴文化风韵,汲取安康多元文化精髓,继承红色文化基因,提炼生态文化、创先文化、廉政文化、诚信文化等当代主流价值,尤其要抓住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讲到安康出土的千年“鎏金铜蚕”的机遇,加大“丝路源点、金蚕之乡”宣介活动,全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用心用情讲好安康故事,让安康形象因文化而美好、让安康人民因文化而自信。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围绕“一心一带、七城多点”的城镇体系格局,推进重点区域城市和中心城区重要节点规划设计,完成城东新区规划范围划界,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维护规划权威性,坚决依法打击“两违”行为,切实解决依法拆迁拆不动、违规建设管不住的问题。加快构建“大城管”格局,设立中心城市管理委员会,尽快完成市、县城市管理领域机构设置。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紧盯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尾矿库风险防控等重点内容,切实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强化网格化监管,实现四级“河长+警长”全覆盖。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做好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深入推进平安安康建设,加强“三个精准防范”,确保综治优秀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力争社会治理水平和公众安全感步入西北前列。
二、大力开展新民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党建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本质特征。近年来,我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要求,“十二五”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2.33万人,去年又完成212个贫困村、13.67万贫困人口脱贫。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五个节点”“十条铁规”等要求,围绕提升“四率一度”,直面问题、深刻反思,聚焦精准、靶向施策,强力推动脱贫攻坚问题整改,6月份在全省市际交叉检查中我市位列第一方阵,受到通报表扬。7月上旬,国务院扶贫巡查组到我市石泉县进行了巡查和暗访,充分肯定我市将党建精准指导与就业式精准脱贫深度融合,探索推行的“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新民风建设激活脱贫内生动力、干部激励关爱机制等做法,并向全省全国推介。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干部和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现实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一些贫困群众“坐等政府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出现了部分群众为当贫困户“争访闹”等不良风气。针对这些问题,年初市委以1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启动开展了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内涵的新民风建设。7月28日,汪洋副总理对安康市建设新民风助力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扶贫办领导作出“建议公开宣传安康市新民风建设经验”的重要批示,省委书记娄勤俭、省委宣传部长庄长兴也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实践证明,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次党风和民风的双向交融,作风硬、民风正、脱贫赢。大力开展新民风建设,既让广大党员干部重拾了党的群众工作法宝,也激发了贫困群众靠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干劲和决心。我们一定要顺应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直指致贫痛点,在脱贫攻坚工作由整改阶段转入常态化阶段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着力打造民风高地。
一要坚持以新民风建设增强脱贫志气。扶贫先扶志,扶贫不养“懒汉”。要坚持把改造不良民风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重点,通过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引导群众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和自强自立的主体意识、自觉履行赡养父母义务、客观公正反映干部帮扶实绩,解决人情费用负担过重、因争当贫困户等缠闹扯皮等问题,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同时,也要通过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开展“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活动,吸纳威望较高、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和群众代表等组成“村民道德委员会”,由群众推选出艰苦奋斗、孝老爱亲等感人事例,摆出“等靠要”“争访闹”等不良现象,警醒教育行为失当的群众。
二要坚持以新民风建设点燃创业激情。扶贫的主攻方向是发展生产,扶产业就是扶根本、扶长远。要通过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激励更多的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能力素质,积极投身产业发展,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近年来,我们优先发展对群众脱贫致富带动性强的富硒产业、生态旅游、山林经济、涉水产业等劳动密集型、生态友好型产业,特别是富硒产业连续四年保持30%的超高速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来自富硒特色种养收入,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富硒产业脱贫,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一。我们推进脱贫攻坚,就是要通过大力开展新民风建设,宣传发动、鼓励支持更多的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在这些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中有股可入、有事可做、有利可获,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三要坚持以新民风建设引领社会风尚。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和群众中存在不良人情风、盲目攀比风、低俗恶搞风、打牌赌博风等,这也是脱贫路上的“绊脚石”。对此,要有针对性地抓好各方面工作。要破陋习,采取群众教育群众的方式,及时提醒和纠正不良习俗;要立新风,通过深入开展村规民约和家规家训家风传承活动,让勤劳致富、家庭和睦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追求;要治顽疾,下功夫破解基层治理长期存在的“法律手段用不上、行政措施难奏效、说服教育不管用”等难题;要带好头,重视发挥党员干部、乡贤骨干、富人能人,以及各类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群众身边的榜样在推动新民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导正气,采取红黑榜等办法,大力褒扬正面典型,贬斥失德失范行为。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要充分发挥广泛联系群众、深受群众信赖的优势,积极参与“一约四会”,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干事创业,带动群众树立新民风。
三、最大限度凝聚追赶超越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去干事创业。“人心齐,泰山移”。奋力追赶超越、实施绿色崛起,落实“五新”战略,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需要全市上下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开创安康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要着力巩固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是推进事业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贯穿始终,坚守“三严三实”,践行“四讲四有”,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力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引导群众,持续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思想上绝对忠诚、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坚定紧跟,切实把全市人民的思想行动汇聚到安康改革发展的实践中。
二要着力营造团结民主的浓厚氛围。四大班子是调动和强化一切发展力量的关键。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引导全市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方面步调一致推动工作;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为根本任务,以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为工作主线,认真践行政治同向、法治同轨、发展同力、与民同心“四同”工作理念,全面依法履行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等职能,切实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进一步提升人大工作水平;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要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第一选择,坚持一切工作围绕发展、一切举措服务发展、一切力量推动发展,深入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强化工作落实,着力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法治型、落实型、廉洁型政府;政协组织要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建言献策作为工作主线,多做增进共识、凝聚人心的工作,切实把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到全市发展大局上来。
三要着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决定事业兴衰成败。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层层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各环节。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狠刹“五股歪风”不放松,着力推进党风政风持续改善、风清气正成为常态。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积极实践“四种形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坚持好干部“五条标准”,认真落实“三项机制”,把从严管理干部与关心爱护干部结合起来,大力支持、保护和激励党员干部追赶超越、担当作为。
各位代表、同志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市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一府两院”要进一步畅通人大代表知情知政渠道,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建议,虚心接受代表监督。人大代表在推进改革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中肩负着特殊使命,希望全体代表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自觉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依法行使职权、履行义务,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全市人民为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