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4 09:41作者:彭进军 凌金坭来源:陕西人大网 |
汉阴县有一位人大代表,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中,不怕麻烦、不怕辛苦,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设身处地为贫困群众着想,实实在在的为贫困群众干事,被贫困群众亲切地称为“张人大”。
他就是汉阴县十八届人大代表张成庚。
去年3月张成庚退居二线后,因他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被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委派统筹机关在平梁镇二郎村141户贫困户的帮扶工作。
“脱贫攻坚是困难群众的幸福工程。我是群众选出的人大代表,做好扶贫帮扶工作义不容辞,更应该深入农村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有耐心、责任心和同情心的去服务群众。”张成庚这样要求人大帮扶干部,也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在二郎村九组,有一户贫困户,姓邹,村里将其定为交钥匙工程安置对象,但他实在太“犟”,村上先后找了几个施工队帮其建房,都因未按他的要求选址和增加建房面积等,难以达成协议,导致施工一拖再拖。
张成庚得知后,带着村支书、帮包干部6次上门与邹某沟通,耐心地将国家扶贫政策一遍又一遍的讲给邹某听,直到邹某听清楚弄明白,思想转过了弯。在张成庚的耐心劝导下,邹某终于了解了扶贫政策,并主动配合搭建临时帐篷,拆除危房,经过一个多月地施工,邹某一家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新房。
在扶贫工作中,难题总是一波接着一波,张成庚从不畏惧,甚至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而主动“惹”麻烦。
二郎村七组,有一位71岁姓薛的老大娘,与一个未成年的孙子独自生活在两间用砖简单垒砌而成的危房中,她被村上 推荐为贫困户。但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因她有子女,部分村干部认为她不符合贫困户条件,建议将其退出。
张成庚看着薛某岣嵝的身躯,期盼的双眼,心中不忍,于是他挨家挨户走访附近的村民,深入了解到薛某的家庭实际情况。原来薛某曾按农村习俗给两个儿子分家,按照分家协议她由大儿子赡养。但她大儿子已去世多年,儿媳妇把孙子留在家中外出打工,一去就再也没有了音讯。二儿子不管她,女儿也远嫁它乡。婆孙两人平日只能靠地里产出、邻里救济艰难度日。
考虑到薛某生活确实困难,张成庚据理力争,帮薛某争取到用危房改造政策对房屋进行修缮,使其婆孙二人能够安居。
2016年10月上旬,张成庚听说二郎村14户“交钥匙工程”的房屋虽已建好,水电却始终不通,贫困群众无法正常入住。村上曾多次与相关单位进行协商,但因缺乏资金等问题而不断延期。
这14户贫困户都住在危房中,夏天漏雨,冬天漏风,遇到雨季还得整夜提心吊胆防止房屋垮塌。考虑到冬天即将来临,危房实在不易久居,张成庚主动接下了这个难题。经过一个多月的奔走协调,他从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县公安局的办公经费中争取到7000多元资金,为14户交钥匙工程贫困户安装了电表、预交了电费,并亲自为他们购买碗、筷等生活用品,一一送到这些贫困户的新居。一位贫困户激动地握着张成庚的手喊道:“张人大,没有你,我们不可能这么快住进新房,感谢你!”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张成庚总是这样不怕麻烦、不怕辛苦、勇于担当,组织带领帮扶干部积极行动,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实实在在的为他们干事,使二郎村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短短七个月时间里,在张成庚牵头组织下,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和县公安局为该村协调水利项目建设资金近200万元,贫困户产业和教育发展资金17万元;修建水泥路7.4公里,完成6户梯次搬迁、14户交钥匙工程、23户新建房屋及危房改造和5户进城入镇工作。
他的事迹在二郎村广为流传,得到村民、干部一致好评,也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肯定,2017年被县人大常委会机关评为优秀公务员,推荐为“担当实干”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