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13 14:58作者:罗友萍来源:宁陕县人大 |
近年来,特别是自“四同一建设”开展以来,宁陕人大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搭建代表活动平台,为代表履职行权提供舞台,有效发挥代表在“关心民生、参与民生、助推民生”中的作用。
认真研究部署,统筹谋划推进。自市人大关于深入开展镇人大“四同一建设”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党组高度重视,将代表活动室(站)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召开主任会议专题研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入开展镇人大“四同一建设”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代表活动室(站)建设的“十有”标准等具体任务。并在8月31日召开镇人大“四同一建设”暨创新工作推进会议上,又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城关镇城北社区和四亩地镇柴家关村人大代表活动室(站)工作。并印发《宁陕县深化镇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对规范化建设好镇人大主席团办公室和人大代表活动室(站)的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统一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标准,提升代表活动室(站)建设档次,逐步完善细节,循序补齐短板。
打造履职平台,密切联系选民。县人大常委会督促指导各镇依照“代表活动室(站)+X”模式建室设站。截至目前,11个镇68个行政村12个社区共建成“代表活动室(站)”和“代表工作站”66个,基本实现了代表活动室(站)多层次、广触角、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各镇严格按照“十有”标准升级提档,加强活动场所、履职档案、规章制度等软硬件建设,并有序组织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600多人全部入“室”进“站”开展接待选民活动。截止目前,代表活动室(站)累计开展接待活动近800次,接待选民3000余人次,登记群众问题近300件,解决问题200多件,采纳群众建议约30条。
在室站建设运营中,涌现出了一批鲜活生动的实践典型:如城关镇积极探索出人大代表+合作社+贫困户的“三合一”模式,县镇人大代表对点包联8个小组,帮包贫困户35户,采取抓点带面、抓订单产业、发展种养殖业、抓技术培训等方法,不断增强贫困村、贫困户造血功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太山庙镇建立“人大代表下访制”,深入田间地头和选民拉呱谈心,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反映群众诉求;皇冠镇在村委会设立“人大工作席”,帮助群众解难排忧、化解邻里纠纷。
打造线上履职, 触发代表活力。在建立完善“室、站、岗”代表活动场所的基础上,县人大常委会精心打造各类微信群,建立镇人大微信群,构建网上履职平台,为选区选民、人大代表、镇人大、人大机关联络交流提供了抓手,拓宽了代表闭会期间的履职途径,打通了代表联系选民、人大工作交流的“最后一米”。
截至目前,“人大机关工作群”、 “人大代表微信群”“镇人大工作群”、“宣传工作群”及“市人大代表工作群”等群已投入运营。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布工作动态、代表风采、上级人大会议及文件精神、人大理论研究及政策解读,将人大触角延伸至代表和选民;“镇人大工作群”群主县人代工委主任主动引导群成员发言发声,传递民情信息,并及时梳理群成员的观点、思路、意见和建议,并整理形成文字报送县人大;同时,宣传、专业代表小组、代表之家等群成员也及时将活动开展、履职创新、工作亮点等文字与图片发送至群中,大家“你言我语抒己见、百家争谈民生事”。
通过丰富代表活动,激活了各级代表议政督政、履职行权的积极性,涌现了一批优秀人大代表。如:城关镇八亩村代表陈绪林与企业搭建起“企地共建”平台,助力脱贫攻坚;金川镇的县代表阮联进、朱润霞,镇代表田青朝、叶金成、朱万庆、刘从虎分别在老庄水毁公路恢复、马儿沟、胜利组道路硬化,六里护田河堤建设中发出了代表的声音、帮助村民解决出行难问题; 江口回族镇有6名人大代表被评为“文明家庭”、28名人大代表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镇人大代表曹传敏、汪洪庆被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为“第一届安康市文明家庭”,县人大代表、竹山村主任安明建热心为民办事、带动群众发展产业,被称为群众的“贴心人”,谱写了新民风建设新篇章等等,进一步扩大了人大的工作透明度、群众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度,形成了“上下联动、覆盖广泛、多元参与、同向发力”的生动局面。